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看見自己正在看著自己: V.M.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有人稱她是20世紀街拍始祖之一、更多人在看過她的作品後認定她是橫空出世的攝影天才;但,她自己,究竟如何看待與定義自己? 這是一個已永遠無法從她本人口中聽到答案的問題--不過,我們能做到的,是去從她遺下的10多萬張底片的顯影中,去試圖靠近、梳理、尋找出這問題的解答。她,是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2009),一位專職的褓姆、一名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一個逝世後才被發現與公認的美國重要街拍攝影師。

2013年,一部關於薇薇安.邁爾的紀錄片尋秘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問世,從那時起就開始著迷於這位謎樣攝影奇才的作品。她自認平凡處事低調、而她鏡頭所對準的也淨是些她平凡人生道途中路過的平凡人事景物,但由她捕捉的這些日常瑣碎微小的平凡影像,所聚集出的穿透力卻令人驚豔、感動良久,這是為甚麼呢? 她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走進薇薇安.邁爾攝影展的展場中,也許,你可以試著找到答案;至少,從看見她所看過的世界與自己、找出專屬於你自己的震撼或感動。
raw-image

|薇薇安.邁爾的祿萊視角|

祿萊(Rolleiflex)雙眼相機,是薇薇安.邁爾從50年代起慣用的拍照相機機種之一。使用時掛在使用者的胸前,鏡頭視角大抵與使用者的腰齊平、若稍以雙手抬起機身則能讓相機觀景窗落在腰與胸之間。這樣的視角使得被拍攝者通常不會馬上意識到鏡頭正在朝向自己、並會以一種奇特的仰角與自然不造作的一面入鏡顯影。(我猜想,被薇薇安.邁爾以此款相機拍攝的街頭人們,通常也來不及在她胸口的鏡頭前方,做出任何刻意、有意識的反應吧...)

祿萊視角使然,她拍的街頭人物肖像,鏡中人通常呈現出一種睥睨的不凡神態,神氣、冷傲的仰角,沒在看鏡頭的被攝者露出若有所思或令人根本猜不透的神秘感,讓她的作品意外地帶給觀者許多想像空間。

raw-image
raw-image

|薇薇安.邁爾的自拍實驗|

現代人熱愛也習慣自拍,手機的前鏡頭早已是標配,手機裡的攝影app也一定要有自拍功能以及讓人選擇困難的濾鏡及美肌特效,無非就是為了滿足大家對自拍的執著。在智慧手機還沒被發明的半世紀以前,使用底片相機紀錄生活影像的人們也自拍嗎? 他們又如何自拍呢? 這一題,的確值得請教薇薇安.邁爾--在許多人眼裡,她是當之無愧的街拍大師;而在我心目中,她更是底片機時代無庸置疑的自拍高手!

raw-image
raw-image

街頭商店的玻璃櫥窗、火車車廂之間的通道門窗、房間牆面上的圓鏡、豔陽高照下的綠茵草地... 薇薇安.邁爾從這些尋常生活裡俯拾即是的表面、看到並及時按下快門捕捉自己--有時是清楚的鏡像反映、有時是黑成一團的模糊影子。這世間的一切存在,就像她鏡頭下這些既具體也不具體的倒影,既真實的千真萬確、卻又盡是一眼瞬間的匆匆一瞥。

最令我動容的自拍有二: 一是她脫下自己身上的帽子與大衣,將之拚放在木頭地板,看上去是呈現了人形、但僅是衣物而完全不見穿戴衣物站好看鏡頭的人。另一幅是大街上有人在搬運一面鏡子,斜斜地移動中的鏡裡,有一面露淺淺微笑手持相機的女子--那就是薇薇安.邁爾,她成功抓住了這頃刻,對身邊風吹草動的覺察與敏銳反應,滿分。

raw-image
raw-image

|薇薇安.邁爾的熱眼旁觀|

raw-image

人們看著他們好奇關注的世界,而薇薇安.邁爾安靜地在其後看著這樣的人們。不論是在自己獨步街頭時、或是陪伴孩子們玩耍時,應是幾乎時時相機不離身的她,從不忘仔細去觀察眼前身邊的每一瞬並記得按快門。甚至,她還拍過一些超8釐米影片。不少人會好奇她拍了巨量(大約15萬張底片)、為何幾乎不把它們全沖洗出來? 雖然她曾試圖在住處搭暗房、看來是有嘗試自己沖洗照片的打算,但她生前沒洗出來的照片仍遠遠多過於有被洗出來的。這樣一來,一直帶上相機狂拍照的意義何在? 沒有活著看到自己拍的照片不是很可惜、不覺得遺憾嗎? 終生獨身、行事作風低調、偏愛對外使用化名、因工作緣故先後寄居多個雇主家的她,予人的形象因此偏向孤僻而漠離;但我在她的街拍中感受到來自她眼中,對於所走過的每一處、偶遇的每個人的熱情。這樣的熱情也許觸動她去享受拍攝的觀察過程、而非執著於看見拍攝後的最終結果。

