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台灣Podcast元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0年是「台灣Podcast的元年」。

Podcast一詞是由iPod與Broadcast(廣播)組合而成的字詞。相較於傳統的廣播,Podcast是將事先錄好的聲音節目放在串流平台上,讓聽眾隨時隨地都可以收聽的一種新興媒體。被稱為三大頻道的「Gooaye股癌」、「百靈果」以及「台灣通勤第一品牌」,早已長期佔據台灣Podcast的前三名。其各自在不同專業或領域上發揮了非凡的影響力。事實上,我們正處在一個資訊快速流動的世代,作為一位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Podcast的出現給予我們新的「選擇」以及新的「聲音生態系」。在這邊,我們或許能思考幾件事:為什麼我們需要Podcast?Podcast能帶給我們什麼?Podcast是否能創造更多的連結?

隨著大眾傳播載體的演變下,大眾使用或享用文化的方式也隨之改變:從印刷品(文化1.0)、電視機與收音機(文化2.0)、電腦(文化3.0)到現今的智慧型手機(文化4.0)。當代的社會變遷中,文化的商品化或消費化,以及消費商品的文化元素,都是重要且不可忽視的命題。然而,本文不試圖探討之,而是強調人的能動性(human agency),亦即主動生產文化,而非被動的消費——「你」本身就能成為一種文化的體現存在。在二十一世紀,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以及創作者。換言之,二十一世紀是文化4.0的時代,人手一機,在隨時隨地就可以擁有豐富的藝文內容產品,同時也可以更即時地享受和創造多樣的數位體驗。因為日常生活比人類所創造的事物來說,都要奇特許多;日常生活是模糊的,沒有固定的模式。Podcast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認為,任何的自媒體都能帶給我們更多樣的選擇以及對「在地」(the local)的接觸。不論是Podcast或是YouTube,都各自地體現出其差異性(difference)以及在地性(locality)。

然而,Podcast與YouTube最大的不同正在於,Podcast本身的複雜程度相對低:沒有過多的影像、文字以及剪接手法,能讓我們專心傾聽述說者的故事。除此之外,我認為Podcast是一種創造異質連結的新手法。Podcast就像是一場遊蕩的旅行,我們都是在移動的旅行者,在找尋如畫之景,朝著「未知的領域」前進。近十幾年來,人文學科的理論發展,逐漸轉向到「物質」與「生態意識」當中——新物質女性主義(New materialist feminism)學者Donna Haraway和Karan Barad等人,不斷地提醒我們,必須向不同物種的生命學習,重新聚焦回身體與身體的生態之中。故事成為我們的生存能力,我們得述說以及聽見更多不同物質立足點的文化敘事(cultural narrative)。在未來的發展,台灣Podcast還有非常多的可能性。除了肯定其發展之外,我也期許更多的創作者加入和拓展版圖,給予這個世代不同的數位體驗。

