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永續會計學|當新創公司「永續會計」遇上百年大企業「財務會計」

2020/08/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永續會計」的發展最初可追溯自1960年代的歐洲及美國,真正開始受到重視則是在環境及社會問題日益嚴重的1990年代,直至2020年有近一甲子的發展歷史。從企業的角度看,已是一間老企業,然而,當我們將眼光放遠,看見有數百年歷史的「財務會計」,「永續會計」只能說是一間不成熟、尚待接受考驗的新創公司。
而這家不成熟的新創公司特別在哪裡?以及,當它遇見百年大企業「財務會計」,是如何向其請益學習?此兩項問題是本篇接下來剖析的重點。
註:本篇在提及「永續會計」時的主體為「企業」,亦即探討企業之永續會計,然而「永續會計」的範疇不僅限於企業,亦包含政府、非營利組織及學術機構等迥異於企業之單位,惟為聚焦,故不在本篇論述。

永續會計又可稱作「非財務會計」,聚焦於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三面向的永續(非財務)資訊衡量、記錄及揭露,例如環境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社會面的員工職業災害件數,及治理面的董事會男女性人數等。相反地,財務會計僅聚焦於單一面向的財務資訊,例如營業收入、淨利及資產負債比率等。

企業如何將永續資訊的多種衡量單位放在同一天秤上衡量?

從上述舉例可以發現,相比於財務資訊的衡量單位(註)僅有一種,即貨幣金額,例如當年度淨利達50億元、年底資產總額2,000億元;永續資訊的衡量單位有百百種,視衡量項目(註)而定,包含溫室氣體排放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員工職業災害的失能傷害件數及董事會女性人數等。
註:例如企業要衡量溫室氣體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量」就是衡量項目,「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就是衡量單位,「1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就是衡量結果。
而衡量單位的多寡對企業有什麼影響?簡單來說,這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企業管理者作決策的難易度。以下我們分別討論兩種情境:單一衡量項目及多種衡量項目。
在比較單一衡量項目的衡量結果(註)時,財務和永續資訊差異不大,均可有效地協助企業管理者作決策,舉例來說,A企業當年度財務資訊的「營業收入」較前年增加10億元,那企業管理者就可約略判斷其銷售策略是成功的,要持續保持;同樣地,A企業當年度永續資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前年增加2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企業管理者也可大致作出明年要改善公司節能政策的決定。
但在綜合比較多種衡量項目的衡量結果時,財務資訊就比永續資訊要清晰的多,因為財務資訊是單一衡量單位(貨幣金額),多種衡量項目之結果能夠轉換成單一度量衡作加總;而相反地,永續資訊有百百種衡量單位,多種衡量項目之結果無法轉換成單一度量衡作加總。舉例來說,在財務資訊方面,當企業欲衡量開發一項新商品的成本及收入,其預期投入1,000萬研發成本、500萬原料成本及500萬人事成本,可以換來5,000萬元的銷貨收入,則在衡量單位均為貨幣金額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可透過簡單加減算出新商品預期淨賺3,000萬,其理當會決定投入生產該商品;但在永續資訊方面,以企業是否要舉辦植樹活動為例,企業投入50萬人力成本和10萬物料成本,換來的可能是碳排放量減少(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企業能見度增加(新聞報導篇數)及員工公益時數的累積(時數)等,但這些不同的衡量單位(括弧處)該如何加總?加總數是否大於投入的成本?這些無法清楚衡量,企業管理者也就不易作出決策。
因此,近幾年永續會計也向財務會計借鑒,出現將永續資訊「貨幣化」的方法學,例如環境損益評估(Environmental Profit and Loss, EP&L)及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等,協助企業將多種衡量項目的衡量單位一致化為貨幣金額,讓企業管理者決策時有所依據。

企業如何決定要揭露哪些永續主題及項目資訊?

永續會計藉由向財務會計取經,以試圖解決永續資訊多種衡量單位不易企業管理者決策的難題。那在衡量項目上,企業具體應該衡量及揭露哪些永續資訊項目?是否有國際通用的永續會計準則能為企業所運用?
答案是有的,目前最為國際接納的兩個永續會計準則有二,一是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制定的GRI Standards,二是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所制定的SASB Industry Standards。兩者近幾年在國際間積極爭取準則制定的主導權,然而於2020年7月,GRI與SASB聯合發表一項最新合作聲明,欲幫助企業了解如何同時使用兩項標準與資訊。由上觀之,當今永續會計準則發展路徑實與財務會計準則歷史發展脈絡雷同,財務會計亦是由緣起歐、美的兩大準則IFRS和US GAAP競逐國際龍頭地位,而後逐漸走向整合的道路。

永續會計的雄心壯志

永續會計在近幾年間蓬勃發展,其目的是從揭露企業在環境、社會及治理面向的績效,進而帶動企業改善其永續策略及作為,到引領企業及整體社會邁向永續發展。藉由終端的績效資訊揭露,反向地推動企業實質永續作為的改變。
可以說,相比於財務資訊僅能衡量企業財務表現,永續資訊更能全面地評估企業在環境、社會及治理面向的表現;再者,相較於財務資訊主要僅為回應投資人及債權人需求,永續資訊更能全面地關照各利害關係人的需要,例如投資人、債權人、政府、消費者、供應商、非營利組織、當地社區及員工等。

總結來說,當新創公司「永續會計」遇上百年大企業「財務會計」,前者在會計準則發展及衡量方法學上均師法後者,走向會計準則的整合及衡量單位的貨幣化;然而,在發展目的和擴及的對象上,前者卻比後者更具雄心壯志,欲驅使企業邁向一個不只追求自身利益,而是所有利害關係人共好的永續社會。

摘要表:

延伸閱讀:
GRI and SASB announce collaboration

延伸思考:
在永續資訊揭露上,為什麼企業希望能有國際通用的永續會計準則(而且最好只有一個)?

歡迎您投資1分鐘填寫匿名閱讀體驗調查問卷,讓本專題能提供您更優質的永續會計觀點及閱讀體驗!
https://www.surveycake.com/s/n3NRK
也祝您有個永續的一天。
Sai
Sai
我在企業永續發展顧問領域服務,目標是成為永續會計的專家和開拓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