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能生萬法:江西詩派為何開出一個新時代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歷史上許多人名位顯赫,但其實是因有好兒孫替他們拔高了的。唐詩的地位,就是被元明人拔高之結果。
要拔高某甲,通常會以壓低某乙為手段。明人既要「詩必盛唐」,當然就把宋詩罵了個夠。
而要罵人,通常又總會貼標籤、污名化,或紮個稻草人來打。宋詩被長期如此打罵,它的真面目當然也就愈發模糊,因為人們愈來也愈不在乎它是什麼。
所以說到宋詩,只知其代表是江西派,以黃山谷為首。其作法主要是向唐詩中去偷勢、偷意、偷句,「奪胎換骨」之類。
可是江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派?過去講宋詩的人,卻都搞不清楚,不明白江西既是一派,為什麼派中人彼此風格各異、體制互殊?又以為它是效法禪門宗派而生;或爭辯「宗派圖」排名是否有高下先後之分,在這上面大作文章,考來考去。還有人說江西派只流行於南方,北方則「北人不食江西唾」,不吃這一套。
我被前輩誤說折磨甚久,後來才漸漸看清眉目,底下簡單辯正:

一、古無詩派,詩派起於宋。

從前論詩,只說源流。流而分派,始於宋人,狄遵度〈杜甫贊〉:「其祖審言……詩派之別,源遠乎哉!」即指此。呂居仁以後才用來具體指詩家集團,故清.厲鴞〈查蓮坡蔗塘未定稿序〉說:「自呂紫薇作江西詩派、謝皋羽序睦州詩派,而詩於是乎有派」。

二、宋人看不起唐詩,所以認為自己建立了新的詩派。具體能建立新風格的關鍵人物是黃山谷,而山谷是江西人,故這個詩派稱為江西派。

南宋葉適曾描述宋代自己的詩史說:「慶曆嘉佑以來,天下以杜甫為師,始黜唐人之學,而江西宗派彰焉」(文集.卷十二.徐斯遠文集序)。
嚴羽也說:「至東坡山谷始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後法席盛行,海內稱為江西宗派」(滄浪詩話)。
這類言論太多了,均謂宋詩乃不滿唐詩而生(注意:杜甫是唐朝人,但詩是宋詩之風格),風格形成於慶曆以後,至山谷而大成,並形成了江西宗派,聲勢極盛。劉克莊形容曰:「派裏人人有集開,競效山谷友誠齋。只饒白下騎驢叟,不敢勾牽入社來」,可見一斑。

三、具體哪些人屬於江西派?

呂居仁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列了二十五人。此圖既名詩社又稱宗派,所以江西派也稱為江西社,如周必大〈跋楊廷秀贈族人復詩〉:「江西詩社,山谷實主夏盟」、王邁〈山中讀誠齋詩〉:「江西社裏陳黃遠,直下推渠作社魁」都是。
社集、宗派,皆是人群的組合,也就是用社集和宗族的組織型態去比擬文人群。這一群人,包括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朋、洪芻、饒節、祖可、徐俯、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過、夏倪、林敏功、潘大觀、王直方、善權、高荷、何覬、何顒、曾纮、曾思、江端友等。呂居仁本人也常被視為這一宗族中人。

四、詩人的關係被比擬為宗族。

這批人,共稱為江西宗派,意謂他們都學黃山谷。山谷就是這個詩人團體的祖宗,其他人則是祖所衍下來的支派。因此二十五人就代表二十五個支派,合而為一大宗族。
血緣宗族間各派中人形體智愚成就均不相同,但同出一源,正如詩家「雖體制或異,要皆所傳者一」,故可把詩人群視同一大家族,用族譜式的圖表來描述詩人關係,稱為詩社宗派團。
同理,社集本身也是擬宗族團體,各行社都拜該行業的祖師爺,歲時獻祭、會盟誓神,詩社亦不例外。詩人聚會又稱詩壇、詩約、詩盟,均與此有關,所以此圖既稱是宗派又說是詩社。

五、江西宗派不是學禪宗來的。

以宗派談學者文人關係,乃宋人之慣習:談理學,有《伊洛淵源錄》《聖門事業圖》;談詩,有呂本中這樣的圖;談書法也有曹士冕《法帖譜系》。
到元朝,吳鎮作《文湖州行派》,也說二十幾位畫竹高手都出自文同,取義與呂氏完全一樣。一個宗派裡可分出若干支派來,各派有相對獨立性,所以我們固然可合視該宗派為一大族群,也可分視某一分支為某一派。
如此分宗分派,後人不知,又以為是效法禪門,更是好笑。禪家雖屬方外,敘述其傳法次第,卻完全根據著世俗族譜之規矩。所以是僧團與詩人群一樣都自擬為宗族,而非詩人群體模仿著禪家去論宗派。

