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國防疫觀察筆記 十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6月8日
  睽違(天氣很差的)一周又出門去買菜,兼去郵局辦點事。路上的餐廳及食物小攤都開了提供外帶,除了各個銀行因為周一大排長龍之外,超市跟郵局都沒什麼隊伍。戴口罩的人不多,但超市內還是有看到。
  記者會上說今天是lockdown以來確診數最少的一天,看起來好像很棒對不對,但也是有1200+人確診,在這個其他國家都接近零確診的時候,還有四位數的新增確診案例到底真的還有本錢解禁下去嗎?

6月9日
  早上看到手機訊息群組裡傳來同博物館的導覽志工阿姨過世的消息,雖然不是我認識的阿姨,但這已經是lockdown以來聽到的第二位離開的阿姨了。雖然都跟疫情病毒沒有關係,但他們跟我一樣,沒辦法跟自己最愛的博物館說再見,還是有點難過。
  今天記者會是每周一次的首相出來露臉,今天公布新政策說單人可以去拜訪別的家戶並在裡面過夜,以及祖父母們可以跟他們的小孩及孫子組成「支持泡泡」可以相互拜訪,單親家庭以及兩個單獨居住的人也可以組成泡泡。不過泡泡內如果有任何一人出現症狀的話,整個泡泡裡的人都要隔離不可出門。規定非常複雜,我真心懷疑根本不會有人去抓或查,光是要搞懂到底誰可以跟誰見面就夠難了。
  決定回臺要住防疫旅館所以開始查,看起來台灣的防疫旅館什麼的好像已經建立起一個非常完整的系統,雖然還是要花一點時間查一下到底要幹嘛,但整體而言真的很方便又簡單。能夠把這個系統完整建立起來,可能也是台灣可以防疫這麼好的原因吧。

6月11日
  本來五月中應該就要開始在全國使用的感染追蹤app (參閱我過去的觀察筆記有寫過) 到今天都還沒看到蹤影。記者會上健康官員說因為想要讓人民先信任人類的疫情調查員,再開始使用app,因此會在追蹤調查的人員都用到底之後才開始使用app。我讀到實在是傻眼,app跟調查人員同時進行有這麼難嗎?把位階跟行動準則訂好讓科技跟人相互搭配合作,不是才是發展科技的目的嗎。
  第二件覺得很荒謬的事情是下周一開始一般零售商店可以開門,記者會上說如果店家有遵守政府頒布的相關指導原則,員工當中有人確診時,有可能其他員工就不用自我隔離。簡單來說是要鼓勵店家遵守指導原則並安撫業主的擔心,但我怎麼覺得聽起來還是很不妙呀......。

6月12日
  出門去郵局寄包裹,然後順道去大間的超市採買。所有東西都恢復供應的感覺真好。不過隊伍還是排很長,這可能要變成新生活模式的其中一個要素了:購物要排很長的隊。街上戴口罩的人大概有一半多一點 60%左右吧。開始看到很多不同形式的布製口罩,也有一些是看起來很像醫療口罩的薄薄口罩。整體而言比起三四月確實看起來路人們是有比較習慣戴口罩,也比較沒看到眼罩戴在嘴巴上這種詭異的戴法了。

6月13日
  發現我在臉書上加入的自救會社團內容,從一開始充滿各種醫療問題,到現在版面上變成充滿問防疫旅館、搭機防疫、回台灣之後的防疫政策等等po文。覺得很有趣,不知道是因為真的全世界疫情趨緩,有疑似症狀的人大幅減少,還是因為各國相關政策比較明瞭,醫療機構的資訊也比較清楚了所以不用上網問呢。看到大家煩惱的事情換了一個方向,很想知道原因。
  去鄰居家送東西,他們的中庭一個像小花園一樣的地方居然聚集好大一群人在開生日派對!很明顯沒有保持社交距離,在我已經三個月沒有跟三個以上的人一起碰面的人眼中看起來有點嚇人呀......。
  L市中心今天有大型示威遊行活動,好像還有跟警察產生衝突。現在整個國家的重點好像也轉移到這件事上面了。

