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要通過國安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端傳媒工作室

圖片來源:端傳媒工作室

一、寫作動機

《香港國安法》在6月30日已經正式生效了,這幾天看了許多政論節目及文章發現到大家都比較從香港未來的地位、條文內容、國際上如何看待這部法令的角度去分析,其實這一些文章都分析的非常好,所以我就不多加以敘述。但我發現很少人從中共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為何要通過國安法,因此就上網找了一些資料,所以此篇文章是想跟大家分享我看完這些文章後的心得。

畢盡,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

二、為何要通過國安法

1.落實香港基本法第23條
2019年10月底的時候,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就已經指出「應該嚴格按照香港的《憲法》和《基本法》嚴格管理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但我想了解香港歷史的人就會知道基本法23條在2002年至2003年間就想要完成立法, 可是最終在香港公民社會強烈的反對之下,最終停止立法,雖然中共在這段時間 一直有提醒香港要落實基本法23條,但始終沒有繞過香港立法會透過人大常委會來完成立法;「且過去中共想要在香港建立任何法令也都會請親中派的香港立法會議員幫忙走完立法程序」。
此部法令沒有立法真的會導致香港有任何損失嗎?我想答案是不會,因此我認為要落實此部法令或許只是一個藉口,其實還有許多更深層的意義值得被我們看見。

2.壓制香港的公民社會
中共一直想在香港推行一些中共認為很重要的法令(逃犯條例、一地兩檢......等法令),但都遭遇到公民社會的極大反彈,且他們還一直要求「真普選」,我想這早已讓中共想利用高壓的手段及帶有強烈威權色彩的法令來壓制香港公民社會,只是或許還是有一些顧忌讓中共不太敢推行相關法令;這些顧忌包含了經濟層面、貿易層面,但難道這些顧忌現在就消失了嗎?我想它並沒有消失,只是國內與國際的政經狀況再加上中共一直想走一個與西方不一樣的政治路線,因此造就了這一切的變化。

3.中共黨內及國內的狀況不佳
從武漢肺炎疫情控制不佳,甚至還發生隱匿疫情的狀況、國內民生經濟狀況不佳(中國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5月22日人大會議上宣讀《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明確表示中國2020年不設GDP增長目標、基礎建設出問題)、中美貿易戰的失敗......等事件,我想這些事件一定也讓習近平的權力遭到不少黨內及公民社會的挑戰,所以他必須透過操作國族主義的方式來讓黨內及國內的心態更加「團結」;同時也讓香港及國內反對他的人心理產生「恐懼」。

4.中共一直想走出有別於西方民主國家的道路
(1)國際關係層面,他不希望大家去干涉「中國的內政」(2020年5月24日在回答有關香港局勢的問題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重申,不干涉是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2)傳遞有別於西方民主價值的觀念,並且認為是美國片面改變現狀(2020年5月24日在回答有關香港局勢問題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不同,這是兩國人民所做出的選擇不同,(必須)尊重他們(......)。接著還表示,中國打算捍衛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捍衛自己合法的發展權;捍衛自己的尊嚴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國沒有計畫要做出改變,更沒有計畫要取代美國。現在是美國放棄一廂情願改變中國的時候了,「然後王毅指責華盛頓讓中美兩國處於冷戰的邊緣。」)

中共到底想傳達哪些價值給國際社會呢?
(1)他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實現中國特色式社會主義;我想這是想把資本主義與中國傳統的天朝體制給結合起來。

