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萬華長出的生猛藝術場所——專訪水谷藝術 Waley Art 總監彭才瑄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14 年始營運的 Waley Art 水谷藝術落腳於非典型臺北藝術聚落的萬華,之所以選址於此,是因為總監彭才瑄曾經就讀於萬大國小,這一帶對他來說分外親切,而五層透天厝的地板、樓梯也讓他憶起臺南老家。水谷團隊順著空間條件衍伸出計畫型展覽、駐村、在地互動等主軸,並以新媒體類型的展演為基調,慢慢地摸索形塑了現在的樣貌。
當初經營水谷時,團隊也有討論過是不是要參考其他空間當樣板,但是又發現大部分臺灣的當代藝術機構礙於組織結構,往往耗費大量協商成本才能決策甚至執行,然而中小型組織的優勢應是決策速度與執行力。水谷的決策透過與空間策展人、研究員、藝術家、社區工作者共同協力,試圖在浪漫與務實的極限活下去。水谷空間內的展覽鮮少賺錢,即便賺了一點也無法及上支出,必須努力運用外部專案的利潤去支持永遠不賺錢的內部計畫與展覽。

立基社區的計畫型空間

水谷和傳統做社造的方式有所區隔。傳統社造的成果是一張大桌上一家一菜情感交流,水谷則期待藝術家在情感交流的基礎上,透過在地感知延伸作品與街區行動,然而藝術家的作品質量就像是樂透,時間一久街區居民也會困惑為何要一再嘗試;社區再造就是水谷外部資源之一。草創時文化部提供了青年村落補助,當時水谷與臺大城鄉所基金會、都市里人、經典工程等社造團隊隨著都更處進駐萬華。這些大型組織以既定的模組和方法執行社造,其思考的面向也更貼近城市規劃,常因計畫調整進駐某區域,也在期滿後離開,但過程中也啟發在地社造團隊延續其成果,塑造成地方上半商業模式的社造團體。
其實無論成果好壞,重點在於過程及引發的後續效益,例如 2016 年水谷主辦加蚋仔藝術季,邀請汪正翔、張哲榕、延平北路 789、詩人與文史工作者路向南等創作者和東園街上的老店共創店家視覺形象、製成海報貼在店家門口,許多店家持續展覽至今日。水谷藝術是以在地調研為主的計畫型空間,以藝術家與策展人做為前線與邊界,2019 年起更提出「場所感 - 青年藝術駐村及駐點培力」計畫,選送藝術家於萬華與偏鄉駐村。彭才瑄深信越在地就越國際,水谷之所以是水谷是基於其所在的萬華,以及將同樣的議題在國際展示的內外計畫,因此水谷也格外著力在地出發的國際策展計畫。
第二屆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俄羅斯Now_After國際錄像藝術節外掛單元,
Hiroya Sakurai 作品 The Stream VII,汪正翔攝影。
第一屆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其中葉育君《太平洋羅曼史》表演。

為了生存出走,反而開拓更多機會

問起水谷為何有能力以小型的空間發展出令人驚豔的國際交流能量,彭才瑄苦笑了一下,說水谷怎麼做國際交流不是商業機密,因為講出來也沒有人肯做。由於大部分的臺灣藝文機構在前衛的嘗試與生存中尋求交點,依靠每年固定的補助與募款去辦量少質精的展覽,而他們的悠久歷史與背景也使他們得以一直支撐下去。
相較之下水谷的生存條件就相對艱辛,彭才瑄非美術科班背景,水谷的空間位置亦非市中心,更不容易受到關注。但出了臺灣,權力結構相對弱化,不會因為機構大小或資歷產生偏見,水谷努力抓住每次交流的機會並積極經營日後的聯繫,逐漸從藝術空間、藝術節、雙年展的歷次合作中打開視野。
就像水谷跟韓國的合作起因於韓國的文化政策,韓國政府鼓勵藝文機構出國交流並提供充沛的經費,這點和臺灣文化部著力於藝文環境相對弱勢的國家並資助臺灣團隊與當地合作不謀而合。有趣的是近年歐美各國補助方向改變,其藝文環境面臨轉型壓力,無論美術館、雙年展或是藝術節,皆需自籌更多的經費,小型藝文機構只要作品和策展理念不錯又自帶資源,就有機會跟一線的機構合作;反而是藝文弱勢的國家仍舊複製過去的權力結構,卻又沒有相對應的經費,發展起來會分外辛苦。
水谷在國際交流上有明確的戰略:優先參與雙年展和藝術節,藉由主辦單位是否願意提供獨立單元、場館、設備等基礎條件,來進一步評估對方機構的策展與選件能力,若符合水谷的標準,則可建立並發展雙方長久的合作關係。就像 2018 年水谷去波蘭中介雙年展做臺灣單元,結束後也邀請該雙年展來臺共同策劃水谷的酸水南行為錄像藝術節。
波蘭中介雙年展 臺灣單元洪譽豪作品《尋岸者》

