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國防疫觀察筆記 十

2020/05/17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堂堂邁入第十篇週記,放個煙火
5月11日
「有人知道我們可以洗澡了嗎,還是只能繼續洗手??」— 志工阿伯傳來的梗圖

  早上起來就看到志工阿姨阿伯們的群組都在酸昨天的首相電視演說,大家都在抱怨這個模糊不清的政策發表到底是會有什麼用。
  下午政府發布所謂的50頁指導手冊,其中包括建議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密閉空間當中遮住口鼻,戴口罩或是類似形式的口鼻掩蓋。政府官員強調這只是建議沒有強制,因為「科學證據沒有要求強制戴口罩」。
  晚上七點這個全國矚目的直播主開始Q&A,今天的記者會主要是回答民眾可以提前在網路上提交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問到所以現在可以在外面跟朋友見面了嗎,首相給出一個很細節的指示:如果想跟沒有住在一起的家人朋友碰面,你只能單獨一個人去見那一個人,兩個人(a pair)在公園或開放空間可以碰面但要保持安全距離。這麼細節的指示還以為是綁架要求交付贖金。某種程度上是合理的,但這麼有限度地開放,又其實沒有足夠的人力監督,意義到底在哪?還有更多很重要的細節問題,有些問題有被回答,大部分的問題都被繞過或說我們會再回去檢討。今天的新聞也報導很多地方與中央不同調的問題,很多地方政府告訴當地民眾請大家還是乖乖待在家,非必要不要出門。
  地方中央不同調的問題也在L市發生,L市市長雖然沒有跟首相唱反調,但他還是會在首相發表完相關言論之後,再發表一次並強調他的重點。例如昨天首相說請大家如果不能在家工作的話可以出來上班,市長就說他還是希望市民可以盡量待在家中。今天說了口罩不是強制,記者會及政府文宣都沒有提到口罩的細節,L市市長就發布兩張關於怎麼使用臉部遮蔽(聰明的避開了「口罩」這個詞)的指示。有趣的是在「誰不應該戴臉部遮蔽」這張圖片裡,其中一個要點是「任何覺得很難正確使用這個東西的人」。真不知道該說果然是個自由的國家還是要吐槽 It’s not rocket science 這又不是火箭科學,都還沒教就先告訴你嫌難可以不要用?
  當然可能是受到WHO這個所謂「科學權威機構」所發布的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口罩反而會增加風險這個「科學證據」吧。
  今天收到了第一筆政府補助的無薪假薪水。
5月12日
  L市市長繼續宣傳戴臉部遮蔽的細節。今天他的團隊所推出的宣傳圖著重在提醒市民請不要在日常生活中戴醫療口罩,將那些醫療型口罩留給醫療前線,日常生活用簡單的布料即可。確實在L市本來就沒有口罩可以買,雖然疫情剛開始時,街邊小店或藥局有販賣一些口罩,但那些口罩看起來都沒有到達台灣那種三層構造,在街上看到路人戴的口罩有些看起來只有一層,還可以看的到底下皮膚的顏色。更不用說醫療口罩的壓條跟需要展開的摺痕是需要說明與訓練的。大家可以想像路人們戴著鼻子壓條沒壓,也沒展開的口罩讓我覺得多想衝上去教他怎麼戴口罩嗎。與其讓不懂戴也沒必要戴醫療口罩的人使用這珍貴的資源,不如宣傳請自行使用布料遮蔽口鼻即可。感覺L市市民正在慢慢建立之前並不存在的「口罩觀」(參照人類學的人觀概念,可能是建立新的人觀的過程?)
  收到消息說本來我夏天準備要去工作的地方,決定今年夏天不開放了。是同事群組裡傳來官方社群網站貼文的截圖。覺得我們居然是看社群網站得知這個訊息實在有點令人不滿。大約一個月前團隊主管有寄一封mail來說明狀況,當時是說他們還是朝向能夠開門來準備,如果有任何改變會盡快讓我們知道。而我們居然還是從社群網站上得知自己這個消息,當然也不是不能理解,有可能他們整個團隊因為今年不開門,而需要面臨調整工作內容的壓力吧,或許有些人會被放無薪假也不一定,不過一封簡單的mail其實就可以讓我們沒有這種最後才知道的感覺。
5月13日
  收到昨天提到的工作單位的email,內容說明今年夏天不會正常營運,但是如果有人明年夏天想要繼續在此單位工作可以聯絡他們。也提到為了感謝我們的耐心,願意支付一周的薪水。雖然有點難過,但也算是意料之內的事,而也因此,我必須要開始重新計畫了。
  開始要想辦法處理很多很多麻煩事了。
5月14日
  最近這幾天有認真在盯機票,兩間臺灣籍航空公司一間票價非常高,另一間六月完全找不到機票。本來我看好七月初華航有一班飛機價格還算合理,想著今天打電話跟家裡人討論完就買那張機票。沒想到一邊吃早餐一邊就看到華航六月從L市飛回台灣的飛機停飛,立刻決定要不就把那張價格正常的七月初華航買下來,不然就趕快確保長榮的機票。忙亂了一陣子最後是買到一張機票,不過飛不飛還是未知數。
