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之畫》The Painting of Evil | ★★★★ 我們與惡零距離
方格精選

《惡之畫》The Painting of Evil | ★★★★ 我們與惡零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惡之畫》電影海報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惡之畫》電影海報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畫如其人?人如其畫?

《惡之畫》的故事從一位在監獄教導受刑人繪畫的新銳藝術家 許寶清出發;他極力策劃一場自己與受刑人畫作的藝廊聯展,卻也意外地造成社會輿論反彈。殺人犯的畫作被公開展示,也引來受害者家屬抗議;而堅持藝術創作的許寶清,一方面要捍衛自己的創作自由,另一方面也透過畫作一步步探詢殺人犯的內心世界,挖掘出那些外人無法看到的內幕。

本片雖看似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監獄內的藝術治療、矯正教育等議題為主軸,實則探討人性的本質、善與惡的價值衝突;令人驚喜的是,電影最終沒有給出明確解答,殺人犯也沒有因為藝術而發生性格變化,跳脫了過去勵志、正向、積極的監獄故事調性,也沒有所謂的二次機會;反而試著探詢底層人士,以及貧富、文化水平差距造成的階級對立與社會不和諧。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部相當陰暗,卻也十分真實的社會觀察實驗,丟給觀眾們不少道德衝突的課題思考。

《惡之畫》電影劇照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惡之畫》電影劇照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有趣的是,電影開場以受刑人做畫出發,結局更以受刑人的畫作收尾,許多對於「藝術」的抽象概念來回穿插在故事之中,讓人不斷在道德天平的兩端來回遊走;劇本巧妙地用藝術欣賞、美學的角度切入殘酷、陰暗的邪惡人性,呈現諸多衝突;又利用男主角 許寶清的視角走入衝突的最前線:相信《惡之畫》整部片所製造的情境,觀眾們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劇情張力。

我喜歡電影透過藝術創作與藝術市場的故事線,對照到監獄被限制自由的意境;縱使藝術創作看似自由,但仍然被血淋淋的拍賣市場控制,被政府補助的審核委員歧視。藝術是一種主觀意識,它所存在的價值到底能不能藉由他人去定義?又或者是,創作者該如何在商業與創作自由之間取得平衡?這都是本片想要借題發揮的關鍵,劇本也在最後從物質的價值評斷,轉變回對生命的價值看法,那幅被放在公共空間的畫作,倘若不被人知道是為殺人犯所繪,那麼還會有這些前段劇情出現的紛擾嗎?

諷刺的是,片尾用受害者看著畫的畫面做收,那麼那些深仇大恨,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又有何意義呢?

《惡之畫》電影劇照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惡之畫》電影劇照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另一方面,電影也呈現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以及用金錢價格衡量一切的價值觀;這似乎也漸漸使人意識到,人的生命價值已漸漸被這個世界帶往背離善良人性的境界,將人一步步推向邪惡的天秤那端;換言之,任何一場社會事件所帶來的傷痛,只會製造出更激烈的仇恨與對立。我想,這也是所有人不樂見的事實。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或許我們該從願不願意去面對、對話、溝通、討論,把那些堅固的心防打開,才是解決問題,社會能夠往前進的第一步。

《惡之畫》電影劇照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惡之畫》電影劇照 (圖片來源:《惡之畫》官方臉書粉絲團)

而《惡之畫》也充分詮釋了藝術創作中「作者已死」的概念;當主觀的感覺,遇上需要理性思考的司法問題,能不能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多公平正義?或許從這部電影中的許寶清,探詢殺人魔周政廷的內心世界,能夠認知到「感覺」是種強大的力量,能夠讓人感動,也能夠摧毀一切;就像那些在拍賣會上拍賣的畫作,都是被哄抬出來的,毫無道理可言。

電影透過肖像畫被破壞前,藝廊明窗淨几的樣貌,到後來被破壞後,潑了紅漆後的影像對比,沒有煽情的配樂,沒有過多刻意的情節,安安靜靜的正視鏡頭,足以說明人類行為美麗又複雜的樣貌。


《惡之畫》The Painting of Evil

台灣上映日期:2020-09-18

電影預告片:


avatar-img
XXY的沙龍
322會員
340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XX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義大利兒童文學作家 卡洛柯洛迪在1880年出版的經典作品《木偶奇遇記》,可說是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除了告誡孩童不要說謊、乖乖上學之外,在19世紀末的義大利時空背景之下,其實塞滿了眾多政治嘲諷,以及柯洛迪對現實社會的憂心與不滿。
《#ALIVE》再度證明了喪屍題材的恐怖電影,絕對不是只有欣賞人類如何打喪屍,而是將焦點回歸到人類身上,觀察在末日之際如何求生,保存人性。
由克里斯多弗諾蘭所執導的《天能》,橫跨七國的拍攝規格令人嘆為觀止!就讓我們一同盤點電影中的拍攝地點與場景吧!
2003年問世的《東京教父》,是一部才與今敏的第一部長篇動畫《藍色恐懼》相隔五年,與第二部《千年女優》相隔兩年的第三部長篇動畫;《東京教父》與前兩部作品迥異的風格,讓人不免想問:今敏的腦袋裡到底裝了什麼?
當克里斯多福諾蘭嘗試用鏡頭說明「時間」的流逝感,並用「順」與「逆」共存的時空,讓觀眾感受「時間」的存在,進而創作出《天能》這部集合科幻與諜報元素的類型電影;那麼《消失的情人節》絕對是一部比《天能》更為通俗,敘事方式更為聰明,且貼近台灣日常生活,又能夠有所反思的傑出作品!
《變種人》是一部越看越覺得可惜、越看越覺得無奈的電影;老實說,電影劇情讓我對《X戰警》這個世界觀更加著迷,也讓我找回最初喜愛《X戰警》世界的感動;可惜的是,這兩年來迪士尼為了整合旗下電影檔期,而讓本片猶如棄嬰般地被踢皮球。
由義大利兒童文學作家 卡洛柯洛迪在1880年出版的經典作品《木偶奇遇記》,可說是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除了告誡孩童不要說謊、乖乖上學之外,在19世紀末的義大利時空背景之下,其實塞滿了眾多政治嘲諷,以及柯洛迪對現實社會的憂心與不滿。
《#ALIVE》再度證明了喪屍題材的恐怖電影,絕對不是只有欣賞人類如何打喪屍,而是將焦點回歸到人類身上,觀察在末日之際如何求生,保存人性。
由克里斯多弗諾蘭所執導的《天能》,橫跨七國的拍攝規格令人嘆為觀止!就讓我們一同盤點電影中的拍攝地點與場景吧!
2003年問世的《東京教父》,是一部才與今敏的第一部長篇動畫《藍色恐懼》相隔五年,與第二部《千年女優》相隔兩年的第三部長篇動畫;《東京教父》與前兩部作品迥異的風格,讓人不免想問:今敏的腦袋裡到底裝了什麼?
當克里斯多福諾蘭嘗試用鏡頭說明「時間」的流逝感,並用「順」與「逆」共存的時空,讓觀眾感受「時間」的存在,進而創作出《天能》這部集合科幻與諜報元素的類型電影;那麼《消失的情人節》絕對是一部比《天能》更為通俗,敘事方式更為聰明,且貼近台灣日常生活,又能夠有所反思的傑出作品!
《變種人》是一部越看越覺得可惜、越看越覺得無奈的電影;老實說,電影劇情讓我對《X戰警》這個世界觀更加著迷,也讓我找回最初喜愛《X戰警》世界的感動;可惜的是,這兩年來迪士尼為了整合旗下電影檔期,而讓本片猶如棄嬰般地被踢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