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聊音樂】輕描淡寫的Blue(Miles Davis:Miles)
方格精選

【喝咖啡聊音樂】輕描淡寫的Blue(Miles Davis:Mile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連續下了多天的雨,濕冷的冬天,除了日照不足以外,冷風帶著水氣刺骨的感受,使得這個冬天更令人不想踏出戶外。

由於最近花許多時間籌備、製作線上課程,雖然依舊喝著咖啡,也聽著音樂,但就是「咖啡歸咖啡,音樂歸音樂」,兩者未必迸出什麼火花,也未必有閒情逸致投入一個時段來撰寫文章。

不過,我仍然本能地知道,如何在陰濕的冬天裡,手握一杯暖暖的咖啡,在這不上不下的心情裡,應該聽什麼專輯: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Miles》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Miles》

Spotify聆聽。
AppleMusic聆聽。

傳奇爵士小號演奏家Miles Davis,最經典的莫過於他在1950年代的五重奏組合。這張《Miles》,錄製的時間有點尷尬,因為他與老東家「Prestige」的約還剩下一年,而哥倫比亞公司在新港爵士音樂節聽到Miles Davis的優異表現,便急著想與他簽約。

想當然條件更好,只是原先與「Prestige」的約還未到期,因此Miles Davis說服哥倫比亞公司與Prestige取得協議,在1956年錄製四張專輯,好聚好散。這就是Miles Davis傳奇的「馬拉松錄音」作品,總共四張:《Workin'》、《Cookin'》、《Relaxin'》、《Steamin'》。而這些專輯,要到與Prestige的約到期後才能發行。

雖然很多人說是「馬拉松錄音」,但也不那麼拚,畢竟還是在1956年五月11日與十月26日兩天錄製。不過,只用兩天就錄下了四張專輯,而這四張專輯並未因為時間緊迫而粗製濫造,反而成為史上不可動搖的經典!

雖然Miles Davis的這張《Miles》,是哥倫比亞公司協助創立的Miles Davis五重奏所錄製的第一張專輯,但其光芒卻反而被「馬拉松錄音」系列專輯蓋過。不過我認為,這張《Miles》整體呈現出更為冷靜的基調,喜歡Miles Davis冷酷吹奏的樂迷,應該會喜歡。

尤其是第一首〈Just Squeeze Me〉、第二首〈There Is No Greater Love〉,Miles Davis標準的「弱音器」小號演奏,鼓手Philly Joe Jones的鼓刷果然有別於喧鬧的伴奏,為整張專輯增添了靜謐的氛圍。

聽說Miles Davis就是看上Philly Joe Jones的鼓刷功力,才找他組團。在那之前,Philly Joe Jones還曾與Tony Scott合作一陣子(Tony Scott就是上一篇文章當中去玩日本音樂的爵士豎笛演奏家。)

在〈Just Squeeze Me〉當中,John Coltrane的吹奏稍微吹得危險,還有點破音,但這是非常有識別度的音色。聽說原本Miles Davis想找Sonny Rollings組團,後來因為Sonny Rollings暫時引退而作罷,而與John Coltrane的合作卻也創造了無數經典。

〈There Is No Greater Love〉則省略了John Coltrane,更加冰冷。開頭鋼琴的前奏,雖然有點迷幻,但小號一進來切入主旋律,原來這又是標準的Miles Davis式的抒情風格。在樂曲結尾時,小號的那一句收尾,又短又美,畫上寧靜的句號。

就算是第三~六首比較輕快,仍然維持冷調,他們並不把音符彈滿,而是盡可能地留白,讓我們能更清楚地聽到獨奏的表現。

特別的是第五首〈The Theme〉,是Miles Davis創作的經典曲目之一,不過這個版本開頭齊奏完後就開始由低音提琴即興,在一般的演奏順序上來說較不尋常(通常低音提琴即興會在倒數第二個,也就是鼓手之前)。

〈The Theme〉也很常被其他樂團拿來演奏,其旋律的特殊,通常被拿來當作樂團演奏結束的暗示。Miles Davis也在這首當中把「弱音器」拿掉,吹出較為響亮的音色。

這張專輯,不管怎樣聆聽,始終感覺蒙上一層霧,就如封面給人的感覺一樣,昏暗冷調。而憂傷也淡淡,喜悅也淡淡。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6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位樂手的音樂造詣不在話下,卻不讓技巧成為封閉內心的障礙。他們不僅聆聽彼此的即興樂句,還能聽懂樂句的意境,彼此給對方足夠的留白。讓萬物擁有自己的個性,又毫無矛盾地共存,可見深知禪的絕妙三昧。
這張《Head Hunters》成功是有原因的,專輯中所使用的電鋼琴與效果器所疊加起來的複合節奏與律動,再加上放克味道極重的電貝斯與鼓點,在古典與爵士的學理上都是極高層次的探索。
Maisky在音樂會上征戰無數,演奏過數百次輝煌磅礡的協奏曲,但他卻常常回過來演奏小品。這次的俄國藝術歌曲改編為大提琴,在在顯示出Maisky對於細膩音色的雕琢功力。
除了編寫出來的部分讓人驚艷,要怎麼讓薩克斯風的部分留白,完全交給Stan Getz即興?而Stan Getz在首次與這樣前衛的創新作品合作當下,又要如何迅速理解作曲家所冀望的情感與音樂張力?無論如何,這張專輯已經成為經典,兩人的絕妙合作傳為佳話。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
這三位演奏家,在絕佳默契之下,為我們演奏一首又一首獨具風味的樂曲,彷彿在風吹沙與海市蜃樓之間,發現了荒漠中頹圮的牆垣之下,仍然有一珠甘露,像是寶石般珍貴、閃閃發亮。
每位樂手的音樂造詣不在話下,卻不讓技巧成為封閉內心的障礙。他們不僅聆聽彼此的即興樂句,還能聽懂樂句的意境,彼此給對方足夠的留白。讓萬物擁有自己的個性,又毫無矛盾地共存,可見深知禪的絕妙三昧。
這張《Head Hunters》成功是有原因的,專輯中所使用的電鋼琴與效果器所疊加起來的複合節奏與律動,再加上放克味道極重的電貝斯與鼓點,在古典與爵士的學理上都是極高層次的探索。
Maisky在音樂會上征戰無數,演奏過數百次輝煌磅礡的協奏曲,但他卻常常回過來演奏小品。這次的俄國藝術歌曲改編為大提琴,在在顯示出Maisky對於細膩音色的雕琢功力。
除了編寫出來的部分讓人驚艷,要怎麼讓薩克斯風的部分留白,完全交給Stan Getz即興?而Stan Getz在首次與這樣前衛的創新作品合作當下,又要如何迅速理解作曲家所冀望的情感與音樂張力?無論如何,這張專輯已經成為經典,兩人的絕妙合作傳為佳話。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
這三位演奏家,在絕佳默契之下,為我們演奏一首又一首獨具風味的樂曲,彷彿在風吹沙與海市蜃樓之間,發現了荒漠中頹圮的牆垣之下,仍然有一珠甘露,像是寶石般珍貴、閃閃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