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減排政策(上)】還在起步點兜圈的香港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香港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發達城市,理應可以憑藉其經濟和技術優勢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然而,香港的減排步伐比起其他發達城市明顯落後,甚至連自己訂立的減排目標也無法達成。

香港溫室氣體排放量名列前茅

根據政府最新的數字,香港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為 407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人均排放量約為 5.5 tCO2e。此數字與鄰近城市相比可謂強差人意:台北是 4.54 tCO2e,東京是 4.2 tCO2e。有研究甚至指出香港的人均碳足跡為 34.6 tCO2,為全球 13,000 個城市中排名最高。 即使不考慮人口因素,香港仍以 208.5 tCO2 排在第四位,幾乎是新加坡的兩倍。

能源生產佔香港排放量的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26,600 噸。 巨大的發電量源自巨大的電力需求。2016 年,每個香港人平均使用的最終能源消耗為 39.4 吉焦耳,其中空調所佔的比例最高,達到 30%。 這是由於香港是一個人口密集的亞熱帶地區城市,夏季時炎熱的天氣幾乎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製冷能源。

亦因如此,香港能源消耗有 90% 來自建築物。而在建築物的能源效益上可謂強差人意:現時商業大廈每一萬平方呎建築面積能源消耗為 52.3 億焦耳,比起製冷需求更大的新加坡還要多。

raw-image

政府減排目標保守

2017年,香港政府公佈了一份稍為詳盡的氣候政策文件《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當中,政府首次就減排提出確實的減排目標:2030年將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3.3至3.8 tCO2e。然而,這目標被環保團體狠批比起其他城市嚴重滯後,亦與《巴黎協議》定下的目標距離相當遙遠。政府亦無為2030後的香港訂下減排目標和策略,顯示政府並無決心。

“Hong Kong’s 2030 target of between 3.3 and 3.8 tonnes per capita would exceed the C40 Cities pathway by some 78%.”
CarbonCare Innolab Hong Kong
raw-image

當目標成了願景

根據現有數據,若然要達到 2030 年將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 3.3 至 3.8 tCO2e,香港的排放量要在這十年間減排 26 至 35 %。但以政府現時政策,恐怕難以實現這個保守目標。

raw-image

政府曾計劃到 2020 年將天然氣在發電燃料組合的比例提高到約一半,從而減少排放量極高的燃煤發電。但至 2019 年底,煤仍然是香港最主要的發電燃料,佔發電燃料組合約一半,其次是天然氣和非化石燃料如輸入核電,各佔約四分之一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兩間電力公司將各有一台新燃氣發電機組投產,可令天然氣發電增加至大約 50%,燃煤發電則相應減少至約 25%,符合《藍圖 2030+》預期。

raw-image

《藍圖 2030+》中又表示將開發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並稱 2030 年可再生能源潛力佔整體能源消耗 3% 至 4%。但直至今日,可再生能源的佔比只有0.7%黃錦星稱香港受制於地理環境,本地可以實現的可再生能源潛力相對有限,故必需考慮區域合作以達致《巴黎協定》低於攝氏兩度的長遠減碳目標。

在交通運輸上,雖然香港交通運輸的能源效益比起其他城市為佳,但在控制私家車增長率與轉換電動車上卻相當緩慢。政府一直依靠稅項等政策工具來控制私家車的增長率與增加轉換電動車的意欲。但這並沒有帶來顯著的改變,私家車登記數量仍不斷上升,卻僅有 1.8% 是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政府曾於 2011 年提出要在 2020 年前令香港所有私家車中有 30% 為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政府現在聲稱當年的「30%」僅是假設情景的一個「願景」,而不是客觀目標。