六、江西是觀念的宗族,不是實有這樣一個詩社。

這是觀念的社集,是呂本中以其批評意識對當時詩人群的一種概括,並非陳師道潘大臨等人真結了這麼個詩社。所以以上二十幾人年輩不相及、行止也不必相接,更不見得都是江西人,只是都受山谷詩法的啟發罷了。

七、後世誤以為江西是地域性詩派

後世以地域論流派之風漸盛,如明清時期之公安、竟陵、虞山、桐城、陽湖、湘鄉、常州、浙西諸文派詩派詞派,都是以地域標目的,因此常誤以為江西就是此種地域文派之源頭。
如清.張泰來作《江西詩社宗派圖錄》,竟謂居仁結社,一時遂有二十五人。不知這不是實際的聚會,乃是觀念的編排。
彼又謂詩派獨宗江西,應該是江西人才能入派,質疑呂本中弄錯了。不知呂氏所論根本不從地域著眼,指的乃是風格與作詩方法,屬於風格的判斷,非地域之劃分。
其實,對於這一點,楊誠齋〈江西宗派詩序〉早就說過了:「江西宗派詩者,詩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人非皆江西而詩曰江西者何?系之也。系之者何?以味不以形也」。
從形上看,高子勉不以二謝,二謝不似三洪,三洪不似徐師川、師川不似陳後山,也都不似黃山谷,可是從風味以及調理成這種風味的手段方法上看:「酸鹹異和、山海異珍,而調靦之妙,出乎一手也」。

八、江西詩派在南宋的影響力巨大,也影響著北方金朝。

大概只有慶元六年到嘉定四年徐照卒這十二年間,永嘉四靈及江湖詩人略佔了一點風光,其餘都是江西詩派的天下,就連北方金朝也一樣。連不喜歡江西詩的王若虛也不得不說:「山谷於詩,每與東坡相抗,門人親黨遂謂過之,而今作者,亦多以為然」。

九、江西詩派內容的變化

流傳既廣,江西派,內容遂亦發生了變化。先是開始尊杜。
呂居仁卒後第三年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編成,錄了呂氏圖序,但對江西派之看法卻已與呂不同。一是認為山谷詩未必那麼好,非能「盡兼眾體」;二是說更好的是杜甫,山谷也是學杜甫的,因此學江西詩的人都應該再往上追溯到杜甫才好。
這個新講法影響深遠。江西本以山谷為宗,並不尊杜,現在卻多了個遠祖出來,清人王漁洋論詩詩云:「卻笑兒孫媚初祖,紛紛配食杜陵人」(自注:山谷詩得未曾有,宋人強以擬杜,反來後世彈射,要非文節知己),即指其事。明清間爭論山谷是否學杜、如何學杜、學杜是否得髓者,不可勝數,成了一大公案,吵來吵去,令人哭笑不得。
事還沒完。劉克莊〈江西詩派總序〉又認為曾幾(茶山)應該列名江西派中,呂本中漏了,特為補入。到方回作《瀛奎律髓》又補了陳與義(簡齋),說應該以老杜為祖,「宋以後山谷一也,後山二也,簡齋為三,呂居仁為四,曾茶山為五。……此詩之正派也」(卷十六)。這就是一祖五宗了,可是他大部分時間僅說一祖三宗。
而前文提到的吳泰來《江西詩社宗派圖錄》又再往上溯,說陶淵明不就是江西人嗎?江西應當以陶潛為初祖云云。江西且又從風格的指稱,變成了地域性的派別。
這是江西名義與內涵上的變化,本來根本不在派中的人,忽然成了祖宗,頗造成後世理解之混亂。但更令人搞不清楚的,還在於:江西詩派做為一個風格的概括,那些詩人既然體制形貌各殊,何以能並稱為一大宗族,且謂其均出於山谷?

十、江西派的主要特點或詩法是什麼?

