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那些年,富爸爸沒告訴你的事

2020/09/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越來越常聽到身邊的人在聊錢了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那種,每天把「被動收入」、「價值投資」、「現金流」、等等名詞掛在嘴邊當作佛經在唸的朋友?如果有的話,很有可能是他/她剛上完一堂要價好幾千塊的理財講座;或是剛加入某個號稱可以讓人半年發大財的團體。如果都不是的話,那朋友應該是把《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作聖經了。
每天讀聖經佛經有益身心,但如果任意全盤相信這種商業書籍當中所提到的論點,那就要留意了,今天就用這篇文來分享我對Robert Kiyosaki在1997年所著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中的一些看法。

資產=讓你躺著賺的;負債=讓你躺著也虧的

我把我最認同的觀點放在第一點分享,一般會計原則為了方便記帳會把資產跟負債放在一個表的左右兩邊;就像陰與陽一樣,兩者之和為0。不過,會計原則中的資產與負債只是為了方便辨識財產歸屬之用,並沒有對資產與負債貼上好或壞的標籤。
然而,在《富爸爸,窮爸爸》當中,Robert卻提到「資產」= 會將錢放進你的口袋裡的;「負債」= 會將錢從你的口袋拿出來的。有錢人就是透過增加資產降低負債的方式,讓自己的財富源源不斷的產生,不必像一般上班族花費大部分人生時間去「掙」錢。
Robert 進一步舉例:像是買股票、持有房地產出租、寫暢銷書出版賺取版稅等等都算是持有資產。但有趣的是,同樣是買房,如果買來是自己住,必須繳交房貸、修繕費用以及房屋稅等支出,這樣的話房屋就不算是資產,而變成了「將錢從你的口袋拿出來的」負債了。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個有趣的觀點是在大二的時候,當時整個人豁然開朗,以為自己找到人生的聖杯,瘋狂地找類似主題的書來看,還參加各種「財富自由」社團。但繞了一圈我才逐漸領悟,有足夠的「本金」去購買「資產」,還要有足夠的知識去辨識什麼是「真的資產」,這個金錢遊戲才玩得起來,不然就只是小P孩在紙上談兵罷了,一個不小心還可能被騙錢。
但我還是有聽進去Robert的話,直到現在快30歲了都還不敢買車 ,一來是買車就是「花錢買負債」,除了車貸、停車費外每年還有各種稅跟保養費要繳,實在吃不消;二來我就住在大台北生活圈,有捷運、機車跟Ubike根本不需要買車。
但每個大男孩心中還是有買車夢的,心中的夢幻神車BMW X4就像是北極星一樣,已經昇華成我這個小小社畜奮鬥的動力;等財富自由就卸甲歸田,每天開著X4去賣芭樂。

財富的四個象限 ─ 領薪水就不能發財嗎?

除了資產跟負債的觀念外,Robert 在《富爸爸,窮爸爸》當中也提到收入了四個象限,分別是E (Employee) 員工、B (Business Owner) 企業家、S (Self - employeed) 自雇者、I (Investor) 投資者。
其中作者最推崇的就是B跟I這兩種人,呼應前段內容,有錢人靠的是「建立資產」來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而建立一個完整的賺錢系統─也就是企業,便是B企業家在做的事情;而I投資者則是靠著購買資產來增加自己的財富。
將人區分成這四種類型確實是個創舉,但作者在書中似乎刻意去貶低E員工以及S自雇者這兩種工作型態,認為這兩種人就像是籠中跑滾輪的小白鼠,一旦停止奔跑(工作),就會瞬間沒有收入;就算有工作,領的多半只是死薪水,而且還必須被政府課徵高額的所得稅。
但其實我們並不一定只能成為四象限中的其中一種角色,事實上現在斜槓+小額投資盛行,只要妥善利用時間,下班後還是有機會兼職創業以及用不多的價格買進股票等資產,讓工作收入支撐心中的事業一步步成長。
而且,身為E員工跟I自雇者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累積自己的工作經驗跟知識,現在不是正流行線上開課嗎?搞不好把在職場上所累積的厚黑實力拿來開班授課,會創造意想不到的財富也不一定。我認為金錢最後還是會流向給予價值的人事物身上。

質疑: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在《富爸》這本書,作者不斷強調想財富自由就必須創業,並認為書念得再多還是只能領死薪水跟揹學貸。其實不只是Robert,似乎有不少美國所謂的「成功人士」都是「學歷無用論」的倡導者,並鼓吹年輕人勇於冒險去創業追求夢想。但我很納悶,如果沒有專業知識,要如何創業去提供人類更好更方便的服務呢?
或許在過去二三十年有機會靠著埋頭苦幹跟街頭智慧 (street smart)在市場上闖出一片天;或者是像珍煮丹(台灣珍珠奶茶連鎖店) 老闆夫妻一樣研發出驚艷的黑糖珍奶。不過以現在科技跟知識不斷快速迭代發展的情況來看,良好的知識學習與應用能力會是未來創業家們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雖然大家普遍對於大學教育有些不滿,但台灣高等教育學費相對便宜,無論是一般大學或是技職體系科大,我對就讀大學這件事的觀點還是持正面態度,尤其是大學裡的普通學科 (會計、心理、經濟、物理等) CP值超高,莫等到出社會才後悔以前沒修過這些課,得花好幾千塊去網路或是研討會進修。
如果硬要說學歷不重要的話,我認為應該是「學位」相對不重要,畢竟文憑只是張紙,證明你有花好幾十萬當過大學生;除非是台清交成中字輩等國立前段班,可能在剛畢業時找工作會相對容易點,不然在職場上大多還是實力或是馬屁至上,做人跟做事的能力還是更重要些。

結論:拓展不同的觀點,但不一定要全盤接受

不否認《富爸爸,窮爸爸》確實是在20世紀末的一本神作,除了帶給人們對於財富的全新認知外,也為作者 Robert帶來豐厚的財富 (可以Google 看 Robert 是如何變有錢的);讀者們可以細細體會當中的內容,卻未必要全然接受書中的觀點。
就如同此時此刻在看文章的你,可以參考我對於此書的正反評價,卻也不必照單全收。多聽多看多了解,人生就是場有去無回的體驗活動,沉浸在文字影像聲音的同時,也彷彿短暫參與了別人的意識流動與生命的歷程。
我是萊丘 Laichu,陪你一起了解人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鼓勵。
也可以按下小愛心、訂閱我的文章。
Facebook:萊丘 Laichu4Goi YouTube頻道:萊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5會員
35內容數
Hi 我是萊丘 這個專題主要發布創作相關軟體、硬體的「新聞、開箱、使用心得」影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