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現代詩。跟父親溝通的結果──潘雲貴〈一場戰爭爆發在我與你的海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去念書,不是要你把外面東西都帶回來!』
你的巖漿熾烈滾燙,漫向我和你有別的膚色
我不輸出解釋也沒喊出疼,哭泣不再是必需
你無法再覆蓋我的腳丫,我已不是你可控制的替身

──潘雲貴〈一場戰爭爆發在我與你的海域〉


跟自己父母親溝通、協商,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因為在長輩對晚輩的相處關係中,要以對等的方式談話,對長輩來說,可能是一種違逆倫常的舉措,要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並不容易。這首詩就表現出這種父子女的互動情況。

這首詩初看時覺得還好,讀到中後段時開始打動我。細究原因,或許是因為對話對象精準,寫法有刻意營造音韻之美,但又是使用很尋常的「你的我的」語言。

不過,為了要符合台北主題,在詩中突然看見一個很精準的「台北」,還是會讓我稍微出戲,但在這主題之下,似乎在所難免(思考)。


★創作螢光筆★

  • 音韻效果:重複出現一些語句,即便是很簡單的那種,就可造成雜沓反覆的音韻效果。像是整首詩中,「你的我的,我的你的」。
  • 套用一種象徵模式就好,造出以此為基準的世界觀。
  • 對話對象鎖定在一人的好處是,情感也會精準流出。


作品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2th/C1.pdf

作品:〈一場戰爭爆發在我與你的海域〉
作者:潘雲貴
屆數獎項:第22屆 臺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原文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凱 Mukai的沙龍
19會員
54內容數
以解析文學獎作品為主,我較關注有助於創作的部分,例如,可以從作品中學習到寫作技巧或創作者心法。偶爾會從讀者端來看作品,但重點是在創作者如何創作。 因此,會一定程度省略一般詮釋、賞析、簡介等,屬於介紹,或個人心得感受的分享。
木凱 Muk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5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2021/06/05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Thumbnail
2021/06/02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2021/06/02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2021/05/17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Thumbnail
2021/05/17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提到最近整理資料時發現自己高一寫的古文仿作,分享到家中群組後跟爸爸有了一段互動,令我再次感受到書寫具有召喚情感與記憶的非凡能力。這次想再記錄另一段我發現的記憶,寫於高一申請人社營的自傳。 表達   綜合以上兩項技能*,而將之表現出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管是用文字或影像,而最簡單的方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提到最近整理資料時發現自己高一寫的古文仿作,分享到家中群組後跟爸爸有了一段互動,令我再次感受到書寫具有召喚情感與記憶的非凡能力。這次想再記錄另一段我發現的記憶,寫於高一申請人社營的自傳。 表達   綜合以上兩項技能*,而將之表現出來,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管是用文字或影像,而最簡單的方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這樣的書寫真能解憂,從自己的故事寫起,文字成了知己。──〈作者序〉 在那篇敘事書寫中,我再次看見父親和自己,那仿佛是另一種重逢。──〈作者序〉 有時候,我們只是希望被了解。透過書寫,可以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你被自己了解。──〈作者序〉 前幾次搬家,只是一次又一次搬著家當,對著房東仰望;後兩次搬家
Thumbnail
有趣的是,家庭之間的彼此互凝視,明明是同一個人,卻在不同的成員、關係之間有了不一樣的側影。
Thumbnail
有趣的是,家庭之間的彼此互凝視,明明是同一個人,卻在不同的成員、關係之間有了不一樣的側影。
Thumbnail
我一直認為書寫家人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有時我們距離家人太近,近到將對方的優缺點囫圇吞棗的嚥下,逕自在體內攪和成一團難以分辨、五味雜陳的不明糊狀物。有時我們距離家人太遠,遠得足以擺出冷眼看著那張深刻烙印在腦海中的臉孔,張揚著陌生的神情語態。該如何下筆勾勒家人的輪廓,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Thumbnail
我一直認為書寫家人是件相當困難的事。有時我們距離家人太近,近到將對方的優缺點囫圇吞棗的嚥下,逕自在體內攪和成一團難以分辨、五味雜陳的不明糊狀物。有時我們距離家人太遠,遠得足以擺出冷眼看著那張深刻烙印在腦海中的臉孔,張揚著陌生的神情語態。該如何下筆勾勒家人的輪廓,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Thumbnail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Thumbnail
二月尾的落山風  刮的整塊島嶼  蒸騰  斷裂    並冒著硝煙 夢裡的槍尾刀帶不走藏身於田野間的靈魂    那日頭白白無歲月靜好   無文字   也無鳥仔鳴 從這裡遷移到那裡   為生存且聾且啞   我們只能辯解詩的韻腳   卻不能成賦   為此  依然想你
Thumbnail
二月尾的落山風  刮的整塊島嶼  蒸騰  斷裂    並冒著硝煙 夢裡的槍尾刀帶不走藏身於田野間的靈魂    那日頭白白無歲月靜好   無文字   也無鳥仔鳴 從這裡遷移到那裡   為生存且聾且啞   我們只能辯解詩的韻腳   卻不能成賦   為此  依然想你
Thumbnail
在長輩對晚輩的相處關係中,要以對等的方式談話,對長輩來說,可能是一種違逆倫常的舉措,要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並不容易。
Thumbnail
在長輩對晚輩的相處關係中,要以對等的方式談話,對長輩來說,可能是一種違逆倫常的舉措,要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並不容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