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比賽的小孩X實驗教育記(第5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鑒於上學期印象深刻的演戲歷程,孩子們在上課時又討論到期末成果。
F提了三個點子,都扣準了「比賽」。
第一個點子是展出聽寫本,讓大人評比誰寫的字最好看。我聽了之後,微調了這個點子。「不如讓大人來試寫看看,能不能寫出同樣的字,感受一下孩子們的努力。」我笑嘻嘻地說,「像我的字可能就沒有你們好看呀!看到你們的努力與進步,我覺得非常佩服。」
大家非常滿意的通過了。
第二個點子是上課玩的造詞遊戲,也讓大人們猜一猜。無異議通過,只添加了可以預錄或實體進行。
第三個點子是表演魔術加演戲,內容要扣準語文,可以改編課文或唱歌。F說得興高采烈,最後加了一句「比賽看誰最厲害」。
J一句「為什麼要比賽?」提出了不同意見。
我問F,「妳覺得為什麼要比賽呢?我們現在要提出原因與目的,練習讓別人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
F認真地解釋了,這個比賽是人人有獎,目的是刺激與吸引大家參與。
過程中,我看到G慢慢流露哀傷與猶豫。
我對大家說,「F已經提出了她的想法與意見。G的意見是什麼呢?F開始鼓動一旁的J說,「我們來投票表決。」
我看著他們,一邊介紹「多數決」與「共識決」,一邊舉例說明投票以外的其他可能。我對F說,「如果我鼓動了G與J,發起投票,讓妳下一堂課都只能站著。妳覺得這樣好嗎?」F扁了嘴。我又說,「多數決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們來練習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顧慮到其他人的感受。」
在白板上畫下正、反方,歸納彼此的想法。想法已經很明確的F,流暢地說出比賽的原因是刺激大家參與。我問,「目的呢?」F也快速回答,「讓大家發現自己不會的,變得更好。我們還可以用排名,第一名的獎最大,第二名的獎比較小……」G的臉更憂鬱了。
「好,謝謝F很清楚的表達了她的想法,現在要請G來說說看她的想法。G支支吾吾地擠了一句「遊戲也可以刺激人參與。闖關也可以啊!」
F立刻回嘴說「那比賽也可以啊!」我試圖把問題帶回焦點,「G,妳是不是不喜歡用『比賽」這個詞?如果我們把比賽,改成闖關或遊戲呢?」G說不出口。
我有感覺,但我說不出來......
F乘勝追擊,「那就用投票啦!」我重申立場,「我在想,G可能考慮到了一些事情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比賽確實有好處,但也可能有不好的地方。能請G跟我們說說為什麼她反對嗎?」
G紅了眼眶,反覆說「就是不要比賽。遊戲也可以、闖關也可以。」癥結點很明顯,我又問「比賽會讓妳想到什麼嗎?」G訥訥的說,「會有厲害與不厲害。」將大家的意見都順手寫下。
顯然孩子被比賽的挫敗感給擊垮了,把別人給的標籤誤以為是自己的價值。
我開始笑咪咪的說,「比賽有好有不好,可是我不希望妳們不敢參加比賽。請問一下,如果我戴上布口罩、太陽眼鏡、拿著菜刀、穿著圍裙,沒有參與過任何國家考試要幫妳們開刀,妳們敢嗎?」
F與J笑著拒絕了。G有好大的猶豫。
「比賽是一層層的篩選,有時候必須要這樣。請問G,如果我從來沒有經過開車的訓練與比賽,妳敢不敢坐我開的車,再由我幫妳開刀呢?」
G的臉上寫滿衝擊與猶豫。我又問大家,「請問一下比輸了會怎麼樣?」
F說,「不會怎麼樣啊!就再努力啊!」J也馬上回答「再練習啊!」(好像把我的口頭禪用上了XD)
我又看向G,「比輸了,不代表我們不好。不是不厲害,而是我們要變厲害。」我在白板上寫著「變厲害」。又舉了個例,作勢要把標籤貼在F身上,「比輸了,不代表我們不好。」她笑嘻嘻地躲開了。
練習相信,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G似乎懂了,她說,「也可以比賽啦!闖關也可以啦!」G說,「對啊!可以比賽,也可以把剛剛的點子變成闖關阿!大家都有獎。」
謝謝妳們認真的說清楚,想清楚。這個就叫做「共識決」。
下課了,我看著下一節空堂的J悠閒抄寫在白板上的字跡。於是我在白板上寫下「不怕比賽,也不把標籤貼在自己的身上。」請他照抄一次寫在旁邊。他開心地展現了自己的能力,一邊說「這是竹部嗎?」一邊又問我「這個『籤』字可以得幾分?」「我覺得上面的頭可以再大一點。你覺得呢?」他點點頭,自顧自的修改去了。
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被貼了許多標籤在身上。混著自卑與困窘,長成了不信任的刺蝟,也害怕被看穿。能不能一再肯定自己的價值?只因我們,獨一無二。
