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掌握市場週期,以防沈醉假陽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霍華.馬克斯在其著作中「掌握市場週期」指出「因為隨著我們在週期的位置不同,我們勝率也會跟著改變…. 優秀的投資人會關注週期,以及了解身邊的人正處於週期的哪個位置,並知這些人會做出那些行動,藉此做出有利的判斷。」。但是更多的人,對今天自己身處的階段,其實不太了解。
儘管每次週期發生的具體情況都不同(例如市場波動幅度、速度、強度和持續時間),每次形成的原因與導致的結果也不盡相同,但總有些基本部份細節會反覆出現。由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事件,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到雷曼事件。總會有人合理化這一波泡沫,有新的理論去配合這一波泡沫的合理性。正如香港樓市,很多人不明白現在所身處週期的位置。筆者曾遇一個讀者問筆者因擔心香港的政經而考慮移民,但同時下一個問題是問何時在香港置業。上述問題本身是極之矛盾的問題,如擔心香港政經而考慮移民,那為何又會選擇在香港置業,而不是心儀想移民的國家呢? 但是無疑地,樓市正在身處於周期過熱的階段。
若攤開一個國家長期的經濟成長趨勢,看上去可能是條斜直線,但事實上,經濟發展是圍繞這條斜直線不斷擺盪的過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Ray Dalio(雷.達里歐)在近期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研究史料時,匯合最近發生的事件,我看到的是它吻合了一種典型週期的過程:即約10-20年的「過渡性週期」與 50-100 年的「經濟政治大週期」,兩種一長一短的週期交錯發生。這兩個周期分別可以分成快樂和繁榮的時期及悲慘動盪期。正如筆者經常佛羅里達房地產泡沫一個風災把整個地區的房屋吹倒令泡沫爆破,如現在疫情的影響,把美國十年的努力,一下子將失業率打到14%。這也指出一個道理- 中間引爆泡沫的原因不是重要,世界有隱含著一個自古的法則-「鐘擺效應」,物極定必反轉。
金融海嘯之後,基本上機構投資者很少出現極大的破產或倒閉,原因是環球央行基本上在危機剛發生的開頭就大水救市。如近月的債市及股市下跌橋水基金出現損失,但由於政府的大力救市下可能已經收復不少失地。那問題是到底收復失地是投資者之功,還是央行之功? 那之後每一次央行都可以救到你嗎? 這只不過是好彩。筆者舉此例子是希望提醒大家,你必須明白正處於週期的哪個位置。正如本欄一直都不含糊跟你講2020年將會出現問題,但你有注意及準備嗎?
六月周期匯聚,之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雖然半路會有假陽春給你希望。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你相信沒有風險。而你知道未來十年你身處什麼階段的週期嗎?正如筆者所講2021年是香港開埠180年,相信經濟是時間要有180度大轉變。或者四大行業要改寫。同時未來憂心少不了,但更多的人沈醉,之後醉死在假陽春之中。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主動式管理領域中,辨別出目前所處的週期位置,並且適當地擘劃出合於此一週期狀態的配置決策,就足以降低風險。散戶往往根據自我主觀的判斷去下注,往往不是失敗在操作速度不夠快,而是決策過於草率。 理論上每個週期的特徵明顯且依序發生,而實務上的市場則不然,即使在景氣擴張週期內也會遇到小週期下滑交錯其間,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閱讀心得】致富心態第11-15章
Thumbnail
九月十八日快變成股市中所有人行事曆都應該要記得的日子了,因為這時候終於要看到這幾年來美國第一次的降息。已知劇本情節是會照著演,這我想大家都心裡忐忑。這兩三年的股市投資有大量賺錢的很多都採用第一層思考方式,也就是所見即得,看哪邊有題材就快速轉換到那個地方,而且大多都是大型權值股在做動,中小型公司在今年
Thumbnail
問台灣股市是否泡沫化:從全球股市總市值排名、單月漲幅、多頭程度及巴菲特指數多方面衡量台股 目前重演1980年代「泡沫模式」,股市、房市同時泡沫化,可先參考下文,更新至開盤前 《台灣房地產展望24Q2》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看得見的不一定是真的~泡沫經濟重演,先求全身而退而非賭注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Thumbnail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順著景氣循環四大階段,投資獲利和避開風險』,書中預測,2026年就是房地產循環的下降波,也就是2026年剛好匯集了景氣對策的藍燈和房地產的下降循環,兩者同時發生會如何?
