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義大利的防疫心得一不斷變化的2020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不得不說這次台灣在防疫表現上真的好到無話可說

raw-image

在義大利我們經歷了大家完全不在意、嘲笑排斥口罩、慢慢在北義爆發、數字爆炸、學校停課、大家慢慢戴口罩、公司上半天班分兩班制、封城、關在家裡一個半月、慢慢復工、規定一堆的開始上班、開始正常上下班、大家開始生活恢復正常、很遺憾的,現在歐洲正面臨第二波疫情爆發

心境上也是,ㄧ直不斷變化,從一開始有點陌生到有點慌,中間一度差點放棄不想繼續待在義大利,後來是對未來的迷惘,現在反而我很放鬆,有點過一天算一天的感覺,其實我一直不太害怕感染疾病病毒,因為這實在無法控制,我反而對於未來的迷惘感到困擾,就像我同事說的,我們好像經歷一段不知道明天會變怎樣的日子,這心境很複雜,混合著迷惘、失望、悲觀、但大家非常期待疫苗讓生活恢復正常

raw-image

以我來說,假如沒有這波疫情的話,沒意外的話八月公司就會給我終身合約了...待了一年半就快要拿到了,結果,這波疫情讓我只能不斷繼續續短期合約,因為公司也不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老闆只能選擇短期合約繼續續約,有被續約就很幸運了其實,因為很多人沒有被續約...就Ciao Ciao...(義大利文掰掰),所以就很迷惘,不知道明天到底?會變怎樣,非常不確定的過日子,但就如我前面所說的,現在非常放鬆了,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

我有一個最要好的義大利朋友,常常跟他一起出去吃飯,一開始病毒還沒在義大利蔓延開來的時候,大概是二月初吧,還約我去博物館,他跟我說義大利還是很安全的放心,接下來一連串得確診人數爆炸,讓他開始擔心起來,開始抱怨義大利人很愛亂跑不戴口罩之類的

raw-image

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的同事,疫情剛開始爆發、北意封城的那時候,我們部門分為兩派,一派完全不擔心...一派以家人之名威脅大家戴口罩保持距離,他們那一派會一直跟不遵守規定的人吵架勸導,只要一咳嗽一聲就好,可能他們就叫你回家

一直後來我們經歷了分兩班上班、義大利封城、大家做抗體檢測、慢慢的恢復上班、到現在同事們我發現蠻團結的,沒有分派了,集體意識就是要保護安全,大家都戴口罩上班,也變得不那們害怕病毒,比方說好了,我有個同事上禮拜似乎學校有人感染了,他兒子馬上送去檢驗,但是那時候很激進的那一派根本沒說什麼了現在,也沒有叫他趕快回家隔離或是趕走他,就只是很普通的關心,他還是很正常的上班(昨天檢測結果是陰性),所以我看他們這心境上的變化也是蠻奇妙的

我們公司都還在上班的人都認為自己是非常幸運的一群人,我們還在賺錢去支撐我們的生活,那些失業的人到底要怎麼辦?航空業、觀光業、私人企業的老師們、餐飲業都是一片慘淡等等...希望大家可以趕快度過這一波,讓生活恢復以往的正常


