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觀察//其實是個人特質決定你的旅行體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他人的經驗只能做為參考,無法再次重製相同的,但每個人會有一份專屬於自己的。
不論是個人或多人的旅行,經驗感受仍舊是個人的。你的特質投射專屬於自己的旅行記憶。
朋友提到去學紫微斗數的課堂插曲。當時,老師正在教大家每個人的命盤組成,有一位學員提問:「老師,同年同月同日生,出生時間又相同的兩個人,他們的命盤不就一模一樣?」老師回答:「對,一模一樣。不過,簡單來說,同樣的命盤,出生在不同家庭組合,遇到的人不同,就會產生差異。」
有次準備旅行分享時,回顧每個環節相扣的瞬間,也發現了相同的脈絡。因而發現他人的經驗只能做為參考,無法重製相同的,但每個人會有一份專屬於自己的。

你的特質是打造獨特旅程的關鍵

每個人出發之前,在安排住宿、行程的時候,除了投注心力外,也同步想像自己在當地的美好。吃著美食、逛著街、看著異國的街頭、享受個人的服務、住在舒適的房間…當然也可能會有緊張焦慮的想像,比如:要怎麼換錢?會不會在當地被偷被搶?所以錢要怎麼放?網路順不順?治安好不好?騙子多不多?物價高不高?
不管怎麼想像,到了當地,就會遇見所有的真實。真實的異地、真實的當地人、真實的房間與餐廳。還有,真實的自己。只是,我們很少注意到我們是怎麼在每個環節,每個選擇,形成這趟自己喜歡或討厭的旅程。
出發前想像的美好下龍灣
如同很多人推薦越南的下龍灣,有壯麗的景色,還有豪華的遊船體驗,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旅遊目的地。我體驗的就跟別人不太一樣...
當時依恃著一些旅行經驗,抵達河內時,跟泰國旅伴才正式討論後幾天到下龍灣的行程,他說他在泰國的旅遊部落格看到很多負評,有人還戲謔地說根本是應該要改名叫HALONG BAD(下龍灣的英文原名為HALONG BAY),就是惡夢一場的體驗。我在台灣的部落格爬文,也讀到類似的負評。然而,我們當時還是決定要去。
河內的旅館有賣下龍灣的行程,我在中文版的攻略上看到有人提到下龍灣當地有一條街,很多旅行社可以去比價看看。於是,再次憑藉那麼一點的旅行經驗,決定先去沙壩(SAPA),再搭夜車到下龍灣,到時候再看是否過一晚,隔天再去搭船。
抵達下龍灣後的過程,真實地令人驚嚇,中文版的下龍灣,很想戲稱是我們自找的「嚇龍灣」。
巴士清晨5點多抵達下龍灣,司機熄火後,沒有趕大家下車,於是所有人全部繼續睡在車上,司機與乘客一起補眠。約莫一小時後,大家魚貫下車,我和旅伴及另外五、六個忘記是德國還是加拿大人家庭拿好行李,沒有睡醒地站在車旁放空。突然來了一輛銀白色TOYOTA WISH,停在我們面前,走下來一位穿著西裝,帶著笑容的中年男子。他跟大家說這是購買巴士票額外的免費接駁服務,他會負責載大家到搭船的港口。跟旅伴快速討論要不要上車,我直覺不該搭「免費」的車,但旅伴覺得好像沒什麼差別,反正可以到港口。過往一個人旅行,會特別謹慎,所以通常不會選擇任何商人提供的「免費」服務。但在那電光石火的片刻,我評斷著中年男子的西裝、笑容、免費、有旅伴同行,好像可以嘗試一次,就看「免費的」究竟會怎麼樣吧!
快轉免費後續,就是被中年男子推銷,婉拒後被跟蹤(跟中年男子是一個團隊),找不到部落格提到的那條有各家旅行社的巷子,以一倍的價格買了中年男子的行程,上了不像圖片上的豪華大船,吃著不怎樣的食物,被收了應該含在行程裡的入園票價(帶團的人說哎呀!這你們付的起啦!),差點又被收了也含在行程費用的租機車錢(據理力爭後沒被收到),回河內的那趟車原來是跟一大群團客巴士併團。
最驚嚇的是被跟蹤的那段,其餘算是長見識。
我的自負(旅行經驗)、我信賴西裝筆挺的人(表相評價)、我的貪念(免費)、我的不甘心(據理力爭),都是我個人特質的集合,加上外在的各項變因條件,打造了這趟獨特的,我自己認為的「嚇龍灣旅行體驗」。
一群人的自助旅行、跟團的旅行、一個人的旅行,每一個人感受都不盡相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是,你的旅行,你的人生,就是你自己創造而來。