raw-image

《藍圖 2030+》公佈三年,排放量依然高企,達成保守的減排目標仍遙遙無期。究竟香港的減排政策哪裏出錯了?仍在起步點兜圈的香港的香港應該如何走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良言的沙龍
3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台灣雖小但我們仍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降低碳排放的行為,除了是為整個地球環境的永續生存盡力, 也是為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競爭力而付出。
Thumbnail
新興技術的興起,輕鬆減少碳排放不再紙上談兵 <引文> 近年來全球空氣品質每況愈下,台灣本土中南部屬於重工業發展地區,大量的廢氣排放嚴重影響到空氣品質,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調查,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長期高於表準值,惡劣的空氣品質也間接導致肺癌位居全國人民罹患癌症種類的第三名。在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幾乎有一半的
Thumbnail
新興技術的興起,輕鬆減少碳排放不再紙上談兵 <引文> 近年來全球空氣品質每況愈下,台灣本土中南部屬於重工業發展地區,大量的廢氣排放嚴重影響到空氣品質,根據行政院環保署調查,南部地區空氣品質長期高於表準值,惡劣的空氣品質也間接導致肺癌位居全國人民罹患癌症種類的第三名。在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幾乎有一半的
Thumbnail
永續生活的議題在過去之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像是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但近幾年來,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從手機、住宿、信用卡等,各行各業都在談論碳排的問題,從法規訂定到產業轉型,從社會企業到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生活逐漸具體的落實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參與者的角色。
Thumbnail
永續生活的議題在過去之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像是處於旁觀者的角色,但近幾年來,食衣住行的方方面面,從手機、住宿、信用卡等,各行各業都在談論碳排的問題,從法規訂定到產業轉型,從社會企業到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生活逐漸具體的落實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參與者的角色。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Thumbnail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Thumbnail
智能居家聽起來很酷,透過 5G 與物聯網,你可以輕易地操控一切居家設備;還有大數據的運用,也能讓生活增添不少便利。然而,在充分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無形中也消耗了更多資源,增加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建築與空間作為當代人的生活重心,舉凡工作、娛樂、日常作息……超過 7 成的時間我們其實都在「室內」度
Thumbnail
〈國際能源署〉發表第一個以全球能源系統 達到淨零排放的路徑。報告主要是幫助能源相關政策的制定,分析到要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 報告提出的是”一個但不是唯一“的路徑,對台灣來說,這份報告可幫我們了解和淨零排放的距離,以及還有那些方向要努力。
Thumbnail
〈國際能源署〉發表第一個以全球能源系統 達到淨零排放的路徑。報告主要是幫助能源相關政策的制定,分析到要達到減碳目標,需要的行動和時程。 報告提出的是”一個但不是唯一“的路徑,對台灣來說,這份報告可幫我們了解和淨零排放的距離,以及還有那些方向要努力。
Thumbnail
怎樣的轉變,才能使一個國家的淨溫室氣體排放減為零? 2019年英國立法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後,隔年英國的國家電網提出一份詳細的報告,模擬四個未來能源的情境,其中三個可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此文章摘要了報告的內容,來讓大眾了解,達到淨零排放要有怎樣的改變...
Thumbnail
怎樣的轉變,才能使一個國家的淨溫室氣體排放減為零? 2019年英國立法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後,隔年英國的國家電網提出一份詳細的報告,模擬四個未來能源的情境,其中三個可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此文章摘要了報告的內容,來讓大眾了解,達到淨零排放要有怎樣的改變...
Thumbnail
淨零排放是什麼? 淨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將任何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透過減排或是負排放技術抵消,達到總溫室氣氣排放為零。 淨零排放對台灣重要嗎?溫室氣體有那些?生活中那些行為會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
Thumbnail
淨零排放是什麼? 淨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將任何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透過減排或是負排放技術抵消,達到總溫室氣氣排放為零。 淨零排放對台灣重要嗎?溫室氣體有那些?生活中那些行為會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
Thumbnail
城市是現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無論是因為自然增加或是社會增加,城市人口被預期在未來幾年內都還會持續成長,根據聯合國最新預測,專家預測 2050 年時將有 68%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而伴隨著大量的人口增加,城市內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將越來越嚴重,成為社會發展的隱憂。 發展智慧城市,能源問題
Thumbnail
城市是現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無論是因為自然增加或是社會增加,城市人口被預期在未來幾年內都還會持續成長,根據聯合國最新預測,專家預測 2050 年時將有 68%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而伴隨著大量的人口增加,城市內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將越來越嚴重,成為社會發展的隱憂。 發展智慧城市,能源問題
Thumbnail
香港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發達城市,理應可以憑藉其經濟和技術優勢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然而,香港的減排步伐比起其他發達城市明顯落後,甚至連自己訂立的減排目標也無法達成。
Thumbnail
香港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發達城市,理應可以憑藉其經濟和技術優勢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然而,香港的減排步伐比起其他發達城市明顯落後,甚至連自己訂立的減排目標也無法達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