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筆:《聊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蒲松齡寫聊齋 來源:網路
最近讀《聊齋》,本以為是狐鬼神仙,豈料竟是人情世故,此且按下不表,日後有機會再分享。
今天要聊的,是「知音難尋」這件事情。本書作者蒲松齡,在十九歲那年中了秀才,之後便再無考取功名,但在五十一歲以前,他還是積極參加考試,屢敗屢戰。
除此之外,他還是個天生的藝術家。心裡對於美的追求和渴望,與熱衷於功名的汲汲營營,常常令他感到糾結,而這一糾結,就是大半輩子。
明清時期的小說,基本上就是不入流的通俗文學。所以多流通於市井,而難登大雅之堂。
對於蒲松齡來說,渴望取得功名,進而被社會所認可的心理需求,與他的創作無法被廣為肯定的時代背景,肯定也是常常折騰著這位文人的心理潰瘍。
於是,每當完成了一些章節而因此感到欣喜時,卻又馬上想到,自己是否正在蹉跎光陰,老是幹不出什麼正經出息,才只好在這邊寫些不入流的創作聊以慰藉,這種複雜的情緒,應該常常令蒲松齡獨酌一壺濁酒,喟然長嘆。
一輩子透過教書餬口的他,經濟自然是不會太好。以前的教書先生,除非是有功名在身,不然在地方上的私塾任教的,社會地位是不高的。在平民教育不發達的年代,重視的是能夠下田工作的人力資源,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窮秀才,基本上就是俗話說的「百無一用是書生」。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蒲松齡用一輩子,完成了他的《聊齋誌異》。
他的不得志還有很多小故事,不過說來都讓人感到難過,這裡不提也罷。反倒是有個小插曲饒富意味,也是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主題。

在蒲松齡四十歲的時候,《聊齋誌異》雖仍在創作當中,但是已頗具規模。每當有新篇章完成時,據說他總會拿給同鄉好友王士禎,請他指教。王士禎十分推崇蒲松齡,覺得此人根本是奇才,還曾經想用五百兩黃金,購買蒲松齡的作品,甚至還曾為之題詩: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新創公司,終於可以用高估值獲利了結的美好故事呢?
可人家蒲松齡說不要,而且訓誡子孫,這部作品在他死後也不能賣,只能當作傳家寶。整部作品在他過世後五十七年,才得以首次發行,而且僅存上半部的殘篇。
就我看來,王士禎的確是知音。很多有才華的創作者,窮盡一輩子也遇不到一個伯樂。
蒲松齡 畫像 來源:網路
可在於蒲松齡的自我實現裡面,目標並不是金錢。他要的是被社會認可,被家族認可,像這種小說創作的事情,就算能賣很多錢,也改變不了他在科舉考試上不得志的事實。
更何況,應該會有為數不少的讀書人,認為他不務正業,玩物喪志,盡花功夫寫些鬼怪神靈,和儒家傳統的「不語怪力亂神」,也是明顯相互抵觸的。
總而言之,這部作品的成就,對於人生目標的實現,基本上不僅沒有加分,反而還可能是扣分的。

我很難想像蒲松齡是用什麼樣的心境來持續完成作品,並且過生活的。光是想到上面的種種,就讓我透不過氣來。在旁人看來,他得到的並不少,也很珍貴,但卻不是他最想要的,然後人生就這麼結束了。

突然想到金庸的《白馬嘯西風》,李文秀在故事末尾時,騎著白馬回江南時說道:「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相較於李文秀的黑白分明,蒲松齡對於文學的創作,與功名的追求,是不是也分得一樣清楚呢?


