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辭去了一間補習班固定講師的工作,其實這個念頭,從兩年前的第一堂課就有了。
在這個變化多端的時代,工作項目的性質不停地在轉化、重組、結合,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除了補教業,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發現,我簡直是這個體制內的受害者。
從小成績優異,是父母與師長眼中的模範學生,如此形成的成就感假象,讓我誤以為只要顧好課業成績,其他都不是那麼重要,有些感興趣的事物,也都不值得你花時間去探索與開發。
我一直不認識自己,從而到了今天,才發現,原來人生不是只要拿到班上第一名,你就會快樂,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
最近和學生們講了個笑話,
我去做了MBTI的職業性格測試,結果顯示,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內向者。
學生們瞬時笑成一團,我自己也覺得很懊惱。
就像許多主管都和家長們如此介紹我:
「媽媽/爸爸您好,這位是謝老師,她比較嚴肅一點。」
殊不知,從九年前踏入補教業到現在,從來沒有學生覺得我是一位「嚴肅」的老師,坦白說,我自己也不認為。
對孩子而言,學校與補習班已經充斥著嚴肅的師長,實在沒必要多我一個,一個讓孩子討厭學習的師長。
兩年前擔任這間補習班的講師,班主任與其他補習班主管同樣的在努力控制成本,但坦白說,節省到這種程度,我實在不能接受。
參考書能不買就不買,考卷要印給國三孩子練習,要一面一面計算影印費用,補教業真的是很會使用印表機的行業,老師們的縮印能力,著實讓我眼界大開。
教室電燈能不全開就不全開,更別說冬日裡的教室,即便悶出一整間的二氧化碳,空調也不會因此打開。
希望講師能在教學以外,多多為公司行銷,招攬學生或家長,即便自身經營不佳,問題大到連孩子都感受得到,用不用心,其實很容易察覺出來。
我有時候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尋找一間經營教育大於經營商業的補習班,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不認為教育,一定會和商業牽扯在一起,當孩子沒有興趣跟隨主流的學校教育去學習,因此在課堂擺爛或趴睡時,難道業主沒有選擇,或沒有能力,建議這個孩子的家長,安排他另闢學習道路嗎? 我們真的一定要為了商業經營,硬是將孩子留下,同時用拖延的話術,讓家長心安,甚至是讓家長繼續買單。
即便面試當天承諾,老師只管教學,其他行政事務,一律不用管。
親愛的老闆仍然在成績以外的要求,明示暗示的提醒我,我的價值不能只有如此。
我不明白,傳授知識這項能力,怎麼能和業務能力畫上等號。
這些懊惱,其實在全世界暢銷的教育叢書中,早就有答案,全世界包含台灣的教育環境,一直以來需要更完善的改革,這不單指學校,也包含家長的對於「教育」的思維,是否仍停留在過去,凡是唯有讀書高,孩子未來的價值就等於成績單上的數字。
體制下醞釀出無數的補習需求,導致各大補習班林立,廣告牆上顯示著畢業生優異的榜單,卻不曾將焦點放在如何開發每位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如何幫助孩子找尋適合發展的道路,或甚至開發不同於學校的制式課程,讓更多無法適應體制的孩子,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向與成就感來源。
我相信,學習要學得好,一定要先有興趣,從喜歡,一步步探索前進,或許感覺只停留在喜歡,至少,你會知道,這條道路你沒那麼愛,你能夠馬上轉身再找其他條路。
一切的付出,都不會是浪費時間。
在體制內五大學科當中,找不到興趣與熱情的孩子,人數多到超過你的想像。 我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老實說,對學科以外的事物沒有熱情,是很痛苦的。
我很推薦新手爸媽閱讀肯.羅賓森Ken Robinson的著作,作者具體的剖析智力的開發絕對不能局限於五大學科。
當然,我們都仍須努力,努力讓體制轉換,先改變思維,行為才會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