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學

含有「拒學」共 8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孩子曾經是每天七點前到校的學生。在2024年2月開學後漸漸難以入校。如果他(們)想上學,費盡心神卻做不到,這還算是拒學嗎?天人交戰的心理歷程是因「想」離家上學、「想」走進教室而起,何「拒」之有?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01
謝謝您的分享❤️
明賜嘟著嘴,把桌上的六輛小玩具車全推到翠芬的面前,說:「你去找別人。」 他接著把桌上裝著遙控巡邏車的大盒子,也推到翠芬的面前,說:「全部還給你,我都不要了。」 翠芬看著桌上還有五張他不認得的卡片,呆住了。 前一天明賜的父親跟翠芬說:「今天王明賜國語考
Thumbnail
清浠劍-avatar-img
2024/10/15
學生能遇到好的老師是幸運;明賜能遇到善良的翠芬是福氣。第(一)段蛤蜊的比喻,形容的相當貼切,很是生動,謝謝分享。
李英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5
謝謝清浠劍閱讀並回應。謝謝你告訴我喜歡「蛤蜊的比喻」,開心極了! 以前常買蛤蜊,一觸碰,它就緊閉起來,安全地躲在殼裏。謝謝文學的清浠劍。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從幼稚園升入小學後,父母在陪伴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焦慮與不安。作者分享了妻子對孩子學習的重視與關心,並思考孩子在學校的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文章強調了接納自己焦慮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支持孩子經歷生活的各種情緒,並鼓勵父母們關注孩子當下的真實感受。
Thumbnail
明年兒子要上小學,看著看著我也開始擔心起幼小銜接的問題了><
文章探討了對於孩子因學校轉換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描述了一位父親在妻子與女兒之間的兩難處境。在這過程中,父親反思自己的選擇,並探討父母間教育觀唸的一致性與和諧,最終促進了家庭的溝通及理解。這不僅是父母對女兒情緒的關懷,也是對自身教養理念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說得太好了,往往我們想解決的都是這個問題對於自己所造成難受><
【免責聲明】 以下做法與言論僅代表個人經驗,本人的做法、想法、情緒與反思僅代表個人行為,不代表學校立場,也不代表全國體育班以及該校體育班,更不代表師資培育機構與實習機構,本人行為僅屬個人做法,本人也已從該校離職,與學生毫無師生關係。
Thumbnail
唯哞老師-avatar-img
2024/02/12
你所經歷的這一切,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不會被抹滅的,我們可以放心裡就好,都是我們的一部份
說到辻村深月,路人或許會滿頭疑問。一旦提及《時間停止的校園》和《沒有鑰匙的夢想》,猛然抬頭睜眼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但今天的焦點並不在以上兩部作品,而是回到五年前的那個暑假......
Thumbnail
這是本關於「拒學族」的故事。 為這世上,在求學路上垂頭喪氣、獨自奮鬥、無法上學的人們所寫下的故事。 本書於2017年5月出版,隔年獲得本屋大賞第一名殊榮,並勇奪日本九大獎項榮耀,隨後也在2019年時改編為漫畫,2022年又獲改編為舞台劇,同年12月更是上映改編動畫電影,廣受好評!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繭居族是用來形容足不出戶、不與社會接觸的年輕人,從精神醫學角度來思考,呈現社會退縮的人有可能罹患自閉症、強迫症、網路成癮、思覺失調症等身心疾患,但還有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疾病就是社交焦慮症。繭居不是耍廢或擺爛,而是青春期心理發育不完全所導致。精神醫療的評估與介入是必要的,尤以心理治療的協助最有意義。
Thumbnail
前陣子,孩子因上學的壓力、擔心和焦慮,在校出現身心反應(噁心、想吐、頭痛、肚子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