「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或許很多時候,蒲松齡只是累了,而這些故事的創作,剛好提供了一個地方,讓他老人家能在這苦悶的塵世裡,稍稍地鬆一口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莫書不太能安於自己僅有的詩詞技能。 於是他開始練習丹青。 雙親仙逝、身無家累,擢了工具便遊歷山川去;他想臨摹山水。 這日坐於華山之底,正專心揮毫著,整個狀態進入一種周遭與我無謂的心流之境。 「畫得好,天資絕佳。」 被這突然一聲打斷,微慍,望向此人。 眼前這人有股浪頹之氣,但見其眉目清癯,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我許久沒讀吉村昭的小說了,有點因生活忙碌而疏遠朋友的愧疚感。所以,今天,取出他的短篇小說集《法師蟬》(新潮社,1993),就讀同書名小說〈法師蟬〉這一篇,因為我猜想這篇應該是他此選集中最得意的作品。   〈法師蟬〉篇幅不大,大概9千字左右,靜心定氣很快就能讀完。小說內容也不複雜,開頭寫道主角星野
餘生將盡,還是動筆寫點甚麼吧。 小時候,對語文的興趣不高,更遑論寫作。課堂上學了記敍文、抒情文、議論文,作文時卻常感到頭昏眼花,一個字也難以下筆。思緒凌亂起來,旁人寫了一整頁的字,我還在望穿秋水,拼着命似的把字從腦海中擠出來。 後來,學習實用文,日子好過了一點,至少寫作有點根據,不用憑空想像。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俗話說得好:“人因夢想偉大°” 記得十五歲的我,現代詩的創作累積三本筆記本,就自許一個言情小說家的夢想,看到了許多國文課本的作家,不管是散文名家梁實秋,還是力與美的詩人余光中,還是浪漫詩人徐志摩,言情小說家瓊瑤,我覺得寫作是好快樂的一件事,好像揮舞著魔法棒,我就喜歡上寫作,尤其寫
Thumbnail
我有一陣子很愛說:「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差不多是姑息自己的藉口。 重看高陽的小說《蘇州格格》,才發現我一直記錯了,項鴻祚是這麼說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無益之事指的是填詞。我老是不求甚解。 但我喜歡「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鴻祚是才子(雖然沒讀過他的詞作)
Thumbnail
【鬼談詩】紀曉嵐先生自述—— 平定王舉人執信,曾經跟隨在榆林做官的父親,夜裏住宿在野寺裏的藏經閣下,聽到閣上有人連續不斷地低聲說話,好像是談論詩。他感到很驚訝,這裏很少有讀書人,哪裏會有人談詩呢。於是仔細地聽,最終還是聽不大清楚。後來說話聲漸漸傳出經閣廊檐下,才稍稍聽得分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莫書不太能安於自己僅有的詩詞技能。 於是他開始練習丹青。 雙親仙逝、身無家累,擢了工具便遊歷山川去;他想臨摹山水。 這日坐於華山之底,正專心揮毫著,整個狀態進入一種周遭與我無謂的心流之境。 「畫得好,天資絕佳。」 被這突然一聲打斷,微慍,望向此人。 眼前這人有股浪頹之氣,但見其眉目清癯,
Thumbnail
🌿「著名的水滸英雄花和尚,誰知他一生想望,竟不是奮戰沙場? 」 來賓介紹👏👏👏 -- 導演:蔡格爾 -- 京劇演員:劉育志 🏹從舊有文本中找尋自我定位,曲藝與京劇的跨界碰撞🔥
我許久沒讀吉村昭的小說了,有點因生活忙碌而疏遠朋友的愧疚感。所以,今天,取出他的短篇小說集《法師蟬》(新潮社,1993),就讀同書名小說〈法師蟬〉這一篇,因為我猜想這篇應該是他此選集中最得意的作品。   〈法師蟬〉篇幅不大,大概9千字左右,靜心定氣很快就能讀完。小說內容也不複雜,開頭寫道主角星野
餘生將盡,還是動筆寫點甚麼吧。 小時候,對語文的興趣不高,更遑論寫作。課堂上學了記敍文、抒情文、議論文,作文時卻常感到頭昏眼花,一個字也難以下筆。思緒凌亂起來,旁人寫了一整頁的字,我還在望穿秋水,拼着命似的把字從腦海中擠出來。 後來,學習實用文,日子好過了一點,至少寫作有點根據,不用憑空想像。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朋友問我為何不寫詩 我沒有特別理由 想寫就寫 沒有實在的感動 不如回枕頭山 順便讓枯澀之筆休眠   我的朋友是個異端 他寫詩動機淺顯易懂 如他與樟樹上的黑蟬 僅只一面之緣 樹蟬不幸死於去年盛夏 他就此愛上了蟬鳴 戀上了克制的喧囂   三不五時就探問 詩意的黃昏是否如期
Thumbnail
俗話說得好:“人因夢想偉大°” 記得十五歲的我,現代詩的創作累積三本筆記本,就自許一個言情小說家的夢想,看到了許多國文課本的作家,不管是散文名家梁實秋,還是力與美的詩人余光中,還是浪漫詩人徐志摩,言情小說家瓊瑤,我覺得寫作是好快樂的一件事,好像揮舞著魔法棒,我就喜歡上寫作,尤其寫
Thumbnail
我有一陣子很愛說:「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差不多是姑息自己的藉口。 重看高陽的小說《蘇州格格》,才發現我一直記錯了,項鴻祚是這麼說的:「不做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無益之事指的是填詞。我老是不求甚解。 但我喜歡「不做無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項鴻祚是才子(雖然沒讀過他的詞作)
Thumbnail
【鬼談詩】紀曉嵐先生自述—— 平定王舉人執信,曾經跟隨在榆林做官的父親,夜裏住宿在野寺裏的藏經閣下,聽到閣上有人連續不斷地低聲說話,好像是談論詩。他感到很驚訝,這裏很少有讀書人,哪裏會有人談詩呢。於是仔細地聽,最終還是聽不大清楚。後來說話聲漸漸傳出經閣廊檐下,才稍稍聽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