raw-image

我的臉書粉專以及youtube頻道,歡迎大家進來按讚跟訂閱我會很感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義式皮革雜談社的沙龍
5會員
8內容數
2021/11/13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管好自己的嘴巴!』,餐餐七分飽,在搭配運動,我想慢慢會有成果的。
Thumbnail
2021/11/13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管好自己的嘴巴!』,餐餐七分飽,在搭配運動,我想慢慢會有成果的。
Thumbnail
2021/11/03
在2021年依然病毒肆虐的一年裡,我前公司老闆悄悄的離開了人世了,我跟他工作的過程學到了不只皮革工藝上的知識,更多的是他的生活經驗帶給我的反思。 他是一位來自薩丁尼亞島Sardinia的義大利人(傳說中那邊的人腦袋是石頭做的,形容那邊得人個性很固執),他年輕的時候來到了佛羅倫斯與他的老婆也是我的前老
Thumbnail
2021/11/03
在2021年依然病毒肆虐的一年裡,我前公司老闆悄悄的離開了人世了,我跟他工作的過程學到了不只皮革工藝上的知識,更多的是他的生活經驗帶給我的反思。 他是一位來自薩丁尼亞島Sardinia的義大利人(傳說中那邊的人腦袋是石頭做的,形容那邊得人個性很固執),他年輕的時候來到了佛羅倫斯與他的老婆也是我的前老
Thumbnail
2021/11/01
我最近讀到了一段文字特別有感觸,我們被教導的要過著有目的般的生活,但從來沒有好好享受追求目標的過程,並好好活在當下。 我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感覺被觸了電,我就是這樣啊! 以前呢小時候認為讀好書有前途(普世價值),大學時候呢希望趕快可以出社會工作有更多錢可以任自己花費。 當兵第一天就在倒數趕快退伍,認為退
Thumbnail
2021/11/01
我最近讀到了一段文字特別有感觸,我們被教導的要過著有目的般的生活,但從來沒有好好享受追求目標的過程,並好好活在當下。 我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感覺被觸了電,我就是這樣啊! 以前呢小時候認為讀好書有前途(普世價值),大學時候呢希望趕快可以出社會工作有更多錢可以任自己花費。 當兵第一天就在倒數趕快退伍,認為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疫情延燒兩年,從一開始的緊張惶恐,到後來逐漸適應,直到今年試著恢復過往的生活,並不斷告訴自己,疫苗打了,我的身體波棒,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就把新冠當流感吧!心中一放鬆,沒想到就真的確診了!
Thumbnail
疫情延燒兩年,從一開始的緊張惶恐,到後來逐漸適應,直到今年試著恢復過往的生活,並不斷告訴自己,疫苗打了,我的身體波棒,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就把新冠當流感吧!心中一放鬆,沒想到就真的確診了!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從大環境及自身視角來看疫情影響,各種不同立場角度下的思考路徑,在疫情仍不能結束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得不學著去適應這個新冠病毒可能會一直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肺炎已經持續兩年,前陣子剛打完第三劑的BNT(小情報:德國當地規定30歲以下只能施打BNT)。走出疫苗中心,瞬間有種疫情如此漫長,就像部看不見結局的電影似的。 一開始疫情下的柏林,沒有了平時的色彩和活力,沒有每夜燈紅酒綠的趴踢,只剩下空蕩蕩街道,還有找這種理由踏出家門的人們。
Thumbnail
肺炎已經持續兩年,前陣子剛打完第三劑的BNT(小情報:德國當地規定30歲以下只能施打BNT)。走出疫苗中心,瞬間有種疫情如此漫長,就像部看不見結局的電影似的。 一開始疫情下的柏林,沒有了平時的色彩和活力,沒有每夜燈紅酒綠的趴踢,只剩下空蕩蕩街道,還有找這種理由踏出家門的人們。
Thumbnail
疫情造成所有人生活的衝擊,有時候一點平凡的事情,也會讓生活多了一點生機與樂趣。
Thumbnail
疫情造成所有人生活的衝擊,有時候一點平凡的事情,也會讓生活多了一點生機與樂趣。
Thumbnail
我曾經擔心臺灣人從此又要更加無法同理這個世界了。那些封過城的社會經歷了一次強迫修行,重新審視自己需要的物質、空間、生活甚至陪伴。臺灣人只繼續過著既有的生活,嚷嚷著口罩難買,嚷著為什麼不能出國。 終於,臺灣的exceptional year也到來了。
Thumbnail
我曾經擔心臺灣人從此又要更加無法同理這個世界了。那些封過城的社會經歷了一次強迫修行,重新審視自己需要的物質、空間、生活甚至陪伴。臺灣人只繼續過著既有的生活,嚷嚷著口罩難買,嚷著為什麼不能出國。 終於,臺灣的exceptional year也到來了。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面對「限制」、「傷害」、「未知」,只是這一次光照到了這個「裂縫」,我也看見了「團結」、「希望」、「簡單」,我們都興起了珍惜當下的意念。 2020年一整年,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世界一起感冒,這可能人類史上最快同步所有事情的一次。我們同感著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會被奪走的。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面對「限制」、「傷害」、「未知」,只是這一次光照到了這個「裂縫」,我也看見了「團結」、「希望」、「簡單」,我們都興起了珍惜當下的意念。 2020年一整年,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世界一起感冒,這可能人類史上最快同步所有事情的一次。我們同感著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會被奪走的。
Thumbnail
2020對我來說,也是很糟糕的一年。 2020年,疫症捲席全球,全世界的人都被逼限足於家裡。 在年初還在準備回港參與好姊妹婚禮而興奮期待的我, 也萬萬沒想到會有一整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無法回家。 在這一年,能生活在台灣是非常幸運的。 從一開始馬上就封關、採取防疫措施、注資大量生產口罩等, 讓我們
Thumbnail
2020對我來說,也是很糟糕的一年。 2020年,疫症捲席全球,全世界的人都被逼限足於家裡。 在年初還在準備回港參與好姊妹婚禮而興奮期待的我, 也萬萬沒想到會有一整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無法回家。 在這一年,能生活在台灣是非常幸運的。 從一開始馬上就封關、採取防疫措施、注資大量生產口罩等, 讓我們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