最後,筆者本人與兩位友人想在此宣傳我們共同創立的頻道——《必去島Bitch Island》。在這裡,Ella、Peggy和Wei將分享各自的日常生活瑣事以及述說他們的人生故事。在必去島,我們不追求正經八百,也不追求政治正確;我們是賽伯格,都在尋求更深層的羈絆與意義——我們是共生演化的同伴,感受、碰觸、轉化、接合、連結著,彼此。究竟,超過十年的情誼,三個人會延伸出怎樣的火花?三個人的故事尚未說完。歡迎訂閱頻道,並鎖定每個月的1號和15號,我們將帶給你們一趟迷幻的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的沙龍
10會員
7內容數
We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26
探討身體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著重在差異化身體與地方感之中。
2021/01/26
探討身體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著重在差異化身體與地方感之中。
2020/12/01
2020年,一部具有超大迴響力的原創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Social Dilemma),在Netflix平台中正式上映。它所揭示的是一場監控資本主義的陰謀。究竟,在這個新的權力關係中,人類是如何被操控的?
Thumbnail
2020/12/01
2020年,一部具有超大迴響力的原創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Social Dilemma),在Netflix平台中正式上映。它所揭示的是一場監控資本主義的陰謀。究竟,在這個新的權力關係中,人類是如何被操控的?
Thumbnail
2020/11/02
一場思辨之旅,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過程。
Thumbnail
2020/11/02
一場思辨之旅,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什麼是Podcast?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於聲音傳播的需求逐漸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Podcast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正在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Thumbnail
什麼是Podcast?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於聲音傳播的需求逐漸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Podcast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正在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Thumbnail
Podcast播客近年來逐漸走進台灣人的收聽範圍內,儘管同樣是聲音傳遞訊息的形式,卻與廣播電台(Broadcast)有相當大的差異,Podcast的受眾顯然更為年輕,並與年輕人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
Thumbnail
Podcast播客近年來逐漸走進台灣人的收聽範圍內,儘管同樣是聲音傳遞訊息的形式,卻與廣播電台(Broadcast)有相當大的差異,Podcast的受眾顯然更為年輕,並與年輕人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
Thumbnail
2020年是台灣的「Podcast元年」,新增接近6千檔節目、總數也逼近8千檔,根據本土最大 Podcast 託管服務平台 SoundOn 日前公布的數據,近一年來,累積創作者達 2 萬人,產出超過 10 萬小時的聲音節目;而 KKBOX 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21年新上架 62萬集節目,總播放次數
Thumbnail
2020年是台灣的「Podcast元年」,新增接近6千檔節目、總數也逼近8千檔,根據本土最大 Podcast 託管服務平台 SoundOn 日前公布的數據,近一年來,累積創作者達 2 萬人,產出超過 10 萬小時的聲音節目;而 KKBOX 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21年新上架 62萬集節目,總播放次數
Thumbnail
想了解「聲音經濟」最快的方法,莫過於坐計程車。古典樂、流行音樂、談話性節目,甚至是地下電台的賣藥廣播,應有盡有,但最近開始出現聽 Podcast 的司機:「我可以選擇想收聽的主題,而且不受播出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再聽一次,甚至選擇段落,非常具有彈性」。
Thumbnail
想了解「聲音經濟」最快的方法,莫過於坐計程車。古典樂、流行音樂、談話性節目,甚至是地下電台的賣藥廣播,應有盡有,但最近開始出現聽 Podcast 的司機:「我可以選擇想收聽的主題,而且不受播出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再聽一次,甚至選擇段落,非常具有彈性」。
Thumbnail
播客 Podcast這個領域突然熱絡了起來,去年也開始聽了百齡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和股癌等,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這十幾年的網路應用,熱絡了起來,但仔細想想也不會奇怪,因為人的眼睛疲憊,剩下耳朵的空閒時間,加上行動網路的普及,節目適合在眼睛忙碌而耳朵的空閒的時候,確實社交媒體、追劇讓眼睛更加疲憊,有時閉上
Thumbnail
播客 Podcast這個領域突然熱絡了起來,去年也開始聽了百齡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和股癌等,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這十幾年的網路應用,熱絡了起來,但仔細想想也不會奇怪,因為人的眼睛疲憊,剩下耳朵的空閒時間,加上行動網路的普及,節目適合在眼睛忙碌而耳朵的空閒的時候,確實社交媒體、追劇讓眼睛更加疲憊,有時閉上
Thumbnail
通勤時你是否有發現許多人都戴著耳機呢?他們耳中撥放的一定都是音樂嗎?也有可能是各大podcast平台的節目喔!數位聆聽的時代已經來臨,podcast這個新鮮的詞彙已深入台灣日常,如果你尚未了解podcast的魅力,Zoe今天就帶你來一起瞭解!
Thumbnail
通勤時你是否有發現許多人都戴著耳機呢?他們耳中撥放的一定都是音樂嗎?也有可能是各大podcast平台的節目喔!數位聆聽的時代已經來臨,podcast這個新鮮的詞彙已深入台灣日常,如果你尚未了解podcast的魅力,Zoe今天就帶你來一起瞭解!
Thumbnail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據說近幾個月颳起一陣podcast風潮,或許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是近期才漸漸打開知名度,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與聽眾互動,主持人通稱「播podcaster」,單人或多人皆有。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我們常聽的廣播節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然現
Thumbnail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據說近幾個月颳起一陣podcast風潮,或許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是近期才漸漸打開知名度,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與聽眾互動,主持人通稱「播podcaster」,單人或多人皆有。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我們常聽的廣播節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然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