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異獸奇珍考》撿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撿角】

天圓地方,樑柱成雙,屋若無角,神鬼難幫。在台灣人都知道這段歌謠的年代家家戶戶拜拜時,都會「撿角」,就是在每個屋角擺放一枚壹角硬幣,獻給那些無牌、無廟、無俸祿的 後補神(註)。後來壹角硬幣停止發行,這些後補神也不知其去向,聽說多淪為餓鬼。

註:「後補神」算是等級最低的神,雖說是候補,但其實連神也不是;據說他們在世都是行善積德之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初一的沙龍
819會員
322內容數
你從沒看過的台灣妖怪,就在你身邊的傳說,快來看看!那些曾經存在,卻不被知曉的奇聞軼事。
初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27
學識淵博,無所不知,據說看過的書有五台貨櫃卡車之多,因吐出的舌頭長短可斷人吉凶(註),所以人們只希望他吐出舌頭,不要說話。頭上的書藏有世界所有考卷之解答。
Thumbnail
2022/09/27
學識淵博,無所不知,據說看過的書有五台貨櫃卡車之多,因吐出的舌頭長短可斷人吉凶(註),所以人們只希望他吐出舌頭,不要說話。頭上的書藏有世界所有考卷之解答。
Thumbnail
2022/09/14
日治時代的大稻埕公學校, 有位老師叫做黃次郎, 家裡有個傳了七代的錦盒。 黃家歷代祖先臨死之前, 都會傳下這個錦盒, 並叮囑千萬不能打開。 次郎有天夜裡,喝了很多酒, 等老婆孩子都睡了,偷偷打開盒子。 一陣煙霧散去後...
Thumbnail
2022/09/14
日治時代的大稻埕公學校, 有位老師叫做黃次郎, 家裡有個傳了七代的錦盒。 黃家歷代祖先臨死之前, 都會傳下這個錦盒, 並叮囑千萬不能打開。 次郎有天夜裡,喝了很多酒, 等老婆孩子都睡了,偷偷打開盒子。 一陣煙霧散去後...
Thumbnail
2022/09/02
住梨山的陳婆回憶道。小時候晚上睡不著在房間裡聽廣播。忽見窗外院子有亮光,便去窗邊看看。那不是月光,一隻白色孔雀站在樹上。 正用鳥喙梳理羽毛,因為全身太過雪白,瑩瑩發光。陳婆跑到院子,也許是腳步過於大聲。白色孔雀回頭望了陳婆一眼,馬上飛走...
Thumbnail
2022/09/02
住梨山的陳婆回憶道。小時候晚上睡不著在房間裡聽廣播。忽見窗外院子有亮光,便去窗邊看看。那不是月光,一隻白色孔雀站在樹上。 正用鳥喙梳理羽毛,因為全身太過雪白,瑩瑩發光。陳婆跑到院子,也許是腳步過於大聲。白色孔雀回頭望了陳婆一眼,馬上飛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台灣中元節習俗(搶孤、普渡、放水燈、祭拜) 搶孤: 「搶孤」是台灣傳統的民間活動,通常在節慶或廟會中進行,參加者會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爭搶一個放在高處的「孤」,這個「孤」通常是一個裝滿香火和祝福的物品。這項活動常見於農曆七月或其他重要的節日,目的是祈求安、健康和好運。
Thumbnail
大家在看媽祖出巡時,是否曾好奇為什麼千里眼、順風耳將軍為何後腦會垂著一長串黃色或黃白相間,猛的一看像是啦啦隊彩球(?),還會隨著將軍身體擺動掉落的長紙條呢? 那當然不是啦啦隊彩球,那是一種叫篙錢的紙錢。
Thumbnail
大家在看媽祖出巡時,是否曾好奇為什麼千里眼、順風耳將軍為何後腦會垂著一長串黃色或黃白相間,猛的一看像是啦啦隊彩球(?),還會隨著將軍身體擺動掉落的長紙條呢? 那當然不是啦啦隊彩球,那是一種叫篙錢的紙錢。
Thumbnail
農曆的鬼月最常聯想到的相關神明,一定有城隍爺 城隍爺是城市的守護神,有人會誤會城隍廟是陰廟其實誤解 城隍廟不是陰廟喔,只是城隍爺祂掌管守護陰陽兩界。 讓我們來了解城隍爺的一些神知識吧
Thumbnail
農曆的鬼月最常聯想到的相關神明,一定有城隍爺 城隍爺是城市的守護神,有人會誤會城隍廟是陰廟其實誤解 城隍廟不是陰廟喔,只是城隍爺祂掌管守護陰陽兩界。 讓我們來了解城隍爺的一些神知識吧
Thumbnail
農曆過年期間,台灣人有到廟宇燒香拜神祈求庇佑的習俗。不少宮廟因聲名遠播,吸引大量信眾前來參拜,甚至還須交通管制。人流一多也會吸引大官、政客過來「接地氣」,擴大群眾基礎,所以中央與各地方的官員、民意代表拜廟祈福的新聞,總是充斥媒體版面。而廟宇搶頭香、求發財金,以及首長發紅包、抽國運籤則成為每年春節的風
Thumbnail
農曆過年期間,台灣人有到廟宇燒香拜神祈求庇佑的習俗。不少宮廟因聲名遠播,吸引大量信眾前來參拜,甚至還須交通管制。人流一多也會吸引大官、政客過來「接地氣」,擴大群眾基礎,所以中央與各地方的官員、民意代表拜廟祈福的新聞,總是充斥媒體版面。而廟宇搶頭香、求發財金,以及首長發紅包、抽國運籤則成為每年春節的風
Thumbnail
傳統華語文社會的習俗上,民眾會燒紙錢給未知世界的神、祖先,認為燒越多表示提供越多財務支持,進而得到保佑。 但現代不少民眾不會燒太多紙錢,為何會這樣?
