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生活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为什么别人在生活,而我在生存?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发问,看着他紧蹙的眉,愁苦的脸,一时语塞。生存和生活,这是太过沉重的话题啊!
临窗呆坐,看雨后的天空,一束光愣头青一样突然穿过云隙直直的刺下来,金色的光清澈而洁净,又那么倔强充满活力,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故人。
三十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美术班学画。那时我刚刚学持画笔,他已经可以画出令人惊叹的波塞冬了。后来,我改学文学,毕业后做了很多年记者,接触过很多画家,但在我看来,对绘画能那么痴迷、那么狂热的,却仅他一人。
早年在他简陋的画室曾见过第一个真正的人类头骨,放在一个铺着红色绸布的雕花木盒里。他说,那是为了画好头像,从古墓中挖来的。那时他总是饥肠辘辘,每天只吃两餐,每餐只有一个馒头,所有的生活费都用来买了画纸和颜料了。
那是我还很年轻,学画不过是票友,不懂很多东西,包括他的疯狂。但依旧看得出,他的画笔是灵动的,每一笔都像是在倾诉,每幅画都美得令人窒息。老师也说,这孩子是个天才。
但画笔无法改变命运。那年他专业课考分很高,却没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做村长的父亲希望他回家过平静的生活,种种田,或者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生儿育女,赡养父母。他说,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说,他很痛苦。
高考之后,我们都忙碌着登上这辆或那辆车,奔向自己的未来。他的痛苦如窗外吹来一阵风,从耳边划过们,也就消失了。
再见到他,我已大学毕业。那年暑假,闲极无聊去参加柏林禅寺的生活禅夏令营。在寺院身处,一个身着土黄色僧衣的熟悉身影正在扫地,他已做了俗家弟子,负责打扫寺院,类似于预科班的学生。他还是老样子,脸上、手臂上、僧袍上沾着油彩颜料,但一张脸似乎灵动了,有了笑容,快乐的笑容。诵经打坐间隙,常会跑去和他闲聊几句。他说,没关系,我要做绘画最好的僧人。那一刻,他眼里闪动着火焰,希望的火焰。
那时曾欣喜的想,他终于找到了逃脱的方式,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去活了。但没过多久就听说,他被家人发现了,一家人出动,在寺院里又哭又闹,他在僧房里绝食反抗,父亲拿出一根绳索,说,要么拴着他回去,要么自己吊死在佛塔上。他终于还是回去了。据说,很快就结婚了,生活很安稳。
又过了好多年,去山中采访,恰好路过他的村庄,特意停下车去看望他。
找到他竟然如此容易。一进村就看到一个熟悉的瘦削身影,他佝偻着背,戴着满是油渍的围裙站在街角的大黑锅前,在炸油条。
看着那双握画笔的手熟练地揉面、切面、搅动油锅中的油条,然后过秤,然后卑微地点着头、微笑着接过三两元纸币并目送客户离开。是的,他在微笑,他依旧可以微笑,但眼睛里再也没有了火焰,没有了光,木讷的硬壳,遮住了所有的表情,鼻翼两侧两条深深的沟,像经年流淌的泪水。
心,疼了一下,又一疼了一下,险些落泪。
结局早已注定,无论该庆幸还是悲伤。最终只是远远地看着,没有去见他,我想他一定也不想再见到我们和那些与画笔相关的往事。
我一度相信与天下父母一样,他的父母也对他也有着浓得化不开的爱。但,这份爱也太沉重、太坚韧,足以将一个天才扼杀在琐碎里。我一度不停地替他追问,当爱变成了一条系在颈项上的绳索,当绳索越收越紧勒进皮肉,那还是爱吗?
又过去了很多很多年,久得我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但依旧记得他笔下的波塞冬,记得他的画带给我的震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1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七月流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故乡情已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花錢與生活與其他    本文為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院線(Netfilx)版衍生,配對為張家漢(阿漢)&王柏德(Birdy),張家漢視角,時間為相遇後2021年同居時期,〈光之海〉、〈同軌〉的後續。   該篇為彌補原電影遺憾而作,可能有脫離角色性格)的描寫,細節若有謬誤,還請包涵。
    avatar
    海藍
    2021-05-20
    is well | 讓工藝選物與生活藝術共存的美好台東池上最熱鬧的中山路上,走著走著突然出一間悠久的老房,若不是隔壁鄰居的鐵捲門,還真的有瞬間掉進日本,那種侘寂美學的錯覺。 推開竹製的可愛小門,這裡是「is wel」,一個具有工藝選物並提供藝術創作者展覽空間,同時也能品嚐咖啡、微醺酒類飲品,讓旅人們歇腳喘息的地方。
    Thumbnail
    avatar
    Celine 寫在這裡
    2020-10-14
    【愛過的靈魂】香港夜遊1_夜生活生存法則  喧鬧繁華、越夜越美麗的蘭桂坊,像一盞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散發著無盡的神祕引人發想,是我來港前便心心念念想一探究的地方。
    avatar
    疑問
    2019-10-26
    生活與生命之間的平衡其實這問題常在腦中繞著 往回推的話 應該是從大學開始的 為何要寫論文? 既然都已實地投身社區 怎麼不是發現 並解決問題 會不會比提出問題更重要 而既然已知道問題了 為何還要在裡面鑽? 千篇一律的問題 每年總有不同的人在投入 只為了同一個研究案 為何要浪費時間在那樣的循環裡 不懂 這我真想不透 所以
    Thumbnail
    avatar
    菇爸
    2019-09-15
    【女子不在家】月事、棉樂樂事與生活要事:林念慈的女子生存手記     棉樂樂事品牌創辦人─林念慈認為,現代女性在使用的拋棄式衛生棉,其製作方式、原物料對其實對身體與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白色的衛生棉總是帶給人們潔白、清潔的意象,卻忽略工廠製作過程裡,白色不一定
    Thumbnail
    avatar
    紙飛機生活誌
    2018-09-30
    英國街友生活攝影:無家者的生存指南<p>英國街友的求生方式是乞討、晚上去食物車(Soup Van)領食物,街友們會互相告知免費食物的提供時間與地點,甚至會守望相助。再晚,就到自己「位置」,例如遠離市中心的帳篷、街道角落睡覺。</p>
    Thumbnail
    avatar
    賀婕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