三、文獻資料




raw-image

👉喜歡此篇文章的人可以幫我拍手五下(在頁面的最底下)or贊助我讓我可以有些微薄的收入。

👉拍手是不用花半毛錢的,只需登入gmail、FB......等社群軟體就可以幫助我有收入囉。

👉歡迎大家可以追蹤我,這樣子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我熱騰騰的最新文章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的職涯陪伴者 葉紹平(平哥)
25會員
58內容數
我會寫什麼樣子類型的文章基本上已經在我的自我介紹裡都有大略寫出來了 在這裡你可以做提問、許願及交流,但如果願意給我一點贊助,我完成起來會更加的有動力。 若有職涯議題想要找一個人陪伴你討埨的話,歡迎至職涯大小事找我的聯繫方式。 另外我有在接案,可以至接案百寶盒找找看我有那些技能符合你的需求。
2024/03/15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2024/03/15
本文關於社工面臨的壓力以及社會對待社工的態度,探討社工寫錯紀錄的可能原因以及對社工的不公正看法,呼籲社會應該給予社工更多尊重和支持,因造假給人感覺就是社工故意寫錯紀錄;記錯有可能是不小心的,然而輿論風向就一定要把社工當成壞人來看待,這是公平的嗎?
Thumbnail
2024/01/08
這篇文章探討了政治人物近期在討論廢死議題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並提出了對於操作手法的憂慮,並呼籲大眾共同思考這樣的選舉文化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
Thumbnail
2024/01/08
這篇文章探討了政治人物近期在討論廢死議題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並提出了對於操作手法的憂慮,並呼籲大眾共同思考這樣的選舉文化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
Thumbnail
2022/05/14
若你身邊有被中國政府抓的朋友們,這一篇或許可以幫助你思考如何展開第一步的行動指南
Thumbnail
2022/05/14
若你身邊有被中國政府抓的朋友們,這一篇或許可以幫助你思考如何展開第一步的行動指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共以為香港沒有自己的武力,所以中共對香港人再怎麼壞,也沒什麼關係。問題是,恰恰是這樣的行為讓中共顯得非常不遵守國際行為規則,讓中共成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Thumbnail
中共以為香港沒有自己的武力,所以中共對香港人再怎麼壞,也沒什麼關係。問題是,恰恰是這樣的行為讓中共顯得非常不遵守國際行為規則,讓中共成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Thumbnail
中共以為香港沒有自己的武力,所以中共對香港人再怎麼壞,也沒什麼關係。問題是,恰恰是這樣的行為讓中共顯得非常不遵守國際行為規則,讓中共成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Thumbnail
中共以為香港沒有自己的武力,所以中共對香港人再怎麼壞,也沒什麼關係。問題是,恰恰是這樣的行為讓中共顯得非常不遵守國際行為規則,讓中共成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
Thumbnail
美中對抗現在圍繞著香港來展開,中共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引來美國國會立馬通過「香港自治法」來反制,背後的大國博弈很深,很意外的但也可理解的是:美國與中共對香港的立場居然非常相似,就是香港的土地與人民分開處理,一邊要土地,一邊要人民!
Thumbnail
美中對抗現在圍繞著香港來展開,中共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引來美國國會立馬通過「香港自治法」來反制,背後的大國博弈很深,很意外的但也可理解的是:美國與中共對香港的立場居然非常相似,就是香港的土地與人民分開處理,一邊要土地,一邊要人民!
Thumbnail
香港國安法在6月30日已經正式生效了,這幾天看了許多政論節目及文章發現到大家都比較從香港未來的地位、條文內容、國際上如何看待這部法令的角度去分析,其實這一些文章都分析的很好,所以我就不多加以敘述。但我發現很少人從中共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為何要通過國安法,因此就上網找了資料,所以此篇文章是想跟大家分享心得
Thumbnail
香港國安法在6月30日已經正式生效了,這幾天看了許多政論節目及文章發現到大家都比較從香港未來的地位、條文內容、國際上如何看待這部法令的角度去分析,其實這一些文章都分析的很好,所以我就不多加以敘述。但我發現很少人從中共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為何要通過國安法,因此就上網找了資料,所以此篇文章是想跟大家分享心得
Thumbnail
中共明知西方國家會堅決反對,還硬幹到底,擺明了雙方撕破臉,準備正式展開火車對撞的世紀大戲。
Thumbnail
中共明知西方國家會堅決反對,還硬幹到底,擺明了雙方撕破臉,準備正式展開火車對撞的世紀大戲。
Thumbnail
中共明知西方國家會堅決反對,還硬幹到底,擺明了雙方撕破臉,準備正式展開火車對撞的世紀大戲。
Thumbnail
中共明知西方國家會堅決反對,還硬幹到底,擺明了雙方撕破臉,準備正式展開火車對撞的世紀大戲。
Thumbnail
港區國安法終於在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通過,迄今為止,香港人仍無法具體知道箇中條文,只能從放風人士口中,大約知道:香港將成立國安機構,內裡有中共派來的顧問。執法由中共特派的國安隊伍負責,不純粹依賴香港警察,因其缺乏國安專業訓練。被捕人士不會送往警署,另設類似英治時代「白屋」的扣押中心,扣留時間不定。涉及
Thumbnail
港區國安法終於在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通過,迄今為止,香港人仍無法具體知道箇中條文,只能從放風人士口中,大約知道:香港將成立國安機構,內裡有中共派來的顧問。執法由中共特派的國安隊伍負責,不純粹依賴香港警察,因其缺乏國安專業訓練。被捕人士不會送往警署,另設類似英治時代「白屋」的扣押中心,扣留時間不定。涉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