raw-image
raw-image

懂得把握當下,並對於其實多數看似平凡無奇的當下、熱情投射以敏銳而創意的覺察,冷靜旁觀出其中的不凡。看完展後,感覺薇薇安.邁爾其實沒那麼神秘古怪了,在有限而侷促的生活現實條件中,她替自己覓得了找樂子的時間與機會,帶著相機走出去看世界的她,不只是攝影高手、更是個實踐了即知即行之道、相當會自己過日子的人。也許有人會以為她這樣是否過得太孤獨或謎樣了;但我卻只想由衷讚嘆與佩服她藉由攝影的熱情所成就出的人生歷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iane Yang的沙龍
100會員
158內容數
把親自走過、看過的藝文展覽收集起來。 把每一個展場上的感動與震撼記錄下來。
Diane Y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14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5月11日貴賓預展日、5月12~14日開放給大眾購票參觀。主辦方為Art Assembly、「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是旗下首個藝博會品牌。今年一掃疫情連續干擾的陰霾,帶著90家畫廊回歸疫情前的盛況.
Thumbnail
2023/05/14
第四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Taipei Dangdai),5月11日貴賓預展日、5月12~14日開放給大眾購票參觀。主辦方為Art Assembly、「 Taipei Dangdai Art & Ideas 台北當代」是旗下首個藝博會品牌。今年一掃疫情連續干擾的陰霾,帶著90家畫廊回歸疫情前的盛況.
Thumbnail
2022/11/26
不跟隨、也不刻意帶頭創造流行;不去多想趨勢、沒有所謂的「過時」的概念,希望品牌生產販售出去的每一件產品,能成為顧客生命中的美好記憶、陪伴擁有與使用minä perhonen的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長長久久向前走,而不是過季就丟。這位自謙不完美、人生中有缺陷有遺憾;不擅長短跑、但非常有耐力及熱情好好長
Thumbnail
2022/11/26
不跟隨、也不刻意帶頭創造流行;不去多想趨勢、沒有所謂的「過時」的概念,希望品牌生產販售出去的每一件產品,能成為顧客生命中的美好記憶、陪伴擁有與使用minä perhonen的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長長久久向前走,而不是過季就丟。這位自謙不完美、人生中有缺陷有遺憾;不擅長短跑、但非常有耐力及熱情好好長
Thumbnail
2022/11/20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開展第一天我就迫不急待去看了。時隔一個月,看展時的悸動與驚艷依然在腦海心頭久久迴盪、念念不忘... 皆川明的美好設計,現在起直到2023年2月19日,走一趟高雄市立美術館,置身涵蓋一到二樓的展間,就可以深度認識這位超過大半生醉心於設計、至今依然在崗位上兢兢業
Thumbnail
2022/11/20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開展第一天我就迫不急待去看了。時隔一個月,看展時的悸動與驚艷依然在腦海心頭久久迴盪、念念不忘... 皆川明的美好設計,現在起直到2023年2月19日,走一趟高雄市立美術館,置身涵蓋一到二樓的展間,就可以深度認識這位超過大半生醉心於設計、至今依然在崗位上兢兢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街拍攝影師 Vivian Maier 在過世後才受到矚目。透過紀錄片,我們得以一窺他謎一樣的生活與作品。Vivian Maier 的作品,讓我們看見快閃的、簡單的、自然的生活與社會底層的觀察。紀錄片中的收藏家 John Maloof 更是將這些美麗的作品帶給大眾的重要人物。
Thumbnail
街拍攝影師 Vivian Maier 在過世後才受到矚目。透過紀錄片,我們得以一窺他謎一樣的生活與作品。Vivian Maier 的作品,讓我們看見快閃的、簡單的、自然的生活與社會底層的觀察。紀錄片中的收藏家 John Maloof 更是將這些美麗的作品帶給大眾的重要人物。
Thumbnail
稱為「20世紀神秘的攝影先驅」薇薇安‧邁爾,擁有百件個人經典作品,直到2007年一個因緣際會的巧合。
Thumbnail