親愛的孩子,我跟你們一樣,在練習。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近兩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經常問自己,學生/孩子的字醜有沒有關係? 我從寫字(書寫)到底是不是必要,不斷的思考。慢慢覺得能夠書寫,可以妥善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件不錯的事!我樂見學生擁有這樣的能力。 那麼,字醜有沒有關係?在數位化的時代中,打字或者語音輸入都可以取代手寫字時,成人字跡的美醜也鮮少被提及
小孩可以知道什麼呢? 帶小孩討論時事,是件愉快的事。偶爾能在語文課中,撥點時間穿插時事討論。在孩子不同的發言與對話中,慢慢練習換位思考與媒體識讀。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丟出自己知道與不知道的事情。 我習慣順著孩子的脈絡,再提問、綜整,經常可以看見孩子閃亮、好奇與興奮的眼光(小孩超喜歡討論他們所知道的
你說,這世界這麼危險,我怎麼教小孩呢?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談新冠病毒嗎?還是只談勤洗手、戴口罩就可以了嗎? 我想,當一個新聞事件被大幅報導,不趁機跟孩子聊聊,就太可惜了…… 特定新聞事件持續在媒體上發燒,就足以構成某種主題教學。也因為與生活切身相關,不妨用來當作親子對話或教學的切入點。 特別是新冠病毒
你家也有哭整路的小孩嗎? 嗯,這張有點像了...... 就是那種一不順心,一路哭回家的狀況。在要出手(按鈴)的一瞬間,有人先按了下車鈴。小孩很不能接受。 轉移注意力、安慰,或許都是方法。但我沒有採用。我只是聽她大聲哭泣,一邊附和著,一邊走回家。因為只有我跟孩子,不用在意旁人(同行者)的眼光,只要好
會議中,朋友來電,只好待會聯絡。會議結束後,我回撥了電話,了解他面對的狀況。原來是身為活動主辦人的他,在跟其他家長討論事情時,一旁的小孩玩著玩著,其中一個最年幼的孩子突然大哭起來。  朋友簡單了解情況後,安撫了在哭的孩子。事情看似過去,但事件主角的家長卻感到受傷。進一步了解事情始末,大概是孩子們說好
我看過許多教養與教育文。有些家長往往能對孩子很好,卻轉身抱怨父母。有些人照顧父母,卻轉身向朋友抱怨。有些人充滿愛,卻偶爾會對伴侶、手足與孩子爆炸。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我也會這樣?我尤其不能理解,
在近兩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經常問自己,學生/孩子的字醜有沒有關係? 我從寫字(書寫)到底是不是必要,不斷的思考。慢慢覺得能夠書寫,可以妥善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件不錯的事!我樂見學生擁有這樣的能力。 那麼,字醜有沒有關係?在數位化的時代中,打字或者語音輸入都可以取代手寫字時,成人字跡的美醜也鮮少被提及
小孩可以知道什麼呢? 帶小孩討論時事,是件愉快的事。偶爾能在語文課中,撥點時間穿插時事討論。在孩子不同的發言與對話中,慢慢練習換位思考與媒體識讀。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丟出自己知道與不知道的事情。 我習慣順著孩子的脈絡,再提問、綜整,經常可以看見孩子閃亮、好奇與興奮的眼光(小孩超喜歡討論他們所知道的
你說,這世界這麼危險,我怎麼教小孩呢?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談新冠病毒嗎?還是只談勤洗手、戴口罩就可以了嗎? 我想,當一個新聞事件被大幅報導,不趁機跟孩子聊聊,就太可惜了…… 特定新聞事件持續在媒體上發燒,就足以構成某種主題教學。也因為與生活切身相關,不妨用來當作親子對話或教學的切入點。 特別是新冠病毒
你家也有哭整路的小孩嗎? 嗯,這張有點像了...... 就是那種一不順心,一路哭回家的狀況。在要出手(按鈴)的一瞬間,有人先按了下車鈴。小孩很不能接受。 轉移注意力、安慰,或許都是方法。但我沒有採用。我只是聽她大聲哭泣,一邊附和著,一邊走回家。因為只有我跟孩子,不用在意旁人(同行者)的眼光,只要好
會議中,朋友來電,只好待會聯絡。會議結束後,我回撥了電話,了解他面對的狀況。原來是身為活動主辦人的他,在跟其他家長討論事情時,一旁的小孩玩著玩著,其中一個最年幼的孩子突然大哭起來。  朋友簡單了解情況後,安撫了在哭的孩子。事情看似過去,但事件主角的家長卻感到受傷。進一步了解事情始末,大概是孩子們說好
