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

含有「國際化」共 3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台灣近年高呼國際化口號,但是,從教育部大推EMI課程,到國際運動賽事的人名意譯風波,乃至政壇將希特勒與納粹拿來當政治修辭工具,這一連串事件看似無關,實則反映出台灣政府對「國際化」的嚴重誤解:錯把語言表演當成果,卻將文化理解視為可有可無。
Thumbnail
時堂-avatar-img
2025/05/17
這篇分析得很棒!非常認同!也很訝異台灣官方對「國際化」的認識,竟然還停留在三十年前!多年來沒有進步!
葉綠舒-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7
時堂 個人認為,官方並不是不知道OECD與聯合國對「國際化」的定義絕對不是開多少門全英文課、多少人通過英檢與收多少國際生,只是要做出合乎OECD與聯合國定義的「國際化」,他們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所以就一直固守在最容易量化的幾個指標裡。
版權或代理的先買進再賣出,帶動「台灣文學推向世界,在紀錄片、甚至電影方面,似乎也不太有「台灣」這個群體感,CNEX有「華人紀錄片」的企圖,但我猜測是否因為最後的發行端點(以放映螢幕種類來識別),地域或者台灣,從來不是行銷亮點,所以更無助於台灣紀錄片或電影的群體感產生?
Thumbnail
5/5台灣漫遊錄
臺灣國際化程度落後之反思: 從國際新聞關注度、歷史法律理解、語言能力、與外國人互動及對外籍勞工的認知等面向, 探討臺灣在國際舞臺上存在的不足,並呼籲提升語言能力、加強國際理解及重視多元文化尊重。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語言#國際化#文化
雖然很想繼續做法師, 但奈何黑暗天賦太高, 做盜賊才能發家致富! 在前往國際化的路上, 去了一家西門町貓咖。 擼貓擼貓爽了一整天!
這篇文章從一首周渝民的歌曲《熟悉的溫柔》出發,分享作者翻譯歌曲歌詞的過程,並進一步延伸到對2006年偶像劇的回憶與感想。文中穿插了對劇情、角色、時代背景的細膩觀察與個人情感投射,引發讀者共鳴。
近年 SIIR 的補助規章持續進行重大調整,現在 SIIR 不僅是「服務業」專屬的補助計畫,反而可能對「資訊業」或「製造業」的公司更為有利!本篇文章將分析 114 年 SIIR 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的補助方向變化,讓需要申請 SIIR 的讀者可以針對性調整計畫書內容,制定過案率更高的補助申請策略。
Thumbnail
嘿,你有聽過「我希望整體設計可以再國際化一些」這句話嗎?
Thumbnail
狙擊王-avatar-img
2025/02/08
或者加入「阿肚仔」開會與互動,有能有國際感覺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應當要去認識到更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與價值體系,並在這之中學習並檢討自身的不足。從各式各樣的角度去交叉與重新評估自己能夠接受什麼、不接受什麼。而絕非簡單地全盤接受一套--如「美國就是對的」、「歐洲就是對的」、「中國就是對的」這樣的--官方價值就叫做國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