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眷戀時光找到回家的路—側記萬華大鬧熱市集活動

2022/12/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文/山稜線工作室 張雅萍
市集盛裝城市文化的傳統與新創,在新舊融合之間看見過去與現在,具有遇見在地時空的魔力。
「市集」作為認識城市的場域,逛市集不只是休閒的一種方式,藉由地方產業與人文產業呈現,是走入街區生活的一種途徑,從中窺見巷弄職人工藝,體驗在地節氣與節慶的可能。
參與市集也可能是一趟旅途的捷徑,透過這趟旅途認識各地文化、風俗及巷弄思維;市集也是一個了解這座城市底蘊的平台,在這平台上,盛裝這座城市的傳統與新創文化,新舊融合之間看見過去與現在,具有遇見在地時空的魔力。
自2020年至2022年間,中華文化總會(以下簡稱文總)號召文化界、企業界與政府代表共同推動台灣文化,串聯不同文化領域,打開多元文化的可能性,並且推動台灣與國際的文化連結,以「深耕台灣民間文化的力量」為發起初心,近三年(2020-2022)於萬華青山宮青山王祭典期間,舉辦「萬華大鬧熱」系列活動。根據活動官方網站所述之內容提及「傳統祭典的傳承與留存外,更多新興的藝術文化也在萬華裡逐漸發生,一場結合老城魅力的生活節品牌「萬華大鬧熱」也悄然而生,邀集更多年輕及跨域的群眾重新認識老城之美」。
青山王繞境前一周末,藉由一期一會萬華大鬧熱,透過系列活動展現艋舺市井文化樣貌,寄望參訪人潮,期能振興地方產業與經濟,也透過這個活動讓大眾感受萬華獨有的人情味。
活動內容以展覽、論壇、音樂、市集、城市散步為架構,至2022年以音樂祭、市集、影展、城市散步作為舉辦之內容,這三年舉辦的主題從第一年活動副標題「邪靈退散」呼應時屆疫情肆虐,歷史傳統記載上,具有驅煞除疫神力的青山王能保佑眾生平安,也透過設計、創意及策展形式,首次舉辦吸引32萬人次參與;第二年「興萬代,振八方」有著疫下活化在地,振興商圈之期許,邀請民眾以正面力量支持萬華;第三年則以「迎吉時,慶艋舺」在青山王繞境前一周末,藉由一期一會萬華大鬧熱,透過系列活動展現艋舺市井文化樣貌,寄望參訪人潮,期能振興地方產業與經濟,也透過這個活動讓大眾感受萬華獨有的人情味。
萬華大鬧熱市集舉辦期間連結在地傳統麵攤,呼應萬華好客人情味,配合活動時間響應。

走入街區 發現集市特點與歷史樣貌

萬華大鬧熱市集活動是由文化總會主辦,「舒喜巷」企劃執行。觀察舒喜巷在過往的舉辦的活動特以「遇見令人眷戀的美好事物」做為精神座右銘,帶著地方創生實踐的執行概念,讓街區以前有的事,讓它壯大;以前沒有的事,讓它產生,在市集發生的場域裡,分享在地老城、小巷、職人與節慶。
萬華大鬧熱市集帶著地方創生實踐的執行概念,讓街區以前有的事,讓它壯大,在市集發生的場域裡,分享在地老城、小巷、職人與節慶。
這場市集的發生場域在萬華的貴陽街,被稱為「台北第一街」,是舊城區「艋舺」發源地,該地於日治時代稱為「入船町」,1938年於該町一丁目至二丁目間設立入船市場(即是現今的直興市場),周邊店鋪林立,匯聚雜貨店、布行、油行、糕餅店、糊紙鋪、中藥行、香燭舖,迄今還在的老明玉香舖、龍德號製油、於1845年創立的老茶行—福大同茶莊,反映台北老城的百業流傳與生活內容,也是艋舺重要的集市樣貌。

