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梵高】抄襲與複製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看此齣戲的時候,不由想到李志的梵高先生。 梵高先生唱盡人生的寂寥,中國梵高拍下小人物的無力。 

在深圳的大芬村,有數千個小人物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臨摹名畫。有人說他們是民工,有人說他們是畫師。他們稱自己是臨摹名晝的人。但我們在街頭看見這些作品,大概會稱作複製品。

他們原本是一群村民,發現臨摹遠比耕作賺錢的時候,便提起了畫筆,一畫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後,梵高由一個陌生的名字演變為他們心目的信仰。他們會聯朋結隊,叫上左鄰右里一起觀看梵高的記錄片,為梵高得人賞識而高與,為梵高的死而落淚。看到這一幕,誰又想到二十年前他們只是一群民工與農民。

畫著畫著,許多事情就變了。許多以前不屑而顧的事,不明怎解的情都到這一群畫工心中,他們想到歐洲一睹梵高的真跡。

200年前,梵高走上畫家的道路,一生只賣成一幅畫,生活遼倒不堪。200年後,社會好了一點,但對這一群人而言,歐洲是一個錢包裝不住的夢。

但趙小勇還是不顧妻子的意願出國了。未見梵高,很多豐滿的想像完來只是泡沫,一觸而碎。自以為放在畫廊的畫作,原來只放在一家記念品店兜售;100元賣出的畫作,在記念品店的價錢牌上貼著500歐元。見了梵高,自以為模仿了20年能得一點真璋,卻在真跡面前不值一提。

藝術其實很殘酷。

即便一再模仿梵高,但也成不了梵高。過去二十年是一個笑話,一個唏噓的感嘆,即使他一開始只是為了謀生,但畫作的信念卻不知不覺潛進了他的夢。

他回到老家,不再畫巴黎的星空、他人的自畫像,開始畫孕育他的那片山河,自己奶奶的晝像。或可能一如他敬愛的梵高,在存活歲月中寂寂無名,在死後的時光飽後追捧。

人生其實也很殘酷。

其實我們一直也在臨摹,臨摹所謂的成功人生。 挺起胸膛走在路上,追逐著別人眼中的羨慕與崇拜。為了羨慕的眼神,為了社交網絡上的照片得到的讚好,不知耗費了多少歲月。

最初學畫的時候,我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老師說這個是名家,那個是大師。如今早己放棄,有些名家我很鐘愛,有些大師我還是不懂欣賞。

