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閱讀|《接棒家族》(そして、バトンは渡された)

2020/10/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個即將成為我父親的人向我深深鞠躬。因為我每次都覺得是別人接納我,所以他讓我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森宮叔叔毫不猶豫地向我鞠躬,他對突然多了一個女兒感到手足無措,但仍然直視我的眼睛,我覺得這個人不會說謊。我至今仍然記得當時的想法。
日本作家書寫的「家庭」總是特別吸引我,無論是不是特殊組成的家庭樣貌,總能在淡淡的筆觸中讓人感受到溫暖療癒,過去很迷戀吉本芭娜娜寫下的家的物語,不太輕易能夠區分的孩子與大人,也就是說不具備常見的長幼、親子關係,時而顛反過來,年齡或者性別在吉本芭娜娜的作品裡往往僅是一個符號,不去限制家的樣貌。
開始著迷日本戲劇之後,也特別喜愛日劇/日影中描寫家庭的篇幅。是枝裕和導演拍攝的家庭風景同樣也喜著墨於非典型的組成,或者更精確來說,在家庭裡,每一個帶著各自歷史的角色。有時我們喜愛的那些電影不一定明明白白地以「家」為題,但無論具備什麼身分,人永遠曾經根源自某處,那個所在未必是自己所認可或被認可,然而在我們心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想回去的地方」。
《接棒家族》便是以一名在非典型家庭成長的女孩作為第一人稱,有三名父親、兩名母親,姓氏在短短的十幾年歲月裡進行過四次更改,在沒有血緣的父母之間變更了七次家庭成員。無論任何人或許皆會直覺且毫不猶豫地將她的背景與悲慘畫上等號,但《接棒家族》卻與「不幸」沾不上邊。
籠統地說,她獲得的愛,前所未有。
親生母親早逝,親生父親再娶後因工作外派遙遠國度,年幼的她選擇了與沒有血緣關係的梨花媽媽生活在日本,姓氏從水戶、相繼成了泉之原、而後以森宮優子與父親「森宮叔叔」共同生活著。
以高中三年級─成人前的最後一年為背景,書寫了這一年的學校生活,所謂「學校生活」是尚未進入社會、學生們專屬的名詞,僅有學子能夠擁有。一旦進了名為「社會」的大門,生活就不再能夠被任何場域統稱,職場、戀愛、家庭…所有東西都會攪和在一起密不可分,因此我們的十七歲總是那麼歷歷在目,過了這一年,大家都似乎必得勇敢地向單純揮別。
過程中穿插了優子在成長階段的其他「關鍵」時刻,包括每一次的升學必伴隨著父母變更,像是說好了一般,在學校轉換的同時,「順便」轉換姓氏,「減少麻煩」。不斷在適應新的父母、新的住處、新的家人的優子,當然也擁有每個年紀會遇到的小小煩憂。可是對她來說,卻沒有一件能夠搬上檯面在升學面談時老師們在等待的那種「煩惱」。生活平凡又快樂,最大的煩惱就是特地買了兩個布丁回家卻都被森宮叔叔獨吞了─「只是過平凡的生活也好像是罪過,這才是我的不幸。」優子心想。
整本書是用優子輕鬆白話的口吻以在森宮家為現在式,記錄了高三這一年。與大多數同學一樣,每天除了溫習課業,也同樣認真參與各種學校活動,當然,也有過那種一夕之間突然被同儕們排擠的困難時刻。
但優子似乎從不曾為此傷神,心情難免沉重,但總能客觀看待、等待時間弭平。
這並不是一本宣揚家世背景複雜的女孩樂觀開朗度日的勵志書籍,相反的,優子給人一種消極的無謂(無畏)感。那種無謂並非與世無爭更絕非憤世嫉俗,而是在確信什麼才是真正重要之前不妄下定論。她的輕描淡寫或許與她在毫無血緣關係的父母們身上得到的更加用心愛護有關。在開學典禮當周天天為她準備象徵勝利的豬排飯、與朋友們產生誤會的日子則是每晚嘗試手作不同口味的餃子(餃子能夠為年輕的學子帶來充沛體力)、準備大考的夜晚十點一定親手端到房間裡的烏龍麵……,食物─日本人一向擅長書寫的客體,如此尋常,往往被拿來隱喻或者作為傳達心意的媒介─在「森宮」優子身上展現了有點刻意而為、卻笨拙莽撞的「父愛」。
『謝謝款待。』
吃完之後,我合起雙手。即使不需要吃,有人願意為自己做宵夜,是一件令人感激的事。
《接棒家族》是一本溫暖的書,讀完之後,心頭有種洗滌過後的清澈感。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或者正被某個人愛著,而自己也曾經、或者正因為某個人的笑容而得到滿足,那麼,美好就能夠傳遞下去。
成為父母之後,未來就是原來的兩倍以上。
每天都有自己的明天,和比自己的明天更重要的明天,太了不起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非必要迷人
非必要迷人
非必要迷人|unnecessary charm 不起眼,但迷人。 非必要,但需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