6月14日
  到市中心的公園跟朋友們開野餐派對,整個公園的人潮基本上已經恢復到正常E國夏天的公園樣貌了。好像在室外開生日派對成為一個潮流,今天野餐的的時候旁邊就有一攤在樹上掛裝飾還立了兩大束氣球在地上的生日派對。後來也有一個家庭跟應該是祖父一起過生日,每個小孩都拿到禮物。野餐的時候大家都感嘆這才是我們這麼努力想要在E國生存想過的生活呀,公園野餐、博物館、舞台劇才是我們願意付L市高到嚇死人的租金的原因。
  去公園的時候搭的是叫車app的車,前幾天就收到他們的email說新規定是搭上他們的車一定要戴口罩,如果沒戴司機可以拒載。今天搭的時候司機有戴口罩,另外可能也是規定的一部分,整台車的四個窗戶都是開著的,就算是上快速道路司機也沒有把窗戶拉起來,我被風吹到流眼淚,非常像騎機車的感覺。

結語
  接近夏至,E國太陽下山時間也來到期待一整年的9:20,當然要跑出去閒逛呀。冬天3:30憂鬱的太陽下山時間,讓我待在這裡的每年冬至都真真實實的感受到「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期待感,從冬至要等好久才會到九點耶,往年下班下課後還可以去公園閒晃野餐的感覺真的很讚。
  天氣好,我的機票時間也確定,回家的安排大致上也做好了。但是這周也發生很多其他的事,心情其實不是很穩定,也可以看做宇宙在發射訊號告訴我真的該回家了。總之最近星象好像很混亂,大家還是要小心小心。
  觀察筆記也要進入最後倒數三篇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C的沙龍
31會員
34內容數
總之我想寫的東西就寫在這裡。 關於我 人類學/藝術史作為名義上的背景。從新店溪畔搬到泰唔士河畔,2020年遷居鹽水溪旁,2024年回到碧潭橋邊。在各地的博物館偶爾打滾偶爾掙扎的生存著。 熱衷於所有在日常生活中打造非日常體驗的事物,博物館、閱讀或是偶像。
S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5/30
算起來距離第一次臺灣宣告疫情警戒升級(5/15宣布雙北升三級警戒),也過了半個月。 這半個月間(包括前面隱隱約約感受到疫情蠢蠢欲動的幾天),我覺得自己好像被迫簽約續訂加入COVID這部影片的第二季。
Thumbnail
2021/05/30
算起來距離第一次臺灣宣告疫情警戒升級(5/15宣布雙北升三級警戒),也過了半個月。 這半個月間(包括前面隱隱約約感受到疫情蠢蠢欲動的幾天),我覺得自己好像被迫簽約續訂加入COVID這部影片的第二季。
Thumbnail
2021/05/15
不是啊,為什麼我的生活好像又繞回2020年3月?所以我們還有幾集可以逃R
Thumbnail
2021/05/15
不是啊,為什麼我的生活好像又繞回2020年3月?所以我們還有幾集可以逃R
Thumbnail
2020/07/05
觀察筆記的最後一篇有寫到一些搭機當天的觀察,不過落地台灣之後又是另外一回事,以往落地出境領行李家人接機的過程,在這疫情特殊狀況下全部都不一樣了。
Thumbnail
2020/07/05
觀察筆記的最後一篇有寫到一些搭機當天的觀察,不過落地台灣之後又是另外一回事,以往落地出境領行李家人接機的過程,在這疫情特殊狀況下全部都不一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很久以前就預告下周要開商店解禁,但大家已經蠢蠢欲動起來啦。
Thumbnail
很久以前就預告下周要開商店解禁,但大家已經蠢蠢欲動起來啦。
Thumbnail
這周的關鍵顏色是黑色。新聞重點好像瞬間轉移到抗議活動。本來以為解封後會有數字上的爆發,結果其實沒有?周末居然沒有記者會,到底發生甚麼事?
Thumbnail
這周的關鍵顏色是黑色。新聞重點好像瞬間轉移到抗議活動。本來以為解封後會有數字上的爆發,結果其實沒有?周末居然沒有記者會,到底發生甚麼事?
Thumbnail
本周有首席幕僚肥皂劇、火箭發射,以及商店準備開門啦!
Thumbnail
本周有首席幕僚肥皂劇、火箭發射,以及商店準備開門啦!
Thumbnail
神奇政策以及政府醜聞滿滿的一周,揪竟E國的亂髮首相政府可不可以安然度過此次疫情呢。
Thumbnail
神奇政策以及政府醜聞滿滿的一周,揪竟E國的亂髮首相政府可不可以安然度過此次疫情呢。
Thumbnail
第十篇啦。 新政策發表之後的第一周,人都出門了,數字也下降了。
Thumbnail
第十篇啦。 新政策發表之後的第一周,人都出門了,數字也下降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