此即上文所說:「調靦之妙,出乎一手」的問題。對於這「一手」,過去的文學史研究者異口同聲,說江西詩的訣竅在於鍛煉句法、奪胎換骨、無一字無來歷,因此是形式主義,是推垛書卷,是寄生在古人的詩上,以為把前人的好句子或好意思拿來改一改就可成為好詩了。這類胡扯,現在仍充斥於坊間及課堂上,令人哭笑不得。江西詩是這樣嗎?
呂氏弟子曾季狸《艇齋詩話》曾解釋他們出乎一手的秘訣是:「後山論詩說換骨、東湖論詩說中的、東萊論詩說活法,子蒼論詩說飽參,入處雖不同,其實皆同一關捩」。
換骨,是把作詩比擬為仙家煉養,內丹丹成,凡骨即變成仙骨。中的,是說詩人作詩如射箭,一發中的,半靠人力半依天巧。活法,是說作詩者須用法而不被法所拘。飽參,是說作詩如參禪、要能參悟才行。
這許多說法,顯示江西詩家都不主張鍛煉字句形式或效法古人,反而都從內養、活法、參悟這些方面去強調作詩者用功須在內而不在外。此一路向與方法正是從山谷來的。
山谷〈與王觀復書〉說:「所送新詩,皆興寄高適,但語生硬不協律呂,或辭氣不逮初造意時」,看來是要批評他的修辭,但立刻指出:「此亦只是讀書未精博耳」,從句式層面轉到作者內在的問題上。
接著,又再補充:「好作奇語,自是文章病。但當以理為主,理得而辭順,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觀杜子美到夔州後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後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文章蓋自建安以來,好作奇語,故其氣象衰薾,其病至今猶在」。意思是多讀書多識理,自然文章就好了;不此之圖,光在語句上出奇致勝是沒用的。這叫做「無意於文」,不是在文字上賣弄手段,而是在作者身心上下工夫。
既不在文字上賣弄手段,風格當然也就不花俏,平淡簡古,山谷所稱讚的句法即是如此,「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後在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也就是說,他講的是一種反句法的句法,創作者要從創作的源頭上下手。
俞成《螢雪叢說》〈文章活法〉條云:「文章一技,要自有活法。若膠古人之陳跡而不能點化其句語,此之謂死法。死法專祖蹈襲,則不能生於吾言之外。活法奪胎換骨,則不能斃於語言之內。吾言者,生吾言也,故為活法。……呂居仁嘗序江西詩,若言靈均自得之,忽然有入,然後惟意所出,萬變不窮,是名活法,楊萬里又從而序之,若曰學者屬文,當悟活法;所謂活法,要當優游厭飫。」
死法是光在語言上下工夫,所以斃於語言之內。但若發現能言者是我這個人,我若能胸中活活潑潑,不為天地所隘,能優游厭飫、能自得,成為一個自由的創作主體,那就能不斷生發出語言來,如此則活。因而所謂活法,活的關鍵在心,心活才能筆活,如呂居仁所云:「筆頭傳活法,胸中即圓成」。
此法,山谷自己也有詩解釋:「覆卻萬方無準,安排一字有神,更能識詩家病,方是我眼中人」。山谷勉人作詩,都從見道上著手,如「道應無芥蒂,學要盡工夫」,「句中稍覺道戰勝,胸次不使俗塵生」「道機禪觀轉萬物,文采風流被諸生」「句法清新俊逸,詞源廣大精神」「拾遺句中有眼,彭澤意在無弦」「覓句真成小技,知音定須絕弦」等,不勝枚舉。
後人推崇山谷,曰:「元佑中末,歷涉憂患,極於紹聖元符以後,流落黔戎,浮湛於荊、鄂、永、宜之間。則閱理益多,落華就實,直造簡遠,前輩所謂黔南以後句法尤高」(魏了翁.黃太史文集序),講的也是他這種無弦、具眼、不在句法雕琢上用力的句法。
如此,作詩便與修道、養氣、參禪相似。南宋人常作學詩詩,描述學詩如參禪學仙,均屬於此類說法之後勁。
如鮑慎由答潘見素:「學詩如登仙,金膏換凡骨」,李勤十章寄雲叟:「學詩如食蜜,甘芳無中邊,陳言初務去,晚乃換骨仙」,龔相學詩詩:「學詩渾似學參禪,語可安排意莫傳,會意即超聲律界,不須煉石補青天」,陸放翁示子遹:「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等都是。
所謂詩外工夫,施德操《北窗炙輠錄》說得好:「子美讀盡天下書,識盡萬物理,天地造化,古今事物,盤礴鬱積於胸中,浩乎無不載,遇事一觸,輒發於詩。淵明隨其所見,指點成詩,見花即道花,遇竹即說竹,更無一毫做為」。這才能成就為「無意於文文始工」的創作型態,詩不是作出來的,而是由心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自古都說作詩,到黃山谷,才開始提倡不作。過去都講法度,而江西之詩法,卻妙在法度之外。所以它能開創一個新時代。
