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美美和阿靜在同一個機構的不同單位上班,因為公司流動率低,同事大多年齡偏高,所以年紀相近的二人談得來,成了可以傾訴心事互吐苦水的朋友。再加上一次的職場高層角力事件,兩人被劃入改革派的黑五類,增添一層和其他同事間都沒有的革命情感,更加深了彼此的關係。
美美個性開朗,做事謹慎仔細,善於傾聽後提供分析建議。在工作閒暇之餘的玩樂場合,是可以提供意見,但也可以配合大多數意見的人。對美美來說,重點是「大家在一起開心」而不是一定要做些什麼或吃些什麼。
阿靜個性也開朗,熱情積極,年長美美三歲,生活經歷豐富,所以在待人處事上比起美美是更圓滑些。雖說如此,但阿靜是屬於積極提出建議,並且是會堅定自己意見的人。
美美生日快到了,離職的同事傳了訊息問美美生日當天有沒有活動,晚上要不要一起吃飯。正巧這時候阿靜也傳來了訊息,問美美「生日當天有安排嗎」。美美心想大家都認識,也好久沒碰面,要不就約一起吃飯吧。於是回復阿靜「那天晚上有空嗎?一起吃飯吧!」。
阿靜回撥電話說了「不可能」三個字!阿靜表示當天晚上已經有約。美美聽著,知道阿靜那約會是例行事項可以調整的,試著說服阿靜,可以早一點吃飯早一點離開。但阿靜還是堅持「不可能」。原來阿靜只是要問美美當天有什麼慶祝,不是要約碰面。
電話掛上後,美美感覺不開心,想著大多數時候都是美美在配合阿靜。為什麼阿靜一點都沒辦法協調,連美美的生日也這樣。美美越想越多,越想越不開心。
當「不可能」三個字一直重複出現在美美腦海、美美耳裡、美美心底的時候,裂痕就出現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對立的反面,是「共榮」:《黑日》突破了這種敵視與相持,而在香港人的價值觀中尋找一種共同的特質,而這種特質最終用最溫柔的方式,由一個身處於漩渦中的、幾百萬分之一的文學家所訴出,而成為了香港局勢最明亮而清晰的鏡子。
Thumbnail
很多戀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絆絆,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爭吵,如果沒有能及時解決問題,時間久了感情自然會容易受到影響。當兩個人的感情出現裂痕,該怎麽去修複?如果覺得這段感情還是值得挽回,如何才能讓兩人的感情恢複如初? 學會平衡關系 想要修複完全破碎的感情,就要學會尊重對方。讓兩個人的關系平衡
Thumbnail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和姊姊的關係不是很好,與其說是家人,我們更像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我們不講心事,不聊生活過得怎麼樣,於我而言,她的存在只讓我知道了:「喔,我有一位比信任朋友還不親的親姊姊」。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甚至好長一段時間沒認真想過,直到那一次姊姊主動和我開口說話,我們的關係才有了轉變。
Thumbnail
繼上一篇〈天猶未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再來是我開始關心一些社會議題的始末。說也奇妙,轉折點一樣是在大學、還信仰神壇上的國民黨的時候。想想或許是因為人在臺北,離了家更容易接觸到同溫層外的資訊(嗯對我很宅),而當時Facebook亦在臺灣興起的緣故,意外地成為轉變的契機。
因為對精神疾病的誤解、排斥、謾罵,甚至是不肯接受,導致當精神出現問題,而壓力的調節開始失去控制,終於來到情緒最高最高,再也不能承受的最高點時,或許悲劇,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 對於加害者的家屬,尤其是父母而言,如果他們的孩子不是在遭受虐待(無論肢體、言語都是),抑或父母長期失和、爭吵辱罵的環境下長大,
Thumbnail
婆婆說她的孩子中就目前照顧她的這個兒子最沒有成就 我半開玩笑跟她說,不少父母孩子很有成就,但生病時沒幾個回來探望,這樣的成就是妳要的嗎? 再多的成就,都比不上家庭關係的破裂 婆婆後來也開懷了,原來內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對立的反面,是「共榮」:《黑日》突破了這種敵視與相持,而在香港人的價值觀中尋找一種共同的特質,而這種特質最終用最溫柔的方式,由一個身處於漩渦中的、幾百萬分之一的文學家所訴出,而成為了香港局勢最明亮而清晰的鏡子。
Thumbnail
很多戀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絆絆,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爭吵,如果沒有能及時解決問題,時間久了感情自然會容易受到影響。當兩個人的感情出現裂痕,該怎麽去修複?如果覺得這段感情還是值得挽回,如何才能讓兩人的感情恢複如初? 學會平衡關系 想要修複完全破碎的感情,就要學會尊重對方。讓兩個人的關系平衡
Thumbnail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和姊姊的關係不是很好,與其說是家人,我們更像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我們不講心事,不聊生活過得怎麼樣,於我而言,她的存在只讓我知道了:「喔,我有一位比信任朋友還不親的親姊姊」。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甚至好長一段時間沒認真想過,直到那一次姊姊主動和我開口說話,我們的關係才有了轉變。
Thumbnail
繼上一篇〈天猶未光: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再來是我開始關心一些社會議題的始末。說也奇妙,轉折點一樣是在大學、還信仰神壇上的國民黨的時候。想想或許是因為人在臺北,離了家更容易接觸到同溫層外的資訊(嗯對我很宅),而當時Facebook亦在臺灣興起的緣故,意外地成為轉變的契機。
因為對精神疾病的誤解、排斥、謾罵,甚至是不肯接受,導致當精神出現問題,而壓力的調節開始失去控制,終於來到情緒最高最高,再也不能承受的最高點時,或許悲劇,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 對於加害者的家屬,尤其是父母而言,如果他們的孩子不是在遭受虐待(無論肢體、言語都是),抑或父母長期失和、爭吵辱罵的環境下長大,
Thumbnail
婆婆說她的孩子中就目前照顧她的這個兒子最沒有成就 我半開玩笑跟她說,不少父母孩子很有成就,但生病時沒幾個回來探望,這樣的成就是妳要的嗎? 再多的成就,都比不上家庭關係的破裂 婆婆後來也開懷了,原來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