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分類 (一)股票型ETF、(二)債券型ETF、(三)期貨型ETF
台灣的ETF我歸納出三大類型: (一)股票型ETF、(二)債券型ETF、(三)期貨型ETF
股票型ETF
我們先了解股票型ETF追蹤的指數,我認為有三大類型:
- 指數型: 依照股票市值大小為成分股依據,無人為介入選股。
例如0050元大台灣50,成分股市依市值前50大公司作為選股依據,沒有人為挑選。
- 策略型: 依照特定指標篩選成分股,有人為介入選股。
這個是上一集留下來的伏筆,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回到上一集複習。
例如0056元大高股息,從市值前150名的公司,預測出有高配息的公司,這個預測就是有人為介入影響選股結果。
立即閱讀: 最近ETF在紅什麼? EP01: 指數與大盤
再舉一個00692富邦公司治理100,追蹤公司治理100的指數,選股方式為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前 20% 作為成分股主要篩選條件,再經過流動性、淨值、稅後淨利、營收成長率等指標逐步篩選出來的100家公司,這麼多規則的人為篩選影響選股結果,我認為屬於策略型指數。
指數型與策略型誰好誰壞?我個人認為沒有對錯,像我是很認同00692富邦公司治理100的選股模式,但是上市時間不久,無法判斷此種選股方式是否能長期跑贏或貼近大盤走勢,所以我還在觀望中。期待00692富邦公司治理100後續表現。
- 槓桿型: 依據指數的漲跌有倍數性或反向性的漲跌幅。
我是不建議長期持有,因為槓桿型會持續產生費用,從ETF的淨值中不斷扣除。使用槓桿型可作為短期避險的一種工具。
債券型ETF
我們常聽到的美債就是美國債券,債券用文言文表達的意思是:向投資者借款的憑證,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
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政府或企業向投資者借錢,而產生的憑據。這個憑據會註明利息與發放頻率及拿回借款的時間。
因此債券的重點為:
- 對象:公債(政府發行)、企業債(企業發行)
公債是發行量大、流通性好,因此也是我在投資配置的重要角色。
- 債券利率:借款期間提供的利息與配息頻率
- 發行年限:債券可兌換本金的時間,我分為短期、中期與長期。
我們用生活化方式來說明:
今天王小明因為想要擴廠生產更多的產品,希望擁有更多資金可以調度,因此向你提議了:
每半年可以領到借據面額的5%利息,這就是債券利率。
2年後的今天可以憑借據拿回當初的借款,這就是發行年限。
你可以把王小明換成政府或是企業。
此外,你跟銀行申請信用貸款,銀行會評估信用與還款能力,作為利息與放款額度的依據。
如果你的信用不好,銀行會調高你的貸款利息、調低放款額度。
債券也是一樣的邏輯,假如你跟王小明很熟,所以才會知道了他經營的公司營運情況,才會考慮幫他一把,這就是信用問題。
如果今天一個不熟悉的對象,借錢之前我們也會從公司經營狀況調查、財報可靠性或找尋金融機構的評鑑結果,作為是否願意幫助的評斷。因此債券市場中,有很多金融機構會對債券做等級分類。
期貨型ETF
期貨型ETF主要分成商品與期信。
商品可以是黃金、石油、大豆等,也有槓桿的機制。
期信在台灣最有名的是富邦VIX,這檔我也不建議長期持有,也與槓桿一樣會持續產生費用從ETF的淨值扣除。
股市vs債券
以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TLT)為舉例,長期的趨勢也是成長。但與股市不一樣的地方在於2008年金融海嘯與2020年的武漢肺炎疫情,當股市快速下跌的時候有大幅度的上漲。
藍綠色是美國整體股市VTI;紫色的是美國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TLT。
以上圖為範例,可以看出在股市比較樂觀的時候,股市的漲幅比較快速。但股市比較悲觀的時候,債券就會有大的漲幅。雖然債券與股市都是向上發展,但是債券漲幅沒有比股市來得多。所以我的投資配置會搭配適量比例的債券,在比較悲觀的股市中能比較少的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