相逢於市 節慶大鬧熱的號召

萬華大鬧熱市集活動以「萬華—台北故鄉之源」為企劃思考,展演萬華之街區產業、特有飲食、青創技藝、手作穿搭,活動攤位邀請40個在地新、舊品牌齊聚台北第一街,邀請地方社區、NGO團體、社福團體,以人際情感的互動,爬梳在地過去與現代,在藝術互動中體驗萬華遊藝。市集活動因青山王祭典歡慶小過年的傳統縱深,營造店鋪或職人們的好客情味,也因時節接近立冬,有了一個溫暖相聚的理由。
在市集舉辦匆忙之間,訪問舒喜巷共同創辦人黃飛霖,了解這場市集的策畫,其實放置了滿滿回憶與感謝之情,他在童年時很親近的姑姑就是在萬華的菜市場工作,姑丈家族是萬華在地製作醬菜的店舖,小時候常沿著市場幽暗小徑走到姑姑的醬菜鋪幫忙,有意識知道市場待人接物的氛圍感,他回憶姑姑曾惦念著的一句話:「醬菜醃製的過程需要時間,醬菜口感不能變,客人才不會散。」在老城創新的年代,且珍惜傳統情味,這是萬華老攤所留下的寶貴資產。
萬華青年烏拉及其丈夫以「陳冰商行」之名投入創業,以專注的職人精神販售紅茶冰,堅持傳統口味與互動情感,款待購買之民眾,開市不久即已完售。
如何在市集尋得萬華傳統情味?在這次的市集企劃文案時,他概寫萬華「記憶」、青年返鄉「技藝」故事,從街區產業爬梳之中,拾起情感滿溢的萬華心。
擬寫「萬華遊藝」、「大飯桌故事」、「鬧街技藝」與「熱烈一番」四個主題,透過記憶、技藝、味蕾、體驗,探訪萬華濃厚故鄉情。
閉上眼睛回憶,當您走入萬華的街區,您身在什麼樣年代,您正在哪裡,做什麼事情。透過故事燈聯合創作,於市集內展演發生,訴說萬華回憶故事。

藝術工坊記憶萬華故鄉

市集的發生是為了產生與在地認識的機會,所以舒喜巷策畫市集多會添加「展演」二字,說明是以此舞台,認識在地人、事、物,進而策展訴說在地故事。市集雖然只舉辦一天,但透過藝術家陳雨禾的「故事箱藝術工坊」藝術裝置,有了時間的縱深,活動舉辦前一個月,聯合萬華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們創作故事燈,收集萬華河流回憶與往昔青春故事,從故事箱創作,透過台北老城河岸的街區故事,回味青春,走入萬華老城區與河岸邊。
「大飯桌故事」邀請民眾入席餐桌聆聽演講,聆聽在地歷史,建立在地意識,透過在地議題的討論,看見新舊傳承與地方創生的衝突與新方向。

大飯桌故事

沿著河流走入街區,於大飯桌入席,沏上一壺茶,從咸豐三年開始回味萬華:菜市人生、珍藏記憶、街區藝事與老城創生,從四方主題聆聽萬華巧思。「大飯桌故事」邀請在地耆老、文史工作者在台灣傳統宴會桌席舉辦短講,雖然是小小的3米帳篷間,能夠入席者僅有8位,周邊站著關心萬華議題的民眾,聆聽萬華往昔,講者分享內容圍繞近年街區發展,特別是文資保存議題上,提出在地願景,如何從己身日常實踐之中,對環境有感,藉此親近並且行動愛護萬華,從市街的發展之中,看見新舊傳承與地方創生的衝突與新方向。
萬華大鬧熱市集活動期待以『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事物』,驅動民眾文化基因。
「舒喜巷」在萬華大鬧熱的市集訴說有夢想的創作故事,從市集跨界老城展演,從時光眷戀中看見在地節氣與節慶,營造老城氛圍,推廣有「老靈魂精神」的在地品牌,展演「老城的夢想」故事。誠如品牌精神『雋永的情感總發生在老巷弄,在這裡可以遇見久別重逢的美好事物』,走入市集展演之中,發現身上正在流動的文化基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
因樂活的林語堂先生,還有愛做夢的舒喜巷,而有了《前山報》的發行。這份刊物包納了前山、大士林區的在地故事,亦會介紹臺灣地區的其它館所,請您跟著《前山報》的放慢腳步品味生活,聽聞更多的城市故事,體會單純的初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