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是誰?」台灣觀光與自我探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NASA 空拍夜景(圖片來源:NASA
在國外求學、工作、生活的人,絕對碰過天字第一號問題:“Where are you from?” 不曉得大家第一次被問到的時候,反應是否和我一樣:突然愣住,不確定該怎麼回答?

生長在台灣這麼多年,要介紹自己國家的時候居然猶豫了起來——2016年我從上海辭職回台北,就是這樣內心帶著羞愧,秉持認識家鄉的念頭,開始帶 Walking Tour(徒步城市導覽),幾年下來除了帶團也涉足組織營運,累積了一些心得。本文嘗試討論觀光與認同,其實觀光宣傳和自我介紹一樣,要向內探尋自問自答一番,對外才說得清楚、說得引人入勝。
說到日本,你會想到什麼呢?(Photo by Tianshu Liu from Unsplash
說起台灣觀光,很多人拿鄰近的日本相比,確實無論硬體設備、軟體精緻程度,日本有非常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我認為即使台灣在這些已經層面越做越好,追平甚至有朝一日超越日本,也暫時不會像日本一樣成為旅客「專程造訪」的目的地,因為日本在大家心目中有「鮮明且深刻的特色」:內斂、精細、執著,旅客造訪日本,期待欣賞這樣的精神體現在藝伎、武士道、日本料理、乃至於次文化等層面。
「特色」用太多是刻板印象,但用得巧妙能好好刷一波存在感。如果我們想要向不同背景的人介紹自己,就得預設對方對我們的認識=0。好比我們去俄羅斯,人生地不熟,也是靠著旅遊節目、美照 Vlog 等略帶標籤化的第一印象,開始認識這個國家吧?套個行銷溝通常用的漏斗理論:如何建立 Awareness?打開 Instagram 隨手一刷,幾十張旅遊美照唾手可得,憑什麼停下來多看兩眼?憑的就是鮮明的標籤,讓一無所知的旅人,將對目的地的期待具體化。
說到冰島,你會想到什麼呢?(IG上看更多
每個國家歷史背景不同,不是人人都像日本、義大利,憑藉祖產累積高辨識度,那其他國家該如何詮釋自己,建立 Awareness?舉一個例子:冰島氣候嚴寒、位置偏遠,卻靠著規模浩大的造夢工程,從破產谷底翻身成為世界觀光大國。《Game of Throne》、《星際效應》等好萊塢作品都在冰島拍攝,為其自然景觀增添傳奇色彩。電影《白日夢冒險王》更巧妙連結現代焦慮,把冰島塑造成「遠離文明的世界盡頭」,啟發旅客在冰火相依的壯麗景色中思索人生。
冰島活用最引以為傲的自然景觀,透過一連串影視作品的詮釋,為景觀賦予另一層意義,描繪出鮮明的形象:冰島是「遺世獨立、奇幻的」,蘊藏一股超越自我的力量。連不擅長戶外活動的人都想飛去一探究竟,造夢工程無疑是成功的。先撇開冰島政府用多少錢砸出這個形象,他們抓出重點,集中溝通一個形象,反覆強化來營造特色。
那,說到台灣,你會想到什麼呢?(圖片來源:NASA
疫情前台灣透過免簽、轉機等措施降低進入門檻,歡迎盡可能多的人造訪,端出珍奶、夜市等用吃來買通大家的心,是非常好的開始,但我們終究要回答這個問題:「台灣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個性?」,別人才有辦法真正認識我們。
我認為「多元文化」是果,真正的「特色」藏在多元文化背後的成因,與其說「多元」,不如說要有「不拘小節、沒有包袱」的精神,才能成就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我喜歡把國家、城市想像成一個人,在旅程中觀察他的個性從飲食習慣、穿著打扮、街區景觀、移動步調等層面顯現出來,在看似不相關的細節中找出背後一貫的精神。
用同樣的方式觀察,我眼中的台灣是「明快的、冒險的、樂觀進取的」。如果台灣是一個人,他一定不拘小節、沒有包袱、充滿探索精神,整天騎著摩托車在馬路巷弄、山間海邊敏捷地移動,有時停下來買一杯珍奶,哪一家都可以,反正沒有不得違背的千年配方,喝得開心最重要,再彎進佛道共存的廟宇中和眾神說話,信誰都好,心誠則靈。
之前台南國華街登上日本雜誌封面,你認為這張照片表現什麼樣的個性?(圖片來源:BRUTUS
有人換個角度看歷史,有人以血液研究歸納族群組成,有人走訪山林海岸從地貌描繪台灣性格,有人從不同菜色中尋找台灣菜的特色。我自己帶 Walking Tour 時會從自身經驗出發,對比家鄉和國外的生活點滴,凸顯我眼中台灣的「個性」,對台灣 0 認識的旅客可以透過比較基準來理解。
台灣是什麼?有什麼樣的個性?每個人各有詮釋,利用社群媒體雙向互動的特性,從團體協作凝聚共識,或許當我們探究得夠深夠久,答案一定會越來越清晰,我非常期待。

放一些文中提到的延伸閱讀:

我是 Donna 多拿王,歡迎追蹤我 👉🏼 Blog / Facebook / Instagram
請給我一個愛心,我會覺得很溫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台北出生台北長大,難以滿足的溫室小孩。 19歲在紐約探險,23歲在歐洲流浪,27歲在上海見世面, 現在醉心於台灣的山林與海洋,努力實踐數位遊牧的生活型態。 熱衷於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旅行、跳舞、說故事。我不知道要表達多少才會滿足,可能永遠不會滿足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我是台灣人這件事 在國外生存,想要認識一個人往往最先來自他的國家,這不免俗地成為每個人身上掛著的隱藏版名牌,只因眾人的第一句話都是問對方:『你從哪裡來?』 我的身上掛著台灣,這是一個番薯般形狀的島嶼。從母親的子宮誕生,我的父母都來自台灣,我也出生在這裡,無庸置疑地我是台灣人,然後呢?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我是台灣人這件事 在國外生存,想要認識一個人往往最先來自他的國家,這不免俗地成為每個人身上掛著的隱藏版名牌,只因眾人的第一句話都是問對方:『你從哪裡來?』 我的身上掛著台灣,這是一個番薯般形狀的島嶼。從母親的子宮誕生,我的父母都來自台灣,我也出生在這裡,無庸置疑地我是台灣人,然後呢?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台灣人的旅遊實力真的不容小覷,尤其是日韓方面更勝。去築地市場的那天就好幾次聽到台灣口音的中文,幾乎每一天都會擦身而過台灣人,而辨別方式就是道地的台灣腔。旅行時因為在遠方的關係,遇到同鄉的人其實都會格外的感到熟悉、安心,會因為這樣即便不認識也會聊聊天或是分享旅行的一些小事。可能是因為太過平凡的"遇到"
        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台灣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始終是個謎題。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若能夠欣賞到台灣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台灣改觀。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審視台灣。如果此時我們選擇忽略台灣,那後果可想而知。了解清楚台灣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淘汰舊有的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