與藝術家和策展人一起成長

過去文化部有提出藝術新秀首次創作發表補助,諸如現在發展不錯的紀柏豪、陳漢聲、魏澤、鄧雯馨、林旺廷等人,都曾於水谷藝術舉辦生涯首次個展,當年獲得補助時也都是甫海歸回臺或者研究所剛畢業的學生。此外,水谷也透過策展人徵選,提供他們策展費、空間、設備與行政協助,藉以發表策展計畫,例如 2019 年獲選策展人朱峯誼於水谷策劃《重返神性:作為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亦獲得當年度台新獎提名。
至今彭才瑄還是會去看學生展覽並做為挑選藝術家的依據,去年在水谷展覽的北藝大學生拉勒俄嵐・巴耷玬(郭悅暘),現在已經參與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合力組裝米克斯》,藝術家拍攝原住民藝術家多元性別議題,影像張力強烈,雖有運鏡的缺陷卻不減損作品的魅力。這些新銳的策展人及創作者,也是支持水谷一直走下去的原動力。但是和新銳藝術家和策展人合作,成本跟成果是兩難,無論藝術家費、策展費、營運、設備、展場安裝、場地和行政人力都是支出,技術細節和展覽經驗都待磨合。即便如此水谷仍最常與年齡相近的藝文工作者合作。彭才瑄想了想,提到 1988年成立的伊通公園創立時有很多海歸的年輕藝術家,慢慢把伊通形塑成現在的樣貌,或許伊通公園就是水谷對當代藝術空間雛形的想像。
拉勒俄嵐・巴耷玬(郭悅暘)作品《勇女仕》
回顧一路走來,其實營運第一年時,彭才瑄難免也懷疑水谷是不是無法長久,6 年過後就覺得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中間一度有考慮要不要換經營者,畢竟組織發展還是需要內外刺激,如果總監一直是他就會維持原樣,「那 5 年、10 年後,我還會想要是這樣嗎?還會想要繼續做水谷嗎?還會有意願持續自我挑戰嗎? 」然而無論水谷的未來是如何,彭才瑄認為現階段只要繼續做下去就已經非常開心了,另外也期待酸水南能夠成為臺灣最特殊的藝術節,或是城市裡的雙年展!
《重返神性:作為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其中李紫彤作品《#迎靈者》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北辰》刊物 Vol.2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見域工作室
採訪撰稿|王欣翮
攝影|董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多數人走訪新竹舊街區,往往選擇到城隍廟前搜羅一圈炒米粉、貢丸湯等知名小吃。緊鄰城隍廟的中央市場卻鮮為外地人所知,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傳統市場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中央市場的小吃琳瑯滿目、通道錯綜複雜。道地的市場人到底都吃甚麼?怎麼吃呢?就讓真正的市場人帶路吧!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其實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購買商品時,我們認為自己是經由理性的計算去達成最大效益,對人類學來說,這些看似主動的選擇其實受到文化脈絡影響。而菜市場的主要客群「歐巴桑」,這個帶有許多刻板印象的名詞,其實是根源於台灣傳統性別分工下的養成。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天色漸暗,黃昏市場的人聲逐漸開始沸騰。因為和早市的營業時間錯開,黃昏市場可以服務到不同客群。至於食材的來源,則與早市相去不遠。不同的是,黃昏市場通常備料較少,部分價格也可能比早市稍高一些,但食材新鮮度仍勝於賣場或超商。忙碌了一天後,不妨去趟黃昏市場,採買些新鮮食材,好好地替自己料理一頓吧!
活跳跳的一天,就從逛早市開始!以市場密度相對較高的新竹市來說,早市占了絕大多數。除了市場內的攤位,市場周邊也常見到許多衍生出來的私人攤販,裡裡外外加起來,形成一張豐富的消費網絡,供應民眾的日常採買需求。一大清早,人潮便蜂擁而至,好不熱鬧!跟著編輯的腳步,一起來感受人聲鼎沸的市場早晨吧!
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多數人走訪新竹舊街區,往往選擇到城隍廟前搜羅一圈炒米粉、貢丸湯等知名小吃。緊鄰城隍廟的中央市場卻鮮為外地人所知,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傳統市場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中央市場的小吃琳瑯滿目、通道錯綜複雜。道地的市場人到底都吃甚麼?怎麼吃呢?就讓真正的市場人帶路吧!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其實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購買商品時,我們認為自己是經由理性的計算去達成最大效益,對人類學來說,這些看似主動的選擇其實受到文化脈絡影響。而菜市場的主要客群「歐巴桑」,這個帶有許多刻板印象的名詞,其實是根源於台灣傳統性別分工下的養成。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天色漸暗,黃昏市場的人聲逐漸開始沸騰。因為和早市的營業時間錯開,黃昏市場可以服務到不同客群。至於食材的來源,則與早市相去不遠。不同的是,黃昏市場通常備料較少,部分價格也可能比早市稍高一些,但食材新鮮度仍勝於賣場或超商。忙碌了一天後,不妨去趟黃昏市場,採買些新鮮食材,好好地替自己料理一頓吧!
