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碳費與碳交易】— 兼談碳權與碳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論是碳費、碳稅,只要是私部門基於減碳的目標向公部門繳交金錢,都可以說是以碳定價的一種,簡單來說,即是將二氧化碳視為一種可以交易、轉讓、核課稅捐的客體。在碳立法(Carbon Legislation)大行其道的今日,各國為了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zation)的目標,採取的管制措施難免不同,有採用「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者(如歐盟的EU ETS),有採用直接隨量徵收稅捐者(如新加坡的碳稅,目前每公噸約合580新台幣)。根據統計,目前已經有70個以上的國家採用碳定價的立法措施。

  台灣面對國際趨勢,自然不願趨於人後,不僅將2015年《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於去年1月三讀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稱氣候法),更在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今年開始備受矚目的碳費,也是源自於氣候法。本文主題經由讀者指定選出,以下即介紹台灣的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並隨及兼論碳匯與碳權概念。

1. 台灣的碳費及碳交易制度

  全球早已進入「排碳有價」的時刻,台灣身為國際供應鏈的一環,選擇透過「碳費」制度因應。除了氣候法關於碳費的規定外,關於碳排放的盤查登錄、查驗管理、認證、自願減量專案等等子法亦已公布。主要徵收對象則為電力、鋼鐵、水泥、煉油、石化業、半導體等等大量排碳的製造業。依照環境部所公布「碳費收費辦法」規定,碳費將於2024年開始計算,且尚須於2025年4月底前完成盤查登錄,於2025年五月繳交碳費。而根據氣候法第30條,企業亦可以國內減量額度申請排放量扣減,進而取得優惠的碳費費率,目前國內減量額度包含〈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及〈先期專案〉三種。

  而碳交易則是與碳費不同的概念,基本上常見的有兩種管制模式,一種是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也就是由政府設定強制性的碳排總量,企業可以就其有餘及不足之排放額度轉換為碳權(Carbon Credits)出售,歐盟的碳排交易系統即是採用此種模式。另一種管制模式則是台灣所採用的碳抵換(Carbon Offsets)模式,透過企業自願提出的減量專案,若通過如VCS、GS等標準或是台灣本土驗證,達成減碳目標,就可以取得自願性碳權,販售給其他有抵換需求的機構或企業。而我國去年8月於高雄掛牌的碳權交易所,主要負責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服務、碳諮詢及教育訓練三大營業項目,可以說台灣目前採取自願性碳權交易,且將買進VCS即GS等等機構所發行的碳權,在國內就可以進行交易。

2. 碳匯與碳權的關聯

  讀者讀到這邊或許會升起疑惑,企業如何透過驗證或是專案取得碳權呢?這又不得不提及碳匯的概念。用最簡單的方式說,只要能夠減少二氧化碳濃度的自然或人為機制,都可以稱為碳匯(Carbon Sink),而以自然為本的碳匯,又可以分為「森林碳匯」(綠碳,以森林、人造林為主)、「海洋碳匯」(藍碳,如濕地、沼澤、紅樹林)以及「土壤碳匯」(黃碳,如農田、草原、永凍土),碳匯倘若通過認證機制,就可以成為上述的碳權進行碳抵換或是交易,因此可以說碳匯乃是碳權的基礎,而碳權則是碳交易所交易之標的。

  而針對企業所建置的碳匯,若要取得於台灣可用的自願性碳權,則於國內有環境部根據「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提供的「抵換專案」,類型除了造林與植林,也包含再生能源、低碳運輸等等類型,目前已有94案註冊通過。企業亦可以透過上述的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以及GS(Golden Standard)等國際認可的獨立非政府機構取得碳權,VCS及GS機制成熟、認證快速,為台灣企業常常採行的國外申請管道。

3. 瑞蒙觀點

  若觀氣候法,可以得知徵收碳費的政府機關為「環境部」而非財政部,因此我國的碳費實在不能說具有稅捐性質,且碳費徵收後將統一流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專供溫室氣體減量及調適氣候變遷之用,從稅法學理的角度而言,此係基於「原因者付費」之原理,向特定用戶課徵之「非稅公課」,至於能不能論其為特別公課,則尚需進一步論證,本文礙於篇幅,按下不表。然而我國雖然為國際唯一課徵碳費的國家,並不代表就沒有課徵碳稅的空間,承前所述,兩者原理不同,主管機關不同,用途亦不同,有待公部門因應國際情勢,彈性調整之。

  另一個隱患則來自我國的碳權交易採行「抵換」的管制模式,然而如歐盟採用總量管制與交易的碳權交易市場,並沒有如台灣一般,開放企業使用自願性碳權,因此台灣的產品進口至歐盟時,勢必會產生需要與CBAM對接的問題,我國已經繳納的碳費或是交易的自願性碳權是否受到歐盟承認,以及對於排碳及減量的定義歧異,皆為昭然可見的挑戰,有待政府用心面對。

這裡是瑞蒙的沙龍,目前所有的資訊均不收費,希望能與大家推廣財稅知識 未來可能會以不同的主題,介紹日常生活中所需要學會的稅務新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介紹民國113年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的內容,重點在於扣除額的計算及修正後可適用的項目。修正內容包含了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調整,房屋租金的特別扣除額增加,並取消了排富條款,以及瑞蒙對此修正的觀點。
  屬於受雇人員的讀者們,應該相當熟悉我國的扣繳制度,所謂扣繳制度,即是機關、團體、學校、合夥、合作社是類機構,於給付薪資、利息、權利金、資遣費、獎金、盈餘等等款項時,依照扣繳率先行扣繳一部分,並且於每個月10日將所扣稅款向國庫繳清。簡單來說,於許多所得類型,所得人(如一般職員)並不會拿到全額所得,
本文介紹民國113年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的內容,重點在於扣除額的計算及修正後可適用的項目。修正內容包含了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的調整,房屋租金的特別扣除額增加,並取消了排富條款,以及瑞蒙對此修正的觀點。
  屬於受雇人員的讀者們,應該相當熟悉我國的扣繳制度,所謂扣繳制度,即是機關、團體、學校、合夥、合作社是類機構,於給付薪資、利息、權利金、資遣費、獎金、盈餘等等款項時,依照扣繳率先行扣繳一部分,並且於每個月10日將所扣稅款向國庫繳清。簡單來說,於許多所得類型,所得人(如一般職員)並不會拿到全額所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本文整理這段期間我在搜尋相關課程時看到的一些比較奇怪的開課機構、發證機構或是老師,希望能緩解大家的碳焦慮,未來才不會不小心掉進陷阱,花了一大堆錢卻得到一紙垃圾。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在推動綠電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綠電,即來源於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不僅對於減少碳排放有重要意義,也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選擇。然而,綠電價格的趨勢以及其影響因素,仍然是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史上最熱的7月高溫,飆破地球10萬年以來的紀錄,南北極冰融加速,而我催生數年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8月7日成立,阻止氣候變遷惡化迫在眉睫,實在無法再等了。  然而,有人質疑成立碳權交易所是提供國外碳權代理商來做碳權買賣,甚至是讓企業用購買碳權的方式作為碳排放的贖罪卷。如果您也這樣認為,就真的誤解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本文整理這段期間我在搜尋相關課程時看到的一些比較奇怪的開課機構、發證機構或是老師,希望能緩解大家的碳焦慮,未來才不會不小心掉進陷阱,花了一大堆錢卻得到一紙垃圾。
Thumbnail
【環保新進展】2024年首波國內碳權交易即將啟動! 環境部近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這不僅是碳交易市場的一大進展,更代表著我們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又一次飛躍。這個被熱切期待的草案,將為國內碳權買賣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