為何財經專家/市場資訊不可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前兩篇的讀書心得就提到這現象,分別為:理財聖經逆思投資,都提到「信專家不如信自己」的概念,從逆思投資中可看出明明是受最好教育及當上華爾街高層的理查,最後的下場卻遠遠不如從事秘書的葛蕾斯。

  當今世上可能唯有金融領域,常會出現外行打敗內行的情況,逆思投資一書中提到,因為金融領域的複雜性與變化超乎人類的想像,你所見所聞大致與你認為的方向相反。

  舉例:(新冠肺炎)美國2020/4月份非農業就業總人數減少了2,050萬,失業率上升到14.7%,打破2007年金融海嘯新紀錄,大多數的投資人一定會認為經濟衰退,跌的機率非常高,不需進場先觀望,甚至開始放空,但真的如你所料嗎?

raw-image

  大多數投資人所看到的消息,說好聽是第三、第四手,實際可能是第四百手以上才讓大眾投資人知道。我們來看看下圖,2020/4月漲幅卻創1987年後的新高,這時投資人開始會怪東怪西之類的,所以才說投資通常是逆人性

raw-image

  金融界專家中的專家陣亡的例子,最讓人引以為戒非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莫屬,這間設立於康乃迪克州Greenwith的投資公司,管理人包含財務領域最強級別,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Merton 和 Myron Scholes。而這間對沖投資公司,設立於1994年資金為13億美金,崩盤下市前,曾達到1,400億美金。

  LTCM的策略是依均值迴歸策略來辨別錯價的債券。 簡單來說,當債券價格偏離均值時放空或作多,只要債券的價格收斂就能夠獲利,但其利潤是非常微薄的,所以他們開了非常大量的槓桿來提高獲利,最終於1998年系統發生崩潰。

The Personal Finance Engineer

每月投資1,000美元的在LTCM、道瓊工業指數和投資美國債券到期時的淨值比較

整理LTCM導致失敗的因素:
1. 過高的槓桿,當你開10倍槓桿,組合只要跌10%就陣亡

2. 規模增加過大(1400億),越來越難獲得超額報酬

3. 過去回測的歷史不代表未來

4. 眾多投資公司模仿投資策略,藍海市場變紅海市場



結論:
只有兩句話要留給讀者,1.『唯一可測的,就是不可測』、2.『信專家不如信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知者明的投資路的沙龍
14會員
31內容數
2020/12/19
博客來簡介: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世俗智慧告訴我們,遵循傳統方法而失敗,在聲譽上仍然好過藉由非傳統方法而成功。」然而,不論是追逐熱門股,或嘗試買低賣高的短線交易,投資人總是習慣用錯誤的方式來看待投資這回事,即便反覆的失敗,眾人還是樂此不疲。   因此在《耶魯操盤手:非典型成功》中,作
Thumbnail
2020/12/19
博客來簡介:   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世俗智慧告訴我們,遵循傳統方法而失敗,在聲譽上仍然好過藉由非傳統方法而成功。」然而,不論是追逐熱門股,或嘗試買低賣高的短線交易,投資人總是習慣用錯誤的方式來看待投資這回事,即便反覆的失敗,眾人還是樂此不疲。   因此在《耶魯操盤手:非典型成功》中,作
Thumbnail
2020/12/06
  近5~8年來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越來越夯,種類也相當包羅萬象,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商機。」造成各大海內外投資信託公司開始發行各種奇幻的ETF類型,其中對投資人累積資產最沒幫助的種類廣告打最兇!!EX:主題式ETF;ESG(永續發展)、5G通訊與AI人工智慧等...畢竟大多數投資人只是想賺
Thumbnail
2020/12/06
  近5~8年來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越來越夯,種類也相當包羅萬象,俗話說:「有需求就有商機。」造成各大海內外投資信託公司開始發行各種奇幻的ETF類型,其中對投資人累積資產最沒幫助的種類廣告打最兇!!EX:主題式ETF;ESG(永續發展)、5G通訊與AI人工智慧等...畢竟大多數投資人只是想賺
Thumbnail
2020/11/29
  稀缺心態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嚴重,每天都有非常大量的新資訊不斷衝擊你的大腦,其中充滿誘惑的資訊導致你很難做出長遠的規劃,當今的社會在潛移默化中將你培養成及時行樂與月光族,不斷透支你的資源/每月卻不自知。   談到稀缺心態就不能不說貧窮的本質!!當你的資金有限,只有十萬就很難維持平穩的心態去長遠
Thumbnail
2020/11/29
  稀缺心態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嚴重,每天都有非常大量的新資訊不斷衝擊你的大腦,其中充滿誘惑的資訊導致你很難做出長遠的規劃,當今的社會在潛移默化中將你培養成及時行樂與月光族,不斷透支你的資源/每月卻不自知。   談到稀缺心態就不能不說貧窮的本質!!當你的資金有限,只有十萬就很難維持平穩的心態去長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Thumbnail
SPIVA 揭示了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長期表現的不一致性。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絕大多數主動基金未能跑贏各自的指數。即使在短期,主動基金經理的表現也不穩定。例如,在美國大盤股和國際股票基金中,只有極少數經理人在長期內能夠戰勝指數。
Thumbnail
SPIVA 揭示了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長期表現的不一致性。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絕大多數主動基金未能跑贏各自的指數。即使在短期,主動基金經理的表現也不穩定。例如,在美國大盤股和國際股票基金中,只有極少數經理人在長期內能夠戰勝指數。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在「糟糕的投資方法」中,會看到投資人習慣透過「投資偏見」進行投資,這些偏見也是股票投資市場上的「迷信」。例如過度依賴技術線型、頻繁停損停利、研究總經、認為高風險高回報、或想靠多次進出迅速累積超額報酬 會說這些迷信與偏見的原因在於:這些方法雖然聽起來合理,但卻無法透過科學性的統計數據驗證是真的有效的
Thumbnail
在「糟糕的投資方法」中,會看到投資人習慣透過「投資偏見」進行投資,這些偏見也是股票投資市場上的「迷信」。例如過度依賴技術線型、頻繁停損停利、研究總經、認為高風險高回報、或想靠多次進出迅速累積超額報酬 會說這些迷信與偏見的原因在於:這些方法雖然聽起來合理,但卻無法透過科學性的統計數據驗證是真的有效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