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池上,少不了騎著自行車在美好風景裡遊逛,也剛好趕上池上穀倉藝術館正在舉辦的「寄情與召喚――池上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聯展」。穀倉藝術館是由池上在地企業家梁正賢家裡的老倉庫改建,由元智大學陳冠華教授設計施工,並於2019年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的首獎。這次聯展展出的15位不同世代的藝術家都曾在池上當駐村藝術家,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將二棟民居老宅整理改建成藝術家的工作室,2014年美學大師蔣勳是第一位駐村的藝術家。蔣老師在池上留下很多作品以及數本相關的文學創作。聯展名稱取「寄情與召喚」是指,透過駐村所提供整體的環境氛圍,給予藝術家一個機緣去寄託情感與引發召喚的感受。
前天到台東關山演講,之後除了騎關山非常著名的自行車道外,晚上住到池上。
池上這十多年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經營,透過以農村生活的節奏,創造了春耕――野餐節、夏耘――辦桌,秋收――稻穗藝術節、冬藏――文化講座,已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景點。175公頃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色稻田,是台灣遞向世界最美的一張名片。
這次到池上,少不了騎著自行車在美好風景裡遊逛,也剛好趕上池上穀倉藝術館正在舉辦的「寄情與召喚――池上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聯展」。
穀倉藝術館是由池上在地企業家梁正賢家裡的老倉庫改建,由元智大學陳冠華教授設計施工,並於2019年獲得「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的首獎。這次聯展展出的15位不同世代的藝術家都曾在池上當駐村藝術家,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將二棟民居老宅整理改建成藝術家的工作室,2014年美學大師蔣勳是第一位駐村的藝術家。蔣老師在池上留下很多作品以及數本相關的文學創作。
聯展名稱取「寄情與召喚」是指,透過駐村所提供整體的環境氛圍,給予藝術家一個機緣去寄託情感與引發召喚的感受。
所謂寄情是指人與環境,人與物,以及自我與他者的投射連結;而召喚則是人與人,人與內在深層記憶、想像、潛意識的互相牽引;也就是說,藝術家的創作來自於「寄情」池上的時間與空間,同時也連結著心靈內在的「召喚」。
召喚這兩個字,我在荒野保護協會常常用,一方面是指自然荒野的召喚,另一方面是來自荒野保護協會這個人為的組織裡流動著愛的能量。
心理學大師榮格曾談到,生命中有些重要的潛意識能開啟內在的召喚,人類在深層意識中存在某些不源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場景,能給我們莫名的感動,當我們能回應這些感動,也就是給自己一個機會,使生命內在的召喚開展出意料之外的世界,使自己做出改變或療癒。
是的,人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空間,反而比較有機會召喚出自己所不了解的自己。
世間所有塵,一一塵中見…寫於2022年1月
剛從屏東潮州回台北,重新拿起龍應台老師的「大武山下」翻閱,看到書中重要的楔子,也是引領全書進展的一段話,於是慎重地拿出紙筆,謄寫一次: 「這世界的所有,四十六億年前的星光激冷和四十六分鐘前的冰山崩塌,五十年前的纏綿懸念和此時此刻的牽掛離捨,無非塵埃,一一走向灰冷,燈滅、念斷、塵絕。 可是,在有光的時候,為什麼不在塵中一一看見:熱著的就是火,亮著的就是光,念著的,就是愛。」 是的,雖然世間一切終必成空,如那塵埃般微不足道,但是在每一剎那的看見,念著的,都是愛,也讓生命值得。
若不是隨著「台灣好基金會」的潮州辦公室伙伴在屏東的潮州與南州拜訪一些人,不然其實我雖然過去數十年在台灣無數次的南來北往,屏東大部分鄉鎮都被我們一再路過,很少停留,因此也就一再錯過它的精彩。
這些天拜訪了擁有校田,將農耕化為課程的南州國中,潮南國小及四林國小,對這些學校的農老師及校長的努力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不管南州或潮州,也不管是種蓮霧,芭樂或可可,這些新一代農民的自信與善用科技,甚至流利的口才,也完全顛覆了自己原本的想像,甚至參訪深耕潮州的小直設計團隊,原本預定時間是傍晚五點到六點,結果與陳冠華教授及一群年輕的研究生聊到晚上十一點四十分。
甚至到網紅名店「三平咖啡」用完午餐,到店主人楊文正的陶藝工作室聊天,也從來沒有看過那麼會搞笑的藝術家,我與蘊慧笑得嘴巴痠,肚子痛。 連與第三代油行女老闆黃董及玫來晏趣製麵小農農莊的女主人一起喝下午茶,也能聽到令人又感動又佩服的故事,真是高手在民間啊!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可以寫成一篇又一篇精彩的報導。
回程在高鐵上想著,今後一定不會再路過台灣這些小鎮,或許在直奔擠滿觀光客的旅遊景點的慣性之下,或許在小鎮停留,聽聽在地職人講故事,會是更好的選擇。
