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美國夢的平凡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忽然收到一陣子沒聯絡的美國同學信息。延遲很久的 offer 總算是出來了。這也意味著他一家人就即將在正式簽約後返台一年有餘時間,再外派到美國就任。
這對他們一家人來說是蠻大的改變。這十餘載以來,他們一家人從小家庭成長為和樂融融的一家四口。也算是逐步站穩了在異地生活的腳步。小朋友們一邊受著美式教育,一邊也沒忘本的在課餘學著中文。只是再多的語文學習課程也不如環境的影響重大。加上上一輩也逐漸年事已高,因為疫情影響少了很多相聚的機會,於是在去年就開始有異動的念頭。這一切算是盼到了最終不錯的結局了。
這位同學的雙親在他就讀大學時就先行離開台灣前往美國生活,獨留同學一人在台求學,並且畢業後服完兵役,在幾個企業工作後才逐步轉移生活到美國去。也算是聚少離多的家庭。
有趣的是當他好不容易到了美國開始新階段的工作與生活,結果他的雙親又遷居回台灣了。最終就同學自己在美國重新立足並建立新生活。
過去幾次的美國旅行,總會盡量安排到他的生活城市相聚。那段沒有利害關係的學生時代總能在彼此不濃不淡的關係維繫之中,於再次碰面時快速熟絡起來。而他的人生的這一段經歷,算是傳統所謂的「美國夢」嗎?相信無論是他,或是許多聯繫中的同學,可能都不太會認為是。因為進社會那麼久之後,大家對「夢想」可能已經逐步被「現實」給麻痺了,而更體悟自己能珍惜與把握眼前切實可掌握的幸福,才是真的豐富人生。
這幾年來世界與彼此的變化都不小,唯一就是確實許久未重逢團聚了。只願數月之後能盼到重新碰面之時,彼此一切安好,便是此時最大的願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兒時的一位摯友,是國小同學、國中同校,高中分開後,大學又考上同所學校成為同學。儘管科系不同,但也一直有聯繫。因為很小就開始兩家人彼此有往來,因此互相之間算是蠻緊密聯絡的。 進入社會後,各自發展。他後來在外縣市定居發展,也算是成家立業。我們倆僅管因為彼此的人生境遇開始各有各自的選擇差異,聯繫是減少了
幾天前朋友相約一同作公益去,無奈一直在等尼先生確認是不是同日要返台,所以無法確認。最終還是先報名再說。 結果出發前一天,才跟尼先生確認了他最終決定放棄返台,一方面是兩地的隔離政策太造成工作上安排的困擾,另一方面則是要花費大量的相關費用。其實從十多年前在成都與尼先生相識開始,他是鐵打不動的每年必定返
慢性病伴隨已經超過20年以上,也算是久病成良醫了。 近幾年來隨著全球醫療的進步,輔以全民健保的制度良善,自己也算是很有感的受益者。(當然,沒有人願意是生病的一方,所以能被健保支持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每隔一段固定週期,就定期回到醫院跟醫師報到,久而久之也跟醫師成了像是固定拜訪的友人一般。醫師年紀算
疫情的發展,這幾天快速的成為在台的新聞熱點。 其實不僅止於台灣,無論是中國各個城市以及全球各國,目前也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勢頭。且絲毫沒有在客氣的肆虐著。 聚餐時,與朋友們回憶起過去的那一年,尤其2020年的這個時候,應該是全面準備著過年的氣氛中,猝不及防的封城措施讓武漢一下子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過去總在 MLB 美國職棒大聯盟 的轉播中,尤其是世界大賽時能看到一些算是能體現美國文化的一些片段。例如七戰四勝制的賽制中,每一場都是彌足珍貴的 show,而每一場開場前的國歌演唱,之前在看轉播時都會囊括在實況之中。(近年來已經取消了住屋處的 Cable TV 服屋許久,加上大多時間都在中國大陸,不
上篇才寫到了三位年輕人在成都的 Pop-Up Store,隔日趁著天氣好也來轉換陣地在外面晃晃。正巧遇到學生們的寒假開始,結果外面滿滿都是人!加上疫情的變化快速,所以離開人群聚集的車站區域換到街邊的小店。 沒想到...... 親切的老闆說:「因為今天是我們最後一天,所以品項可能會有點少!」 老闆依然
兒時的一位摯友,是國小同學、國中同校,高中分開後,大學又考上同所學校成為同學。儘管科系不同,但也一直有聯繫。因為很小就開始兩家人彼此有往來,因此互相之間算是蠻緊密聯絡的。 進入社會後,各自發展。他後來在外縣市定居發展,也算是成家立業。我們倆僅管因為彼此的人生境遇開始各有各自的選擇差異,聯繫是減少了
幾天前朋友相約一同作公益去,無奈一直在等尼先生確認是不是同日要返台,所以無法確認。最終還是先報名再說。 結果出發前一天,才跟尼先生確認了他最終決定放棄返台,一方面是兩地的隔離政策太造成工作上安排的困擾,另一方面則是要花費大量的相關費用。其實從十多年前在成都與尼先生相識開始,他是鐵打不動的每年必定返
慢性病伴隨已經超過20年以上,也算是久病成良醫了。 近幾年來隨著全球醫療的進步,輔以全民健保的制度良善,自己也算是很有感的受益者。(當然,沒有人願意是生病的一方,所以能被健保支持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每隔一段固定週期,就定期回到醫院跟醫師報到,久而久之也跟醫師成了像是固定拜訪的友人一般。醫師年紀算
疫情的發展,這幾天快速的成為在台的新聞熱點。 其實不僅止於台灣,無論是中國各個城市以及全球各國,目前也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勢頭。且絲毫沒有在客氣的肆虐著。 聚餐時,與朋友們回憶起過去的那一年,尤其2020年的這個時候,應該是全面準備著過年的氣氛中,猝不及防的封城措施讓武漢一下子成為全球矚目焦點。
