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神」,才是佛教的真諦,也是佛教不同於「宗教」,更像哲學的特別之處,卻也最讓我激賞。
人生至此,多嚐「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尤其近十年,我人生進度無限落後,心中不免憂懼,想尋求宗教的慰藉,力求心之平靜。
當然,2020年COVID-19橫行,無法藉海外旅遊散心,也讓近年罕為國旅的我轉念。只能說因緣俱足,指引我親近佛法,走訪佛寺,望能勉力勘破五毒(貪、嗔、癡、慢、疑)煩惱。
最近搜尋國旅資訊,便無心挑戰如桃園大漢橋高空彈跳、溯溪、泛舟、立槳衝浪等以前鍾愛的極限或野外運動。卻想探訪幽靜的宗教場所。
而台灣四大叢林:東部慈濟、中部中台山、南部佛光山因緣際會都曾到過,反倒位於北部,近在金山的法鼓山未曾蒙面,再深入一看,原來法鼓山在台北市北投區也有據點,便是網紅景點:農禪寺。
農禪寺的源起不多介紹,總之是聖嚴法師所得之傳承,目前改建為景觀道場。佛法本就有萬千法門,既要引人學佛,富麗堂皇是美,樸實無華也是美,都是想讓不同個性的人至此有所啟發。
改建後的農禪寺又稱「水月道場」,以聖嚴法師對禪寺念想「空中花,水中月」得名。
很難想像於捷運站不遠處便有此僻靜處所,平日走來,更見清幽。建物以清水模混凝土為主,這是一種能歷久彌新的「粗糙優雅」,即便時代變換,但它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往前抬頭則為「金剛經牆」,鐫刻經典,更見證禪宗教法。再來能見到過去禪寺入口,今為北市歷史建物的「入慈悲門」。
翠綠門後是花園田野。我踱步繞進大殿,雪白佛像居中端坐,小琉璃諸佛層次排列,鏤空《心經》牆面,藉光影將經文投射入內,讓《心經》中梵文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迎面而來,映照你心,盼你早日去往彼岸。
大殿外則是攝影良景「水月池」,大殿倒映水面,或波光瀲灩,或明鏡無痕,人心的波瀾恰似此景。鏡花水月之美,卻隱含世事無常的深刻道理。
在我看來,佛法是相當「可怕」的學問,怎會有人於成家立業、大富大貴,絕對是「人生勝利組」時,還能道破世間道理,超脫輪迴之外。
但這樣的「執著」最終在禪寺照壁上《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說了個分明。既「無所住」,又何處能惹煩惱塵埃呢?
農禪寺後,擇日我再來法鼓山,此行卻是往金山區總本山。金山是新北市標準鄉間,基本特色就是圍繞老街的附近為鬧區,其他皆是漫漫田野,山坡之間也成為「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所在。
園區沿溪而建,我緩步上行,在「來迎觀音」的凝望下,接近「觀音道場」的三門。既是教育園區,除供瞻仰朝聖,更建有學院培養佛教人才。不過不便打擾,我從步道一轉而上,逕往第二大樓。
徘迴「行願館」後,踏上「祈願觀音殿」,殿外水池依舊無波,遠方金山始終翠綠,我心煩惱卻總是無窮。
法鼓山的建築簡潔樸素,設計環保,但佛像的造像藝術卻頗見大成,歷朝歷代的風格,匯聚成法鼓山諸佛諸菩薩。祈願觀音也端坐蓮台,傾瀉淨瓶,面容祥和,救濟眾生。
在義工的說明下,我才知原來一旁亦可祈願。虔誠祝禱,便求得一心靈處方籤,籤詩其實是聖嚴法師自在語,云:「心不開朗就是苦,心境豁達就能轉苦為樂。」與我心境若符合節,剎那真的是不由得微笑起來,對未來的事物,更須不多加執著,心胸豁達,方能離苦得樂。
之後轉往第一大樓的「開山紀念館」,其中雖有「佛陀舍利」,但我更了解舍利之存在僅在對佛陀的追思,所重者應在佛法蘊含的大智慧,而非「役於物」。
開山紀念館文物豐富,我駐足良久,在此我較為有系統地瞭解到法鼓山的禪法宗旨、法鼓山與觀音菩薩的因緣。
或許是趁瘟疫流行之際,第一大樓的大殿等建物多在維修,但我心境絲毫不受影響,能認識佛法遠勝其他。其他景點,若是有緣,必然再訪。
而恰來金山地界,一併支持國旅,缺乏美術美感的我也特地捧場聞名已久的「朱銘美術館」。館區意外還較法鼓山更藏於深山之中。
動線設計頗具巧思,先是現代感十足的雪白建物,黝黑大門。入內時順階而下進入戶外園區,道旁則見「人間系列—三軍」的眾將士石雕栩栩如生,立馬喚起我服兵役回憶。
過陸橋後便是朱銘大作「太極系列」,以石雕特有的質樸線條,簡潔有力傳遞出東方文化的精髓。美術館難得地適合孩童「嬉鬧」,兩批小學生校外教學與我並肩齊行。隨著石雕的「十字手」、「單鞭下勢」,學生們自顧自地模仿起姿勢,大小對照,更讓石雕靈動了起來。
最後進入美術館本館,展現一位藝術家求新求變之心。朱銘美術館的企圖心亦同,設有藝術交流、藝術表演區域,運用地勢起伏,呈現作品氛圍,高處還能眺望金山海景。
石雕藝術的確需要大展區才能呈現其美,私人美術館經營不易,但全館規劃足見用心,寓教於樂外,更適宜闔家光臨,一同欣賞朱銘畢生最大作品「朱銘美術館」,在心靈播下藝術的種子。
朱銘美術館附近另有「鄧麗君紀念公園」,天色尚早,我特別驅車前往,蜻蜓點水而過。
最後返家途中,還遇見「金山舊機場遺址」,此處三福宮附近竟是日本時代的軍用機場,但平坦舊址上已皆是農田作物,僅餘三大石輪與其下的「金山舊機場遺跡紀念碑」見證歷史。
晴空萬里,曠野無邊,我四顧茫然,感嘆滄海桑田,世事無常,卻也是對法鼓山此行,甚至是人生「此行」的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