他人的經驗僅供參考

所以,你會說:「泰國和台灣的部落客分享的下龍灣,是真的啊!」負評是真的,但也有好評,那也是真的。
跟其他去過下龍灣的朋友討論過,整體的行程體驗非常好,難忘的好。壯麗的下龍灣景致,不愧是世界遺產啊!他們臉上的神情愉悅,專注品味那段美好旅行記憶的樣子,幸福地令人妒忌。發現他們完美體驗的共通點是「提前預訂」。有的是在網路上預訂行程,有的人是在河內的旅行社買好才過去。
然而提前預訂就能獲得同樣美好的旅程嗎?也是僅供參考。即便是訂同一家旅行社的行程,到當地的服務提供者可能不是同一位(認不得你的票券),也可能不是符合你期望的品質(每個人要求的不同),也有極大可能遇到不同的天氣狀況(陰天和晴天的差異),同船的人員組成也不相同。
每個環節都是自我特質的投射,當然也會有外在的環境影響。只是,可以仔細觀察每個讓你感到愉快或憤怒的旅程背後,哪些是自我創建而成的主因。透過旅行的每個事件了解自己的樣貌,是每趟出行的額外收穫。而外在環境的影響,可以對自己造成多深多久的程度,也是依著觀看角度而有個別差異。

雖然現在不適宜做長程旅行。不過,不論是否處於放大生活體驗的旅行狀態中,在看似重覆的日常,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觀察自己的特質。