社區堡壘是社會幸福而有韌性的保障―「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讀後
我學醫,從學生時代就對生態及演化非常有興趣,深深了解所有生命都會在跟周遭其他生命及環境不斷互動中而不斷改變,這也是我在二十多年前跟朋友們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的起心動念─只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培育美好素質的人,因此我們希望保留與恢復台灣美好的自然環境,讓在此塊土地生存的所有生命都能自在且健康地成長。
這樣的概念當年只是源自於自己的生態知識與直覺,但是最近看了一本書─「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書裡有許多最新的研究與例證,說明我們身處的環境,對我們自己以及整體社會的影響。
作者所舉的例證主要集中在社會基礎設施的影響,比如圖書館,社區公園,街上的咖啡館……等等。作者引用學者的研究說,我們可以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也就是說某個人在某個環境很可能會犯罪,到了另一個環境就不會想犯罪,換句話說,其實並沒有天生的罪犯,只有會誘人犯罪的環境,只要有合適的環境,人人都可能犯罪或不犯罪。
因此,從積極面來講,好的環境會塑造良好素質的人,消極面來說,要遏止犯罪,最有效且花錢最少的方法,就是改善社會性的基礎設施。
至於什麼是社會性基礎設施,作者以較寬的方式定義,第一類是公共機構與設施,包括了圖書館、學校、公園,遊樂場、運動場,乃至於可供人行走停留的人行道與街邊的綠色空間。
另外就是民間的機構,比如宗教聚會所或各種公益組織所建構的人際網絡與活動。
第三類是商業機構,尤其是民眾能夠隨意聚集或停留的場所,比如咖啡館、小餐廳、理髮店或書店、雜貨店……等等。
至於我們過去最重視的所謂基礎建設,比如造橋鋪路,營建交通運輸系統,以及提供自來水、電力天然氣、汙水處理……這些雖然都是讓一個地方得以讓人居住的關鍵基礎建設,但是他們不能算是社會性的基礎設施,主要是它們不能讓人們在其間停留、互動,彼此交流不同的想法。因此,同樣為運輸系統,公共汽車和火車能促進公民聚集互動,但是高速公路反而會加速社會原子化,一個個割裂的單獨原子,割裂社會關係,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離。
正如這些道路機場或堤防一樣,社會性基礎設施也不可能天然形成,都需要有人去營造,並且必須投入資源持續地維護與管理,作者用許多很有說服力的研究證明,當社會性基礎設施一旦退化、人們的社交網絡就會崩解,犯罪案件會增加,老人病人等弱勢民眾會逐漸被孤立,而年輕人容易耽溺於毒品,整個社會的公民參與逐漸減少,民眾彼此也會愈來愈不信任。
在眾多社會基礎設施裡,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圖書館的重要性,我心有戚戚焉,圖書館也可以說是形塑我之所以為我,最重要的因素,就像作者所說的,去那些地方學習了解自己和即將面臨的世界,便會形塑出他們的未來。
二十世紀初的大慈善家,鋼鐵大王卡內基在全世界捐款興建了二千八百座大型圖書館,他稱圖書館為社區堡壘。說得真好,尤其在台灣。以前一般庶民互動的場域是以寺廟為核心的空間,但現今對青壯年而言,大概不會假日或下班沒事就往廟裡跑,這時候社區型的圖書館就可以補足這個讓社區居民在參加活動中彼此交流的缺口。
圖書館舉辦的各式各樣的活動,館內各種不同的空間,提供了從老人、青少年、照顧孩童的父母親,最適切的活動與空間,最重要的是免費且平等地提供各族群使用。
一個運作良好的圖書館,幾乎可以提供任何年齡層在生活所有層面所需要的學習甚至生活資源,更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與心靈生活,如作者引述某位圖書館長所說的:「圖書館確實是個堡壘,它讓謙卑的人感到高貴。人俯仰一生,需要感到高貴和擁有尊嚴。」
當然,除此之外,這個可以自由聚集各種族群在此自由且平等活動的空間,也會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
像圖書館中這種依附實體空間而開展的人際互動,另外還有一些在社區裡的宗教聚會場與推動不同目標與訴求的公益團體活動場地,因為聚集人群而彼此互動,都是讓民眾感受到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也是一個社會面臨危機挑戰時,得以恢復的關鍵。
這些危機也許是來自於天然災害,地震、颱風或淹水,也可能是人為的恐怖攻擊或動亂,作者在書中也證明,擁有好的社會性基礎設施,人們在危機中生存或復原的機會大很多,這也是這些年永續發展論述裡強調的,在不確定的時代中,我們無法避免災難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增加我們的韌性,也就是受傷之後的復原力。
可惜就如同圖書館的重要性總是被政治人物低估一樣,眾多花費很少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往往被擁有權力的主政者所忽略,希望大家能找這本書來看看,然後發揮我們公民參與的行動力量,來影響政府的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