  然後就在處理房子的事情,一整天在各大FB社團跟租房網站上忙著po廣告。因為疫情關係看房困難,現在po租房廣告都會附上影片並註明可以虛擬看房。看到很多人都是因為疫情關係離開倫敦必須把房子租出去,也還有很多人在社團裡面找房子,不知道這個時候搬家的人是有甚麼特別原因呢,總之我希望趕快可以把租約的事情處理好。
  一陣忙亂之中今天又是周四為醫護人員鼓掌的日子。對面的阿姨提早兩分鐘就站在門口等著拍手了,總覺得很可愛呀。政府官員則在記者會上提到「請大家待在家裡過夜」,提醒人們還不到計畫兩天一夜小旅行的時候,不管你去哪裡「健走」或「運動」都請在晚上回到自己家過夜,看來忍耐不住的人已經出門小旅行啦。倒是說好很快就會公布的14天隔離政策怎麼還不出來呀,等好久了(敲碗)
5月15日
  聽到室友六月中回台灣的班機被取消,也就是說自從4/19以後就完全沒有從倫敦直接到達臺灣的國籍飛機了,新的班表最早一班是6/21。其實因為疫情與各國邊境政策取消班機是無可厚非。不過如果能更早決定飛不飛,提前停售機票的話,也不會讓很多人擔心緊張。最辛苦的應該是一開始買了五月機票的人,他們的機票時間就一直往後延一直取消,其實很難安排住處行李等等事宜。代表處有出一篇新聞稿告知國民可以至其他歐洲城市轉機(但是這些城市目前都不能入境只能轉機,行李直掛會是一個大問題),後來又更新航空公司目前六月會飛的日期。其實如果這樣的公告早點出來讓我們知道代表處有掌握狀況,並明確告知有飛機可搭的日期(不過最好還是可以保證一下,目前的新聞稿也只說還是要看航空公司決定) 會讓「僑民」(沒想到會有一天用上這個詞)覺得安心一點。當然,我的基本立場還是出國了本國給你多少協助都是多的,其實沒有義務幫助在國外的國民,畢竟出不出國是自己選的,面臨狀況也就要有自己承擔準備。
  出門買菜日,超過七天沒有出門了。大街上人前所未有的多,大約兩個月沒有一次在街上看到這麼多人了,好不習慣。家附近廣場以前每周都會有的市集有四五攤回來擺攤了,主要是賣點心、麵包、起司的攤位,也有一攤熟食的。
  超市外面排隊的人有點多,戴口罩的數量好像又回來了,之前有一段時間戴口罩的人很少,現在可能是回應市長的宣傳,戴口罩的人又多了起來。在超市終於麵粉跟雞蛋兩者皆有,趕快都買了可以來烤肉桂捲。
  路上專賣三明治的速食店我家這區兩間都開了,不過規定店內最多只能有六個客人,而且只供外帶,櫃台結帳人員也被關在透明壓克力板後面。回家之後聽說連連鎖咖啡都準備要重新開門了。
  看到外面人這麼多,超市的麵粉回架上,晚上記者會也說死亡人數在穩定的下降(雖然還是有400+人......)有點可以樂觀的感覺了吧。
5月16日
  遠端連線讀書會進入第二次,本來每個月會有一次實體讀書會的,居然轉移到線上也兩個月了。B新聞寫了一篇文章說很多人在分享他們手機中最後一張「正常」的照片,我也翻了一下,最後一張BC(Before Coronavirus) 的照片是參加電影節辦的講座,小小教室裡坐的雖不算滿但密度頗高的觀眾,看到照片覺得好不可思議,感覺完全不像兩個月前的事,比較像上個世紀發生的。
5月17日
  臺灣邁入第十天0確診,我覺得主要原因大概是沒有飛機飛到臺灣,沒人入境吧......。雖然不想覺得是為了數字而把五月六月的班機停掉,但有些在國外的人還是難免有這樣的感覺,尤其總統就職典禮又要到了,陰謀論一點也不算過分吧。說實在境外移入就境外移入,好好隔離追蹤治療就是了,盲目追求數字0在這個全球性的瘟疫當中沒有什麼意義吧。
  收到L市地鐵公司寄來關於大眾運輸接下來計畫的信,信中說他們希望可以逐漸把班次拉回lockdown前的數量。但是因為要維持距離的關係,搭乘人數必須要減少到以前的15%,所以還是按照首相的宣布請國民可以在家工作的話要待在家。也提到車站可能會有人流管控或單向通行系統,以及請乘客遮住口鼻。因為要避免非必要的搭乘,大概是沒有機會去參觀L市地鐵的新日常了吧。
  記者會上報的死亡數字來到封鎖之後的最低點,雖然週日通常都是一週死亡數的低點,但本周比上周低了將近100。同時也說全國內醫院裡的重症病例緩慢穩定的下降中。細水長流建立新日常生活習慣,可能真的就是面對此病毒的唯一解法。不過也要再觀察兩個禮拜看這周的鬆綁政策到底有沒有帶來新的一波疫情。
結語
  E國疫情看見曙光,我也做下拖拖拉拉延遲已久的決定。不過買機票就跟買樂透一樣,還是要等開獎才知道。本周覺得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看到網路上給一個很細節行程安排的回答:「算盤不要打太細」。對啊,精打細算可能都抵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尤其是在這樣奇怪的時節,算盤真的不能打太細。
即使我這兩年多來大部分時間都是走一步算一步,也從來沒有這麼「走一步算一步」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C
SC
20代後半,人類學/藝術史作為名義上的背景。從新店溪畔搬到泰唔士河畔,2020年遷居鹽水溪旁。在各地的博物館偶爾打滾偶爾掙扎的生存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