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論品格塑造之重要性』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簡潔有力然意境無窮,《中庸》的頭一章,開宗明義地以「德育」修養之重要性,來教導吾人恢復所謂的致中和本性。這除了呼應西方哲學泰斗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所提倡的「智、德、體」三分教育法之外,更是將道德行為之培養與品格之完整,全然建構在教育之上…因為追本溯源,人有了品格,倫理才得以彰顯,君不見英文『倫理』 (ethic) 一詞,乃源自於希臘文的 『ethos』,也就是『品格』(charakter),同時更是雕刻、切割之意,更需要透過後天教育的歷程來陶冶深化。
此外,翻開基督教的信仰圭臬《聖經》,則能夠更加清晰的發現到,從《舊約》裡的《詩篇》、《箴言》,直到《新約》四本福音書,內容無不記述著作為一名蒙揀選的基督徒,『品格』不只是一種單純教條式或修道院式的道德觀,更是一種異象式的道德觀,經由屬靈之異象,看見主耶穌的榮美,進而在上主的光照中,透過各樣的人事環境,萬事互相效力,使我們得益處,蒙造就。
簡單的說,小眾由基督徒,大眾衍生至每一個個體品格的塑造與養成,不單單只專注於個人的修為與操練,乃是在團體生活當中,渴慕追求,彼此交通、學習與成長。就像我們所熟悉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千載以來的華人文化,多數人總希望藉由各種手段或是方式,讓自己品格修養有所提升,以求在物以類聚,近朱者赤的感染之下,達到出入親朋多為知書達禮之輩的理想。
然而,令人遺憾與痛心的是,今日的教育,從中央政府之綱要決策,直到校園裡晨昏片刻的相處,卻同樣面臨著品格無法切實扎根,惡行益發混亂的窘境,也因此,
當教育界高層因爭權奪利而出現不實言論或惡意毀謗時,我們會說:
這是人性本惡,官場文化,不要緊。
當學子不服權柄、肆意行事,破壞秩序時,我們會說:
這是學生自由表達其意志的展現,應該予以鼓勵,不要緊。
當教育界爆發腥羶色醜聞,被渲染並登上媒體版面時,我們會說:
這是少數個案,是禁不起考驗的試探,不要緊。
當教育界紅包文化被揭露,諸多陋習不斷,派系與金錢掛勾之際,我們會說:
這是舊時代遺留而下的沉重包袱,片刻難以捨棄,不要緊。
當教育界缺少法治倫理,毫無規範可言時,我們會說:
這是主政者個性使然!在萬般莫可奈何之餘,仍然是一句:不要緊。
試問,我們是否將教育界所發生的種種問題,全數推給了個性、環境等外在因素之上,而忽略了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教育工作者是否已經遺忘了『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此刻,論及「師道」二字,說起來確實有點難堪和心虛,因為現今的教育,堂堂學校也好,街坊補教系統也罷,幾乎都將重心擺在課業傳授與習作操練之上,不論是升學輔導或是才藝競技,基本上都將『學業』與『品格』脫鉤,一來不會得罪人,二來也比較不會給人如同修道院、亦或是監獄ㄧ般的壓力與束縛…
但光是課業進步,擠進第一志願,就稱得上是「人生勝利組」了嗎?筆者想每一位讀者都會不住搖頭,認為這兩者是無法劃上等號的,但我們進一步來反思,我們到底對『品格塑造』投入了多少的心血與努力?
教育界走向速成化、功利化,用工業標準製程或是商業績效表現來評斷學習成果,此等之荒謬,絕非外在受迫的試探,而是發自內在的偷懶,忽略了『品格塑造』,更會讓師道的果效,逐漸被迫小於這個毫無誠信與倫理可言,但人人卻自以為活在「烏托邦」的異樣世界;
為人師表者,若缺少己身的品格塑造,勢必看不到學子茁壯的生活見證,因為師道漠視『品格』,自己的行為舉止就無法證明古聖先賢所傳達的哲理真道是真實的與我同在,又哪裡能向下一代學子們證明正確的價值觀與處事態度呢?