我看過許多教養與教育文。有些家長往往能對孩子很好,卻轉身抱怨父母。有些人照顧父母,卻轉身向朋友抱怨。有些人充滿愛,卻偶爾會對伴侶、手足與孩子爆炸。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我也會這樣?我尤其不能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鼓勵兒子參加比賽,但兒子卻拒絕,他透過比喻,讓我充分理解了他的心情。文章內容溫馨感人,讓人回味。
Thumbnail
相較大人們在會議中用無聊的理由,開啟了較勁的幼稚遊戲。相反的,各校籌備文化季的執行委員會議,就沒有那麼的有趣。更像是真正的辦公室會議,每個執行委員都絞盡腦汁,想著各校文化季的比賽項目企劃—— 「如果是騎馬打仗的積分,是要分女子組跟男子組嗎?」櫻葉高中執行委員 (A男)說。 「分男女組吧,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一件事要做好不需要做得很完美才算好,其實不用做到最好,只要有盡力去做,都是做好一件事。 之前我在以前學校時,我們的體育老師要我們全班去跳繩比賽,這次的比賽是我第一次去校外比賽,我既興奮又緊張,比賽時的的前一晚,我甚至緊張到睡不著,我很擔心,如果因為我沒有跳的很好,影響了成績我會
很多人認為做好一件事我需要的是解決事情辦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不這麼認為 在三年級時我曾代表班級參加查字典和小小說書人比賽,我也因此壓力倍增但我並沒有因為面對比賽而改變作息,該練習時好好練習,該玩的時候好好玩,我們在練習好後有時候還會一起玩桌遊和躲貓貓。這些行為也讓我的壓力減少了不少。 比賽時
有一位國小學童在諮商時,拿著平板玩得入迷,完全不想理我。 好不容易讓他願意一起玩個兩人互動的遊戲,發現只要他贏了,就會迫不及待的等著下一場遊戲,也發現只要他輸了,就會開始拿起平板打發時間…
昨天 我和其他同學 坐在教練面前 專心的聽著教練的一言一語 他說到那個最後的一個比賽 那是個重大的比賽 市小運 是個高手在去的地方 從名字就知道 那個比賽難度特別高 但一進八名就可以去比全國賽 但是輸掉的機率高的不得了 當你是個西區比賽德銀銅牌的得主 大家都會看好你 但是輸了比賽還是會沒面子 所以回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鼓勵兒子參加比賽,但兒子卻拒絕,他透過比喻,讓我充分理解了他的心情。文章內容溫馨感人,讓人回味。
Thumbnail
相較大人們在會議中用無聊的理由,開啟了較勁的幼稚遊戲。相反的,各校籌備文化季的執行委員會議,就沒有那麼的有趣。更像是真正的辦公室會議,每個執行委員都絞盡腦汁,想著各校文化季的比賽項目企劃—— 「如果是騎馬打仗的積分,是要分女子組跟男子組嗎?」櫻葉高中執行委員 (A男)說。 「分男女組吧,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一件事要做好不需要做得很完美才算好,其實不用做到最好,只要有盡力去做,都是做好一件事。 之前我在以前學校時,我們的體育老師要我們全班去跳繩比賽,這次的比賽是我第一次去校外比賽,我既興奮又緊張,比賽時的的前一晚,我甚至緊張到睡不著,我很擔心,如果因為我沒有跳的很好,影響了成績我會
很多人認為做好一件事我需要的是解決事情辦法,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不這麼認為 在三年級時我曾代表班級參加查字典和小小說書人比賽,我也因此壓力倍增但我並沒有因為面對比賽而改變作息,該練習時好好練習,該玩的時候好好玩,我們在練習好後有時候還會一起玩桌遊和躲貓貓。這些行為也讓我的壓力減少了不少。 比賽時
有一位國小學童在諮商時,拿著平板玩得入迷,完全不想理我。 好不容易讓他願意一起玩個兩人互動的遊戲,發現只要他贏了,就會迫不及待的等著下一場遊戲,也發現只要他輸了,就會開始拿起平板打發時間…
昨天 我和其他同學 坐在教練面前 專心的聽著教練的一言一語 他說到那個最後的一個比賽 那是個重大的比賽 市小運 是個高手在去的地方 從名字就知道 那個比賽難度特別高 但一進八名就可以去比全國賽 但是輸掉的機率高的不得了 當你是個西區比賽德銀銅牌的得主 大家都會看好你 但是輸了比賽還是會沒面子 所以回
Thumbnail
  台灣的孩子在國際上的競賽評比優秀,但是那些考輸我們的國家的學生,在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又比我們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斷在訓練之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速度解出標準答案,卻不能跳脫標準答案,找出答案以外的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