活跳跳的一天,就從逛早市開始!以市場密度相對較高的新竹市來說,早市占了絕大多數。除了市場內的攤位,市場周邊也常見到許多衍生出來的私人攤販,裡裡外外加起來,形成一張豐富的消費網絡,供應民眾的日常採買需求。一大清早,人潮便蜂擁而至,好不熱鬧!跟著編輯的腳步,一起來感受人聲鼎沸的市場早晨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叔本華的詭辯藝術讀後心得-詭辯也是一種談判術   讀這本書之前,我以前總以為有些不理性的人是不冷靜的談判者,他們可能只是想要亂說話,亂槍打鳥,把黑的硬說成白的,或是得理不饒人的情況下強幹,偶爾看新聞台看到那些政治人物,有時候睜眼說瞎話完全面不改色,為何可以這樣有自信的不斷打破自己先前說話的邏輯,但經
Thumbnail
藝術是什麼?具有生命力的藝術是什麼?自由是什麼?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突尼西亞電影《販膚走卒》對「藝術」提出幽默的諷刺,是一部不可思議的懸疑喜劇,對國際政治提出深刻批判,讓人看得著迷又引人深思,是今年奧斯卡獎入圍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電影。
Thumbnail
一群阿姨們從教會走出來,圍住了門前佇立的大型雕塑作品《眾心擁抱》(蔡潔莘,2018)且議論紛紛,中斷了在一旁原本準備按下快門的我。我也恰好偷聽這些阿姨們在討論什麼,結果各自有著對作品的創作者、色彩、姿態與之所以在此等種種解釋與看法,遲遲沒有散去。我聽得有趣,因為一件作品串起了彼此非日常的話題與時光。
Thumbnail
在這幾年間,詩人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想」,只因它隨生隨長,又不斷地變幻。我喜歡並且羨慕這種自由。我們本來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定論詩是什麼。⋯⋯一首好詩就是「提醒」,提醒你開始省察,就在讀詩的此刻,你內裡與周遭種種原是浮游不定的狀態。是的,「詩,是與生命的狹路相逢。」詩教會我的事,是「珍惜」。
Thumbnail
在歐陸異鄉旅行時,畫家吳松明觀察到山稜線消失引發的距離感,回想自己長期生活的島嶼,擁有特殊的山稜線和海平線,於是畫家把生活視線裡的真實場景變成圖畫裡的主角。 撰文.作品提供◎吳松明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Thumbnail
<p>拿起雕刻工具的謝瑞雄先生,在聚焦的燈下開始了他仍在琢磨的彌勒佛,那畫面真要形容,彷彿是彌勒佛在刻彌勒佛自己。</p>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叔本華的詭辯藝術讀後心得-詭辯也是一種談判術   讀這本書之前,我以前總以為有些不理性的人是不冷靜的談判者,他們可能只是想要亂說話,亂槍打鳥,把黑的硬說成白的,或是得理不饒人的情況下強幹,偶爾看新聞台看到那些政治人物,有時候睜眼說瞎話完全面不改色,為何可以這樣有自信的不斷打破自己先前說話的邏輯,但經
Thumbnail
藝術是什麼?具有生命力的藝術是什麼?自由是什麼?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突尼西亞電影《販膚走卒》對「藝術」提出幽默的諷刺,是一部不可思議的懸疑喜劇,對國際政治提出深刻批判,讓人看得著迷又引人深思,是今年奧斯卡獎入圍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電影。
Thumbnail
一群阿姨們從教會走出來,圍住了門前佇立的大型雕塑作品《眾心擁抱》(蔡潔莘,2018)且議論紛紛,中斷了在一旁原本準備按下快門的我。我也恰好偷聽這些阿姨們在討論什麼,結果各自有著對作品的創作者、色彩、姿態與之所以在此等種種解釋與看法,遲遲沒有散去。我聽得有趣,因為一件作品串起了彼此非日常的話題與時光。
Thumbnail
在這幾年間,詩人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想」,只因它隨生隨長,又不斷地變幻。我喜歡並且羨慕這種自由。我們本來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定論詩是什麼。⋯⋯一首好詩就是「提醒」,提醒你開始省察,就在讀詩的此刻,你內裡與周遭種種原是浮游不定的狀態。是的,「詩,是與生命的狹路相逢。」詩教會我的事,是「珍惜」。
Thumbnail
在歐陸異鄉旅行時,畫家吳松明觀察到山稜線消失引發的距離感,回想自己長期生活的島嶼,擁有特殊的山稜線和海平線,於是畫家把生活視線裡的真實場景變成圖畫裡的主角。 撰文.作品提供◎吳松明  文章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36期
Thumbnail
<p>拿起雕刻工具的謝瑞雄先生,在聚焦的燈下開始了他仍在琢磨的彌勒佛,那畫面真要形容,彷彿是彌勒佛在刻彌勒佛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