再者,為人師表者,若缺少品格塑造所散發的馨香之氣,更無法將良善的美德與長遠的智慧傳播,忽略了『品格塑造』,學子們彼此不懂得彼此相愛、扶持,也不願在患難、苦痛中合而為一,又如何減緩社會層出不窮的暴戾與犯罪之氣呢?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行知書信集》(陶行知)
今日學子們有好的品格養成,明日方能看見做人處事合乎正道之果實;若今日遺漏了品格的塑造,讓學子們前方的人生之道佈滿荊棘,沒有深入去面對未來一生最艱難應付的三大課題(人性之原罪、世俗之誘惑、本我之試探),即使成年之後坐擁萬貫家財、富可敵國,到頭終究是沉淪於敗壞世道、縱情欲望的凡夫蝜蝂;失去了健全完整的品格,貪得無饜、至死不悟、就算位居帝王將相,足以定奪乾坤,依然會落得惡名昭彰,千夫所指,如北齊高洋、後晉石敬塘一輩,更別提能擠身名留青史,成為後輩景仰之對象。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中國北宋時代最偉大的思想導師,李覯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師道』,為師之道,筆者的結論,絕非史詩典籍上的理性智識,或是名言佳句中的道德良心,
『師道』,就是你和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自己。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硬核知識補帖站:討論品牌如何誕生,打造區域指標產品的路徑這本書一開始就提出打造品牌,要以如何讓消費者"常用"為終點,打造持續的品牌效應,梳理了要解決問題和思路。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指導手冊跟判斷路徑,看了一半之後就決定要努力整理好內容,也造就目前寫過最長(也是最硬)的一篇文章,也不管大家有沒有耐心看完專欄的文章(笑),對我來說是把認知框架搭好,希望未來自己可
Thumbnail
avatar
不小王子
2021-07-23
如何打造品牌親密度?關於品牌你應該知道的事當消費者與品牌越親密,公司的營運績效就會越好! 不得不說,品牌親密度的概念一改過往我們對於品牌忠誠度的抽象描述,根據《品牌親密度》的觀點,我們可以透過六個親密特徵,重新檢視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連結。
Thumbnail
avatar
產品經理 Cliff
2021-01-14
攻守道2:品牌定位「台灣製造」 如何重塑 金字招牌文:陳澤琪 圖:前進新大陸。 臺灣廠商長期以來習慣專注OEM、ODM,在思維上,常認定公司規模不大,不需要品牌,也做不起品牌。但事實上面對大陸全球化市場,臺灣廠商必須意會到── MIT 已不再是金字招牌。(本文選自《前進新大陸》專刊《臺灣商品進大陸之攻守道》,歡迎關注前進新大陸粉絲專頁)
Thumbnail
avatar
前進新大陸
2020-07-24
專題|分裂人格論陳映之《兩者》沉默前清醒的愛人,在擁有愛的世紀裡悲傷⋯⋯
Thumbnail
avatar
汪羽
2020-07-05
整理師的品牌之路:像近藤麻理惠大師一樣,讓客戶認真動手學習整理!每一個想要成為整理師的人,很多人都會希望成為像「近藤麻理惠」那樣的人物吧! 希望客戶能夠全心全意投入整理,聽從自己的專業指導,並好好地實際動手整理,而不是請整理師自己從頭整理到完吧!  由於整理是一件需要腦力又要體力的工作,有些人在整理師行業待久了,漸漸地就會希望能夠朝向「老師」的事業路線,希望
Thumbnail
avatar
布蘭達&維尼
2020-04-10
從零開始的Youtube之路 : 論經營頻道之困難 / 社群創作者心態如果你想以一個「創作者」的身分開始你的YOUTUBE旅程,你必須知道「堅持」是一樣多麼不可丟失的東西,也因為這樣你必須要有足夠的熱情才能去支持自己面對現實的壓力。我相信絕對不限於創作者,各行各業多多少少都需要這樣的特性。
Thumbnail
avatar
馬它mata x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