稱為「20世紀神秘的攝影先驅」薇薇安‧邁爾,擁有百件個人經典作品,直到2007年一個因緣際會的巧合。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Vivian Maier的紀錄片,說是紀錄片,其實她所有作品在死後才在拍賣場中被發現,加之個性孤僻,刻意使用化名,不停更換工作,不與任何人深交,因此生平至今仍不明確為人所知,這部影片追隨她生命的旅程,但又時時走入死路不能深探。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Vivian Maier的紀錄片,說是紀錄片,其實她所有作品在死後才在拍賣場中被發現,加之個性孤僻,刻意使用化名,不停更換工作,不與任何人深交,因此生平至今仍不明確為人所知,這部影片追隨她生命的旅程,但又時時走入死路不能深探。
Thumbnail
上週朋友來台北,一起去看了在松菸的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她的作品記錄了紐約與芝加哥1950年代的街頭風貌, 還有許多具有可愛巧思的自拍照。 我自己很喜歡這次的策展單位異角藝術為她規劃的展覽空間。 獨特的粉橘紅色襯托出薇薇安邁爾古靈精怪俏皮特質, 略像迷宮的動線設計與幽暗的燈光營造懷舊沈靜的氛
Thumbnail
上週朋友來台北,一起去看了在松菸的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她的作品記錄了紐約與芝加哥1950年代的街頭風貌, 還有許多具有可愛巧思的自拍照。 我自己很喜歡這次的策展單位異角藝術為她規劃的展覽空間。 獨特的粉橘紅色襯托出薇薇安邁爾古靈精怪俏皮特質, 略像迷宮的動線設計與幽暗的燈光營造懷舊沈靜的氛
Thumbnail
若生活在今天,她可能是一個掛滿斜槓頭銜的保母攝影師,經營著各種社群平台,受到一眾粉絲的追捧。但她沒有。在她生活的年代,她像是一個消失、忘了被記錄進史冊裡面的一般人。關於她的一切,都是透過她的作品,以及周遭人的口述,所拼湊起來的。這種隱匿的姿態,或許源自重視隱私的天性。    
Thumbnail
若生活在今天,她可能是一個掛滿斜槓頭銜的保母攝影師,經營著各種社群平台,受到一眾粉絲的追捧。但她沒有。在她生活的年代,她像是一個消失、忘了被記錄進史冊裡面的一般人。關於她的一切,都是透過她的作品,以及周遭人的口述,所拼湊起來的。這種隱匿的姿態,或許源自重視隱私的天性。    
Thumbnail
2013年,一部關於薇薇安.邁爾的紀錄片"尋秘街拍客"問世,從那時起就開始著迷於這位謎樣攝影奇才的作品.. 她捕捉的日常瑣碎微小的平凡影像,所聚集的穿透力卻令人驚豔--這是為甚麼呢? 她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走進薇薇安.邁爾攝影展的展場,也許,你可以找到答案...
Thumbnail
2013年,一部關於薇薇安.邁爾的紀錄片"尋秘街拍客"問世,從那時起就開始著迷於這位謎樣攝影奇才的作品.. 她捕捉的日常瑣碎微小的平凡影像,所聚集的穿透力卻令人驚豔--這是為甚麼呢? 她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1號倉庫,走進薇薇安.邁爾攝影展的展場,也許,你可以找到答案...
Thumbnail
成功的定義是在於你得到了什麼嗎?還是在於你從夢想的起點奮鬥了多遠? 2009年10月10日,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在網上公開發表,他為一位攝影師建立的專屬網站。裡面有200張照片,張張都是傑作。這位攝影師是誰?她是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一顆在塵世中閃耀的鑽石
Thumbnail
成功的定義是在於你得到了什麼嗎?還是在於你從夢想的起點奮鬥了多遠? 2009年10月10日,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在網上公開發表,他為一位攝影師建立的專屬網站。裡面有200張照片,張張都是傑作。這位攝影師是誰?她是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一顆在塵世中閃耀的鑽石
Thumbnail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死訊境遷幾十年後,導演意外揭開長年塵封的神秘寶盒,巨量作品射溢出奪目的光芒,召喚出 20 世紀偉大的街拍攝影師傳說。  但在這條苦行創作的旅途上卻從未對外發表,是什麽原因令她將被譽為當代傳奇的作品,深埋在每戶因工作不斷遷徙寄居的閣樓中?
Thumbnail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死訊境遷幾十年後,導演意外揭開長年塵封的神秘寶盒,巨量作品射溢出奪目的光芒,召喚出 20 世紀偉大的街拍攝影師傳說。  但在這條苦行創作的旅途上卻從未對外發表,是什麽原因令她將被譽為當代傳奇的作品,深埋在每戶因工作不斷遷徙寄居的閣樓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