因為你的個人特質,也同樣決定著你的生活體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25內容數
生命職人—專注,走在自己的路上 如果把生命過得精彩,是一項不斷修煉的專業技能。那麼努力過生活的平凡人,就是自己一生懸命的生命職人。 這是紀錄一群在主流媒體關注之外,人生歷程各精彩的職人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奇天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能夠自在,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論是看清自己的慾望,或是看見自己的情緒。所以,不被慾望束縛才能自在,是真正能達到最大極限的自由。」—孫以臻
「都市童年與自然的關係打開放大,藉由設計強化體驗,創造自然經驗永續的可能性。」這段從Crowned by Nature自然感知提案臉書專頁,介紹內文擷取出來的文案,就是在Uno要受邀前往韓國兒童博物館做工作坊前夕,他約略帶到的概念,當時很有共鳴,非常喜歡。
曾經在剛接觸學校課輔的階段,面對每週一天在國中值班,一天在國小的狀態下,不同年齡層的轉換,讓人感到焦慮,深怕自己不能勝任「陪伴」這項任務。當時看了《文豪托爾斯泰的學校革命實錄—學校讓我們變笨嗎?》書中有許多精彩觀點且帶來啓發的教育概念。就用這段話做為本篇訪談文章的引言吧!
不論是站著、走著、跑著、躺著、坐著,時間拉著死亡的線,逐秒逐分接近每個個體。有時站在十字路口,看著倒數的交通號誌,想著那就是某個生命的最後空氣進入肺的吸吐與心跳的拍數。在這些不斷倒數的時間裡,我們,究竟做了什麼,選擇了什麼?在那條線接近時,我們,又會回想起什麼?帶著微笑或恐懼握住或背著它?
人生路上,有人是被旁人或環境推著走,有人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跟著走,有人是內建導航般未達目的地前,不會停止。各自的走法,都形成各種外在顯現出的生活樣貌,深隱在內心的糾結、妥協、自我懷疑、空虛感,在獨處的空白時間中,就會分裂成問句、質疑、祈使句,企圖跟自己對話。空白,就成了急欲用酒精、購物、社交來填補的黑
標籤化很容易片面定義一個人,即便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常常下意識將遇到的人事物物表面現象,快速歸類好,並因此感到安心。通常要透過反思,才會再檢視這個思考路徑,如何造成自己日益偏狹的價值判斷。人在視覺上,本來就不是平面的標籤紙片人,需要被理解的面向有太多了,如果無法拿掉標籤別人的習慣,那要不要試試貼一萬張
「能夠自在,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論是看清自己的慾望,或是看見自己的情緒。所以,不被慾望束縛才能自在,是真正能達到最大極限的自由。」—孫以臻
「都市童年與自然的關係打開放大,藉由設計強化體驗,創造自然經驗永續的可能性。」這段從Crowned by Nature自然感知提案臉書專頁,介紹內文擷取出來的文案,就是在Uno要受邀前往韓國兒童博物館做工作坊前夕,他約略帶到的概念,當時很有共鳴,非常喜歡。
曾經在剛接觸學校課輔的階段,面對每週一天在國中值班,一天在國小的狀態下,不同年齡層的轉換,讓人感到焦慮,深怕自己不能勝任「陪伴」這項任務。當時看了《文豪托爾斯泰的學校革命實錄—學校讓我們變笨嗎?》書中有許多精彩觀點且帶來啓發的教育概念。就用這段話做為本篇訪談文章的引言吧!
不論是站著、走著、跑著、躺著、坐著,時間拉著死亡的線,逐秒逐分接近每個個體。有時站在十字路口,看著倒數的交通號誌,想著那就是某個生命的最後空氣進入肺的吸吐與心跳的拍數。在這些不斷倒數的時間裡,我們,究竟做了什麼,選擇了什麼?在那條線接近時,我們,又會回想起什麼?帶著微笑或恐懼握住或背著它?
人生路上,有人是被旁人或環境推著走,有人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跟著走,有人是內建導航般未達目的地前,不會停止。各自的走法,都形成各種外在顯現出的生活樣貌,深隱在內心的糾結、妥協、自我懷疑、空虛感,在獨處的空白時間中,就會分裂成問句、質疑、祈使句,企圖跟自己對話。空白,就成了急欲用酒精、購物、社交來填補的黑
標籤化很容易片面定義一個人,即便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常常下意識將遇到的人事物物表面現象,快速歸類好,並因此感到安心。通常要透過反思,才會再檢視這個思考路徑,如何造成自己日益偏狹的價值判斷。人在視覺上,本來就不是平面的標籤紙片人,需要被理解的面向有太多了,如果無法拿掉標籤別人的習慣,那要不要試試貼一萬張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在波羅的海三國,我遇見很多「一個人旅行」,故事各自精彩的他們。來自不同地方的我們,有緣成為短暫旅伴,並肩探索這座城市。一個人的旅行究竟不是一個人,出門總有機會結識到新朋友。波羅的海三國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但我最懷念的,依舊是那些有各國旅人相伴的時刻。
Thumbnail
比如一個爸爸生下五個孩子,撫養到精疲力竭、生不如死時,你可以直接屌打批評他活該!但如果勒緊舌頭,從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人際關係、因果關係…等等,重新思考,是否會獲得不一樣的結論?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2013
Thumbnail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或許在體制內大多數的時空裡無法被滿足,但我很希望在壓力之下的所有孩子會有一方可以自由伸展的所在,在那裡感受自己也可以閃亮亮。自己並不是不在意學習成效,而是會把個人特質的發展看作最重要於成績之前要盡力去了解的事。 適性又提供支持方案讓彼此都能互相增能在教育現場裡。共勉。
Thumbnail
並非數字越漂亮就越值得投資,還得考慮企業的特性,才是決定投資績效的關鍵,例如股息殖利率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可以填息就沒問題,如果殖利率高,而且能夠填息,但股價卻是一年比一年低,這樣會值得長期投資?
Thumbnail
我實在是不知道出國旅行就代表有國際觀的幹話,在這種時代,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一次,到底是有甚麼好講的?因為一個人經常出國趴趴走,或是長時間住在國外(生病再回來看健保),來作為是否擁有國際觀,或是目光如豆的判準,把出國旅行跟國際觀綁在一起,就是一個假議題
Thumbnail
旅行為什麼能培養國際觀?聽起來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好像又不是這樣。而這個觀念是在甚麼樣的旅行文化之下被建構起來的?倒是很少有人討論。 或許人們隱約了解到這觀念不符現實,但就是還在腦袋裡掛著,沒有想拿下來的意思,然後又不自覺的在人際的交往中,使用這樣的觀念來評判他人。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在波羅的海三國,我遇見很多「一個人旅行」,故事各自精彩的他們。來自不同地方的我們,有緣成為短暫旅伴,並肩探索這座城市。一個人的旅行究竟不是一個人,出門總有機會結識到新朋友。波羅的海三國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但我最懷念的,依舊是那些有各國旅人相伴的時刻。
Thumbnail
比如一個爸爸生下五個孩子,撫養到精疲力竭、生不如死時,你可以直接屌打批評他活該!但如果勒緊舌頭,從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人際關係、因果關係…等等,重新思考,是否會獲得不一樣的結論?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不曉得大家還記不記得2013
Thumbnail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或許在體制內大多數的時空裡無法被滿足,但我很希望在壓力之下的所有孩子會有一方可以自由伸展的所在,在那裡感受自己也可以閃亮亮。自己並不是不在意學習成效,而是會把個人特質的發展看作最重要於成績之前要盡力去了解的事。 適性又提供支持方案讓彼此都能互相增能在教育現場裡。共勉。
Thumbnail
並非數字越漂亮就越值得投資,還得考慮企業的特性,才是決定投資績效的關鍵,例如股息殖利率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可以填息就沒問題,如果殖利率高,而且能夠填息,但股價卻是一年比一年低,這樣會值得長期投資?
Thumbnail
我實在是不知道出國旅行就代表有國際觀的幹話,在這種時代,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一次,到底是有甚麼好講的?因為一個人經常出國趴趴走,或是長時間住在國外(生病再回來看健保),來作為是否擁有國際觀,或是目光如豆的判準,把出國旅行跟國際觀綁在一起,就是一個假議題
Thumbnail
旅行為什麼能培養國際觀?聽起來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好像又不是這樣。而這個觀念是在甚麼樣的旅行文化之下被建構起來的?倒是很少有人討論。 或許人們隱約了解到這觀念不符現實,但就是還在腦袋裡掛著,沒有想拿下來的意思,然後又不自覺的在人際的交往中,使用這樣的觀念來評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