但不需要強行懂得欣賞,不需要強行臨摹那一張名為成功的畫作。

不需快樂與富貴,只想筆隨心動畫出一幅自畫像。

我的自畫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毛說電影的沙龍
2會員
21內容數
2020/09/26
海上的鋼琴師 -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的鋼琴師 - The Legend of 1900 那天是20世紀的第一天,他決定給予這個男孩一個與別不同的名字-丹尼布曼·TD·萊蒙·1900。從此1900不再只是一個數字,也是一個名字,亦是一個傳奇。 大概看完這套電影的人,走出
Thumbnail
2020/09/26
海上的鋼琴師 -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的鋼琴師 - The Legend of 1900 那天是20世紀的第一天,他決定給予這個男孩一個與別不同的名字-丹尼布曼·TD·萊蒙·1900。從此1900不再只是一個數字,也是一個名字,亦是一個傳奇。 大概看完這套電影的人,走出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記憶失去,我們還是會愛上同一樣的人,這是不可救藥的浪漫。在某些最後不快的關係中,這是藥石無靈的毒藥。 無痛失戀- 有種浪漫是再來一次 無痛失戀 東邪西毒中有一杯醉生夢死,占基利也有著一套無痛的失戀療法。 聞說愛情來的時候,是擋不住的。一個沉重的工作天,阿祖突然靈光一跳請假到海邊走走,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記憶失去,我們還是會愛上同一樣的人,這是不可救藥的浪漫。在某些最後不快的關係中,這是藥石無靈的毒藥。 無痛失戀- 有種浪漫是再來一次 無痛失戀 東邪西毒中有一杯醉生夢死,占基利也有著一套無痛的失戀療法。 聞說愛情來的時候,是擋不住的。一個沉重的工作天,阿祖突然靈光一跳請假到海邊走走,
Thumbnail
2020/09/26
世間上曾經有這麼一位人,在生時寫了無數首歌,當中的十數首,卻像是一位後世的人對他的緬懷和總結。 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  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 想起Queen 這支樂隊,你會想到什麼。 We will Rock You? We are the champion ?  大抵看音
Thumbnail
2020/09/26
世間上曾經有這麼一位人,在生時寫了無數首歌,當中的十數首,卻像是一位後世的人對他的緬懷和總結。 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  波希米亞狂想曲:搖滾傳說 想起Queen 這支樂隊,你會想到什麼。 We will Rock You? We are the champion ?  大抵看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學的時候,有個飽讀詩書、才華洋溢的朋友跟我說了一個大畫家,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小故事: 有一天,梵谷寫了一封信給他的爸爸,說他「用了白色的顏料畫了白色的牆壁。」 他的爸爸回了一封信,問他:「這樣子能夠賺錢嗎?」
Thumbnail
大學的時候,有個飽讀詩書、才華洋溢的朋友跟我說了一個大畫家,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小故事: 有一天,梵谷寫了一封信給他的爸爸,說他「用了白色的顏料畫了白色的牆壁。」 他的爸爸回了一封信,問他:「這樣子能夠賺錢嗎?」
Thumbnail
相遇梵谷的《星夜》、與孤獨的靈魂連結。
Thumbnail
相遇梵谷的《星夜》、與孤獨的靈魂連結。
Thumbnail
小學時,當同學們熱衷於某些遊戲或流行時 自己偶而也會隨波逐流與同學們遨遊其中 但其當時的內心,卻像無法靠岸的小船,總覺得飄盪及飄渺 倒是很喜歡拿張白紙,找個角落隨手塗鴉,沉靜其中 只有在塗鴉時,才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整個世界遼闊踏實了起來~ 但這種行為和想法,在當時的環境與氛圍下似乎是非主流的…
Thumbnail
小學時,當同學們熱衷於某些遊戲或流行時 自己偶而也會隨波逐流與同學們遨遊其中 但其當時的內心,卻像無法靠岸的小船,總覺得飄盪及飄渺 倒是很喜歡拿張白紙,找個角落隨手塗鴉,沉靜其中 只有在塗鴉時,才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整個世界遼闊踏實了起來~ 但這種行為和想法,在當時的環境與氛圍下似乎是非主流的…
Thumbnail
为什么别人在生活,而我在生存?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发问,看着他紧蹙的眉,愁苦的脸,一时语塞。生存和生活,这是太过沉重的话题啊! 临窗呆坐,看雨后的天空,一束光愣头青一样突然穿过云隙直直的刺下来,金色的光清澈而洁净,又那么倔强充满活力,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故人。   三十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美术班学画。那
Thumbnail
为什么别人在生活,而我在生存?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发问,看着他紧蹙的眉,愁苦的脸,一时语塞。生存和生活,这是太过沉重的话题啊! 临窗呆坐,看雨后的天空,一束光愣头青一样突然穿过云隙直直的刺下来,金色的光清澈而洁净,又那么倔强充满活力,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故人。   三十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美术班学画。那
Thumbnail
記得曾經跟朋友聊到,世界上有那麼多地方值得去,但沒機會去。但有什麼地方是即使去過,也願意犧牲去其他地方的機會舊地重遊呢?我的答案是「愛丁堡與荷蘭梵谷博物館。」
Thumbnail
記得曾經跟朋友聊到,世界上有那麼多地方值得去,但沒機會去。但有什麼地方是即使去過,也願意犧牲去其他地方的機會舊地重遊呢?我的答案是「愛丁堡與荷蘭梵谷博物館。」
Thumbnail
18樓窗外,是梵谷隆河的星空 畫圖以後,首先困擾我的是,要畫得很像嗎? 畢業於應用美術學系的我,在教授理論多於繪畫的薰陶下(也可以說是自己不用功),再加上出社會後,我從事廣告文案的工作,將近30年沒畫畫,筆與色彩都很生疏,居然在是否要畫得很像這個問題上,產生很大質疑。 畫得像;表示功夫好?畫不像;表
Thumbnail
18樓窗外,是梵谷隆河的星空 畫圖以後,首先困擾我的是,要畫得很像嗎? 畢業於應用美術學系的我,在教授理論多於繪畫的薰陶下(也可以說是自己不用功),再加上出社會後,我從事廣告文案的工作,將近30年沒畫畫,筆與色彩都很生疏,居然在是否要畫得很像這個問題上,產生很大質疑。 畫得像;表示功夫好?畫不像;表
Thumbnail
常常在兩種思想之中被擠壓的有些混亂,但還堅信活下來的參考提案是願意與時俱進不與社會脫節,但別對他人的生活羨慕不已而掉入相互比較的漩渦,時時能夠停下腳步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對自己所有感受有所覺知,去體驗或閱讀和思辨。讓開始到結束呢,完整了一個有機的過程。
Thumbnail
常常在兩種思想之中被擠壓的有些混亂,但還堅信活下來的參考提案是願意與時俱進不與社會脫節,但別對他人的生活羨慕不已而掉入相互比較的漩渦,時時能夠停下腳步看看別人再看看自己,對自己所有感受有所覺知,去體驗或閱讀和思辨。讓開始到結束呢,完整了一個有機的過程。
Thumbnail
在看此齣戲的時候,不由想到李志的梵高先生。 梵高先生唱盡人生的寂寥,中國梵高拍下小人物的無力。  在深圳的大芬村,有數千個小人物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臨摹名畫。有人說他們是民工,有人說他們是畫師。他們稱自己是臨摹名晝的人。但我們在街頭看見這些作品,大概會稱作複製品。 他們原本是一群村民,發現
Thumbnail
在看此齣戲的時候,不由想到李志的梵高先生。 梵高先生唱盡人生的寂寥,中國梵高拍下小人物的無力。  在深圳的大芬村,有數千個小人物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臨摹名畫。有人說他們是民工,有人說他們是畫師。他們稱自己是臨摹名晝的人。但我們在街頭看見這些作品,大概會稱作複製品。 他們原本是一群村民,發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