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謝朋友對於十二夜2的贊助與支持,也因為她我才有機會去觀看。看完後心中有滿滿的感動與不捨,回到片尾,收容所工作人員期許未來有一天收容所是空的,就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犬行為科學”專家所說:「貓狗進來幾天或幾週就能找到新家,這才是我們所期望的,畢竟收容所是一個中繼站而非終點站。」
還記得2013年的紀錄片《十二夜》實地記錄在收容所裡的流浪狗生命最倒數12天的「血淚過程」,那樣的畫面卻也震驚了社會大眾,令許多人留下心理陰影。7年後導演Raye乘載著4,941位贊助者的期待推出續集《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第二集從人與流浪動物的因果關係切入,記錄這7年來的變化,但或許是第一集給人的印象太深刻,還是有不少人以為續集是「恐怖片」。
導演Raye:「有粉絲跟我們說,他們很願意購買周邊來支持我們,但是就是不想看片,或是有人買了票卻不進場。可是我們希望的是觀眾能看進去,進而對他們產生影響,這才是這部片的價值所在。」
2017 年 2 月「流浪動物零撲殺」的政策正式上路,在政府缺乏配套措施零安樂的狀況下,造成動物收容所出現了流浪貓狗爆量的情況,捕捉並照護的動物數量遠大於被收養的動物數量,使得動物們沒有空間好好生活造成壓力而互相攻擊,促成導演 Raye拍第二集 ,將「流浪動物無限繁值」、「放養觀念難改:流浪動物源頭不減」、「收容所超載:6000隻乘載量的收容所被迫擠進7萬隻動物」問題拍出來。
流浪動物的出現與生存都與我們習習相關,我們立法決定了牠們的生,但卻沒有讓牠們好好生存下來的空間,最後,導致這些流浪動物的苦。你的一念,決定流浪動物的「人生」。
《十二夜 2》就是要告訴我們從結紮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減少買賣,增加領養,建立良好的動保觀念從教育開始紮根,也許目前還看不到成效,但以長遠的眼光來看絕對是值得的。這7年來動保的各界夥伴仍然堅守崗位,台灣之心協會「下鄉絕育」;相信動物協會「地毯式普查」結紮計劃,各協會志工挨家挨戶到社會角落宣導飼主責任,免費協助寵物晶片登記、結紮,此外,也和愛心媽媽合作,提高執行效率。
導演Raye 與團隊耗時3年,走入全台11個縣市,以及日本、美國和奧地利等動保配套先進的國家,探究流浪動物問題發生源頭。其中奧地利薩爾斯堡一間動物收容農場令她印象特別深刻,「因為那裡已經沒有流浪狗了,所以收容的是各種可能因為受傷,或是退役的賽馬、觀光驢騾等農場動物。」收容農場每年會為青少年辦2天動物體驗祭,有各種課程安排,也有劇場互動,置入了許多教育元素,動物不只在這裡安養天年,牠們的存在也多了一層教育意義,而像草泥馬、驢子等較溫馴的動物甚至就在路上隨意自在行走,令Raye眼界大開的同時也很感慨及落寞。「台灣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到?我們跟動保觀念先進的國家真的差100年以上嗎?」
事實上在台灣也有團體努力經營,像是高雄燕巢收容所就推廣了「讓愛流動」體驗課程,還舉辦「來去收容所住一晚」夏令營,透過孩童教育,藉此影響家人以領養代替購買寵物,盼能夠透過鏡頭的呈現,讓更多單位看見並一同為動保努力。
另外在片中出現的「吹狗螺音樂生活節」是全台第一個走進高雄燕巢動物保護關愛園區動物收容所舉辦的音樂節,日前在經費拮据下仍竭力舉辦了第二屆,帶入許多Raye在奧地利看到的經驗,Raye有感而發表示:「你以前印象裡的收容所就是黑黑、髒髒又很臭,不得已才會去的地方,但原來收容所也可以是一個歡樂的所在,在很多人努力下,可以看到與100年的距離已經在拉近。」導演說:「收容所常是在很偏僻的地方,甚至連導航都找不到,因而大大減低民眾想前往領養流浪動物的慾望。」導演回想先前在奧地利參加的「青少年夏日動物體驗祭」,收容所搖身一變成了大家製造快樂回憶的地方,她說:「吹狗螺讓她感受到同樣的感動。」
為《十二夜2》配音的吳念真也被電影暖到,希望透過電影,觀眾都能學會如何盡己之力幫助流浪動物:「沒有人能包山包海做全部的事情,但每個人都出一點點力量,這個能量就變得很大了。」
最後,導演很感謝在拍片的過程當中,有許多人的幫忙與協助,還提及其中有家平面媒體「鏡週刊」特別為《十二夜2》做了4次專訪,真的是讓導演Raye感念在心。
總之《十二夜2》真的不恐怖哦!大家不要再等啦!趕快把握場次進戲院支持~~
#結紮不放養
#續集真的不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