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多麼動盪的一年。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的情況下,許多行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礙,藝文活動自然首當其衝。有趣的是,今年五月的蘇富比拍賣會,單場落槌總額竟達1370萬美金,是去年同期的五倍之多,更以雙倍的金額創下新的最高價紀錄。翻閱紀錄,這場網路拍賣會,成交率高達96%,近三成出價者是第一次參加網路拍賣參與競標
〈〈蘇富比當代藝術網路拍賣 ,單場落槌總額達1370萬美金突破記錄雙倍〉〉這樣的結果,無疑在藝文圈投下震撼彈,但也讓流連拍賣市場的群眾吃了一劑強心針——在社會因故動盪的時候,藝術市場仍然保持著強勁的生命力與活力。今年許多文章也顯示,藝術投資在這場「全球防疫大作戰」中,更是蠢蠢欲動了起來。當你有一筆得以運用的資金,想讓它有所發揮,在「3-6年不需動用」且「做好功課」的兩個大原則下,不妨參考以下十個理由,給自己一個新的投資體驗。
一、危機入市:現在是藝術品價格的震盪期
在經濟不穩定的時候,人們通常會謹慎地處理現金流。據了解,在這場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期間,無論在藝廊還是私人收藏當中,充斥著不少討價還價的範圍,也就是「更有機會以相對實惠的價格收藏到好作品」。
二、藝術交流平台、藝術基金、藝術投資顧問行業的興起
這段期間,我們發現與藝術投資相關的平台越來越多,廣告也打得越來越足。許多標榜替大家「掌控風險」的藝術品投資顧問平台或是基金大受歡迎,也足以顯示藝術品投資近期在國際上備受重視的程度。以下隨手在網路上搜尋到兩個藝術投資中介,不過,V還是覺得自己做功課的風險小一些....
例如:https://www.withotis.com/ 和 https://www.art-invest.de/en/
三、無可限量的報酬率
四、正在被活化的華人亞洲市場FEAT.台灣
華人藝術家逐漸被世界看見,收藏圈也逐漸和世界接軌。家中長輩假使有收藏字畫的習慣,你可能會發現,怎麼有些入手價格動輒幾十、幾百萬的「名作」,最後價格跌落到慘不忍睹。實際上,台灣收藏圈獨樹一格的計價方式,確實讓許多藏家為「欣賞藝術」之名栽了許多跟頭。當代新興的新銳藝術作品,漸漸與國際市場接軌,進入國際市場,藝術家與藏家們都多一層保障。
另外,從2019就開始有一種說法,認為台灣會是下一個興起的藝術標竿市場,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文化,讓這個地區更容易收藏並接觸一直以來都十分強勢的中國大陸市場,且台灣的頂尖收藏家也一直受到國際藝術市場的重視。
五、法規仍在鬆綁中
除手續費外,許多國家購買、轉手售出藝術品仍會面臨各種不同的稅務問題,而台灣的市場不同,相關的法規並沒有針對喜愛藝術品的藏家出手。你是否聽過長輩談論過房地產「還不需要繳這麼多稅」的美好時光呢?雖然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現在的藝術市場還是美好。
六、市場價格與資訊的透明度越來越高
在過去,我們要了解藝術家、了解作品,除非當面認識藝術家,否則就必須透過藝廊或是掮客,很難確定購買藝術品的時候是否被扒了好幾層皮。現在諸如「Artsy」、「Artprice」、「Artpro」等平台和app都做得十分完善,藝術家資料和拍賣金額也漸趨透明。然而,參觀藝廊也是很重要的,能夠讓我們多了解藝術品的創作過程和藝術家的個性,進一步確立我們的喜好。
七、區域之間仍存在價格差異
就算價格與市場透明,藝術品就和一般商品買賣一樣,在不同國家與區域會形成價差。簡單來說,在日本買村上隆的相關作品和周邊,就是比在台灣或是西方國家更便宜吧!然而,這也是「藝術代理」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八、藝術品牌越來越年輕、越來越親民且普及
潮流藝術一躍進入一級拍賣市場後,藝術品的「稀缺性」漸漸被打破。大量生產的作品和公仔玩具,也能成為拍賣會上的常客,且相關藝術作品越來越年輕化、普及化。比起天價的收藏品,簡單用原價買個公仔放在家裡,待整理更換收藏的時候用雙倍的價格「出清獲利」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有時甚至比一支股票的價格更便宜)。
曾創下當代最高價藝術品的Jeff Koons氣球狗
九、可負擔的好作品有機會釋出
如最開始所述,現在是藝術品價格的震盪期。更準確的說,有時候好作品非要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以你我能接受的價格出現在市場上。舉個離你我比較遙遠但仍十分恰當的例子——今年十月,美國布魯克林博物館史無前例的在佳士得拍賣會上出售自己的館藏,用以支付博物館經營的雜費,其中更不乏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作。
十、改變命運與生活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都希望當那個「慧眼識珠」的伯樂,但只有掌握資訊的才能成為這樣的英雄。還是要三思而後進入這個圈子,畢竟這會影響一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你會因此開始注意到身邊的藝術並猜測它的價值(包括有形的金錢和無形的心靈收穫),甚至你會發現身邊的朋友也漸漸出現和你一樣對藝術收藏樂此不疲的人......而當藝術和生活可以成為投資、進而良性循環獲利,是很容易上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