Thumbnail
初稿:20231225 修訂:20240222 剛好看到一篇文, 台股沒有連續下跌2年, 似乎呼應了十年大週期, 投資人在每天努力的研究中, 就是希望找到漲跌的規律, 一做多就漲,一做空就跌, 但是當沖或日線、週線,都太短了, 很容易抓龜走鱉,或多空雙巴, 所以才要研究指數最
Thumbnail
重點摘要: 『可冒險但絕不能忽略風險』 1. 『資產配置』仍處於復甦週期,但波動放大,建議提升防禦性部位 2.『股市』在總經環境如魚得水,但注意漲多後的價格修正波動放大 3.『債市』2024低評級債將陸續到期,注意違約風險  簡單來說:整體總經環境仍位於復甦週期(Recovery),惟本週期
Thumbnail
投資市場的波動就像鐘擺一樣,其中包含興奮和沮喪的擺盪,以及價格高低的波動。瞭解鐘擺效應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益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主動式管理領域中,辨別出目前所處的週期位置,並且適當地擘劃出合於此一週期狀態的配置決策,就足以降低風險。散戶往往根據自我主觀的判斷去下注,往往不是失敗在操作速度不夠快,而是決策過於草率。 理論上每個週期的特徵明顯且依序發生,而實務上的市場則不然,即使在景氣擴張週期內也會遇到小週期下滑交錯其間,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閱讀心得】致富心態第11-15章
Thumbnail
九月十八日快變成股市中所有人行事曆都應該要記得的日子了,因為這時候終於要看到這幾年來美國第一次的降息。已知劇本情節是會照著演,這我想大家都心裡忐忑。這兩三年的股市投資有大量賺錢的很多都採用第一層思考方式,也就是所見即得,看哪邊有題材就快速轉換到那個地方,而且大多都是大型權值股在做動,中小型公司在今年
Thumbnail
問台灣股市是否泡沫化:從全球股市總市值排名、單月漲幅、多頭程度及巴菲特指數多方面衡量台股 目前重演1980年代「泡沫模式」,股市、房市同時泡沫化,可先參考下文,更新至開盤前 《台灣房地產展望24Q2》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看得見的不一定是真的~泡沫經濟重演,先求全身而退而非賭注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Thumbnail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全球經濟18年大循環:順著景氣循環四大階段,投資獲利和避開風險』,書中預測,2026年就是房地產循環的下降波,也就是2026年剛好匯集了景氣對策的藍燈和房地產的下降循環,兩者同時發生會如何?
Thumbnail
初稿:20231225 修訂:20240222 剛好看到一篇文, 台股沒有連續下跌2年, 似乎呼應了十年大週期, 投資人在每天努力的研究中, 就是希望找到漲跌的規律, 一做多就漲,一做空就跌, 但是當沖或日線、週線,都太短了, 很容易抓龜走鱉,或多空雙巴, 所以才要研究指數最
Thumbnail
重點摘要: 『可冒險但絕不能忽略風險』 1. 『資產配置』仍處於復甦週期,但波動放大,建議提升防禦性部位 2.『股市』在總經環境如魚得水,但注意漲多後的價格修正波動放大 3.『債市』2024低評級債將陸續到期,注意違約風險  簡單來說:整體總經環境仍位於復甦週期(Recovery),惟本週期
Thumbnail
投資市場的波動就像鐘擺一樣,其中包含興奮和沮喪的擺盪,以及價格高低的波動。瞭解鐘擺效應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