推薦閱讀:
詩終不是禪
唐代文人與佛教的關係,是老話題,也是日趨熱門的論域。或談某文人之佛教信仰、與佛教人士之交遊、其佛學與佛教信仰對他創作的影響;或論某文人與佛教、道教、儒學之間的關聯。研究著作很豐富。medium.coma
詞,不是宋朝代表性文體
近代人寫文學史,常持「一代有一代文學」之論,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各代之勝。論宋代者,遂皆輕詩而重詞,以為宋詞才是宋代的代表性文體。殊不知這只是現代人的觀點medium.coma
文學史大趨勢
古所稱文學,本不以其文采,指博學而已。直到漢初「淮南衡山修文學」,而所招的,仍是「四方游士,山東儒墨」medium.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龔鵬程對法治社會的反思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與未來者言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消費者的成長與敗壞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愛談狐仙鬼怪的儒家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我生活不能沒有的四樣好東西1. iPad Pro/Apple Pencil/goodnotes 5 自從看艾莉莎莎介紹了IPad pro 上面可以手寫筆記的GoodNotes 5 我就買了一台iPad pro and Apple Pencil 手寫筆記goodnotes5 真的讓我把那些零零散散的筆記本都扔掉了. 肯定還有很
avatar
雪梨台灣阿姐
2021-09-26
生我之偏印-個性獨特帶小孤僻,大家往東我偏要往西「偏印」,要蓋瑞來解釋這個元素,我想就是小屁孩吧,蓋瑞本身就是偏印人,偏印是天干和地支整串通根的,某個元素只要是通根,力量會加乘,而且出現的位子又是內在外在反應最明顯的月柱,所以蓋瑞整個人就是很「偏印」。
Thumbnail
avatar
丁火蓋瑞
2021-07-22
生酮♦認識自己吃的東西生酮簡單介紹(超簡單完全沒有專業術語的那種)。 生酮書籍推薦(電子書圖書館可借的)。 自己的經驗簡介。只是為了減肥,所以不會出現任何有關疾病的療效介紹。 適合初心者超級新人閱讀。
Thumbnail
avatar
鈴瀧編
2021-07-15
【香城生化危機.第三話】AK江𤒹生使出率性的《黑之呼吸》 看破世間幻術眼前的AK就是炭治郎,《黑之呼吸》,就是他的......絕招?這是我們看著他的Resting face而已;真實的他,結他一樣乾脆,絲毫不拖泥帶水,跟天衡、徐浩賦予的搖滾一樣堅強而硬朗。
Thumbnail
avatar
閱評流
2021-04-13
何謂「幸福磁石」。那就是能將快樂吸引至我們生活中的東西兒童天地 幸福磁石 2020-11-15 用語:English 摘要 您可能會好奇何謂「幸福磁石」。那就是能將快樂吸引至我們生活中的東西。您是否曾注意過,有些人總是快樂又幸運。而另一些人總是看起來很痛苦,抱怨一切,並遭受厄運?今天我們的故事《兩位旅人》,將為此效應做出例證。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名裁縫師
Thumbnail
avatar
Lee Charity
2020-11-17
【不能只有我聽到2020.音樂選擇】Anson Kong 江𤒹生《蝸牛》蝸牛」兩字,因為反應太慢,因為醒覺太慢,林若寧看透了年少氣盛的戀愛,總是被一剎那的花火吸引著,之後卻往往無以為繼,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直至你的身影漸遠,我們內置的Internet Explorer才打開到一幕幕你在忍耐的片段。
Thumbnail
avatar
閱評流
2020-09-22
【不能只有我聽到2020.音樂選擇】Anson Kong 江熚生《千億個或許》《千億個或許》,由Anson Kong江熚生親撰的旋律,未必是驚為天人,但配以Hilson.C的搖滾編曲,在迷惘之中,頓時覺得實在,感到一股力量注入任督二脈之中,準備接受剩下的挑戰。
Thumbnail
avatar
閱評流
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