Thumbnail
傳統華語文社會的習俗上,民眾會燒紙錢給未知世界的神、祖先,認為燒越多表示提供越多財務支持,進而得到保佑。 但現代不少民眾不會燒太多紙錢,為何會這樣?
Thumbnail
認真說起來,台灣人與神明之間的關係,可能比西方宗教裡,人與神的關係還要來得平等。
Thumbnail
認真說起來,台灣人與神明之間的關係,可能比西方宗教裡,人與神的關係還要來得平等。
Thumbnail
天圓地方,樑柱成雙,屋若無角,神鬼難幫。在台灣人都知道這段歌謠的年代家家戶戶拜拜時,都會「撿角」,就是在每個屋角擺放一枚壹角硬幣,獻給那些無牌、無廟、無俸祿的 後補神...
Thumbnail
天圓地方,樑柱成雙,屋若無角,神鬼難幫。在台灣人都知道這段歌謠的年代家家戶戶拜拜時,都會「撿角」,就是在每個屋角擺放一枚壹角硬幣,獻給那些無牌、無廟、無俸祿的 後補神...
Thumbnail
祖先牌位起源於宗廟祠堂, 它的初衷來自孔子《孝經》提到- 『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台灣宗祠裡祖先牌位的排列, 通常遵循”左昭右穆”的制度, 沿用至家中神位供奉的祖牌….. 堂號又名『郡號』, 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 是祠堂名稱也是每個姓氏發源地代號........
Thumbnail
祖先牌位起源於宗廟祠堂, 它的初衷來自孔子《孝經》提到- 『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 台灣宗祠裡祖先牌位的排列, 通常遵循”左昭右穆”的制度, 沿用至家中神位供奉的祖牌….. 堂號又名『郡號』, 主要用於區別姓氏、宗族或家族, 是祠堂名稱也是每個姓氏發源地代號........
Thumbnail
常常會發現在你我生活周遭的環境中, 有著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牌位』林立, 諸如神明、碑石、靈位、祖先、先賢祿位、超渡、臨祭、長生、消災等等, 這些牌位有些是新立的、更多的是早年豎立的, 這麼多的各類牌位豎立在民間, 阿曹師相信前人立牌自有它的存在必要….. 這些牌位一旦被〝人為〞的『豎立』後...
Thumbnail
常常會發現在你我生活周遭的環境中, 有著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牌位』林立, 諸如神明、碑石、靈位、祖先、先賢祿位、超渡、臨祭、長生、消災等等, 這些牌位有些是新立的、更多的是早年豎立的, 這麼多的各類牌位豎立在民間, 阿曹師相信前人立牌自有它的存在必要….. 這些牌位一旦被〝人為〞的『豎立』後...
Thumbnail
新竹某地有個奇人,職業是撿錢,此人什麼都不幹,光靠撿錢家境富裕。撿的也都是些稀鬆平常的東西,諸如零錢、發票、超市折價券、點數券。但數量之多令人匪夷所思。不過這些東西一多用處就大了,集點、抽獎皆可換取可觀的金錢...
Thumbnail
新竹某地有個奇人,職業是撿錢,此人什麼都不幹,光靠撿錢家境富裕。撿的也都是些稀鬆平常的東西,諸如零錢、發票、超市折價券、點數券。但數量之多令人匪夷所思。不過這些東西一多用處就大了,集點、抽獎皆可換取可觀的金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