過去總在 MLB 美國職棒大聯盟 的轉播中,尤其是世界大賽時能看到一些算是能體現美國文化的一些片段。例如七戰四勝制的賽制中,每一場都是彌足珍貴的 show,而每一場開場前的國歌演唱,之前在看轉播時都會囊括在實況之中。(近年來已經取消了住屋處的 Cable TV 服屋許久,加上大多時間都在中國大陸,不
上篇才寫到了三位年輕人在成都的 Pop-Up Store,隔日趁著天氣好也來轉換陣地在外面晃晃。正巧遇到學生們的寒假開始,結果外面滿滿都是人!加上疫情的變化快速,所以離開人群聚集的車站區域換到街邊的小店。 沒想到...... 親切的老闆說:「因為今天是我們最後一天,所以品項可能會有點少!」 老闆依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美國在 NAFTA 框架下,雖然專注於高附加值零件和技術研發,但仍出現對墨西哥的貿易赤字擴大的現象。這背後涉及多層次的經濟結構和貿易模式,以下是詳細的分析: 一、貿易赤字擴大的原因 1. 美國進口大於出口 墨西哥的低成本製造優勢: 墨西哥的工資低於美國,吸引美國公司將低附加值製造業(如組裝
Thumbnail
美國選舉人團制度基於聯邦主義設計,旨在平衡各州權益與多數暴政風險。然而,隨現代政治與人口變遷,該制度在代表性與公平性上引發爭議,如何適應當代民主需求成為重要挑戰。
Thumbnail
離開知本是走台11,越過知本溪後不久就會和從北邊來會的台9線相會,這邊是美和村,學校就在這附近,路邊,素矮的水泥牆,很容易就會錯過。 學校1公頃多,50娃不到6班。校門三柱雙進,都是以粗工石板砌成,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質樸感;中柱高作阿拉伯數字「1」字狀,嵌有朱石底金字校全銜。 入門,難得見到還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串流大戰去美國化!Netflix 和 Amazon 上季採購內容大宗已經不是來自美國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01 ■ 好萊塢工會 AI 工具規範得到進一步細化 繼去年底結束罷工的兩個工會 WGA 美國編劇工會和 SAG-AFTRA 美國演員工會後,另一個好萊塢工會 I
看到這篇FB 文章,說了另一個美國夢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kpa3nsSrRXX9GqEa/?mibextid=oFDknk 想起當年升大三的暑假,和國中朋友騎車花了2週環島。驚訝對於生我養我的台灣地理歷史,所知甚少;而對於不曾進入的中國史地,倒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有一對夫妻朋友知道我在臉書寫文章,於是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由於是真實故事沒有加油添醋,讀者也許會有興趣。 這對夫妻朋友高中畢業各自到美國中部留學,大學二年級時兩人相識,畢業後很自然走入婚姻,也在美國生下第一個小孩。由於男方需回台灣接掌父親的事業,於是在兒子滿三歲的時候舉家搬回台灣。先生在家族公
雙語教學的重點還是在學習內容,但因為學習內容是透過語言而學習,所以語言的「運用」能力不能忽視。重點是語言的運用能力不是光看語文考試檢定成績就能夠判斷的,所以需要其他的佐證資料。   類似的道理-- 又到了大學面試高中生的時候了,新聞寫有些美國大學開始恢復要求學生繳交 SAT (類似高中學測)的
美國在 NAFTA 框架下,雖然專注於高附加值零件和技術研發,但仍出現對墨西哥的貿易赤字擴大的現象。這背後涉及多層次的經濟結構和貿易模式,以下是詳細的分析: 一、貿易赤字擴大的原因 1. 美國進口大於出口 墨西哥的低成本製造優勢: 墨西哥的工資低於美國,吸引美國公司將低附加值製造業(如組裝
Thumbnail
美國選舉人團制度基於聯邦主義設計,旨在平衡各州權益與多數暴政風險。然而,隨現代政治與人口變遷,該制度在代表性與公平性上引發爭議,如何適應當代民主需求成為重要挑戰。
Thumbnail
離開知本是走台11,越過知本溪後不久就會和從北邊來會的台9線相會,這邊是美和村,學校就在這附近,路邊,素矮的水泥牆,很容易就會錯過。 學校1公頃多,50娃不到6班。校門三柱雙進,都是以粗工石板砌成,我非常喜歡這樣的質樸感;中柱高作阿拉伯數字「1」字狀,嵌有朱石底金字校全銜。 入門,難得見到還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串流大戰去美國化!Netflix 和 Amazon 上季採購內容大宗已經不是來自美國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01 ■ 好萊塢工會 AI 工具規範得到進一步細化 繼去年底結束罷工的兩個工會 WGA 美國編劇工會和 SAG-AFTRA 美國演員工會後,另一個好萊塢工會 I
看到這篇FB 文章,說了另一個美國夢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kpa3nsSrRXX9GqEa/?mibextid=oFDknk 想起當年升大三的暑假,和國中朋友騎車花了2週環島。驚訝對於生我養我的台灣地理歷史,所知甚少;而對於不曾進入的中國史地,倒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有一對夫妻朋友知道我在臉書寫文章,於是跟我分享他們的故事,由於是真實故事沒有加油添醋,讀者也許會有興趣。 這對夫妻朋友高中畢業各自到美國中部留學,大學二年級時兩人相識,畢業後很自然走入婚姻,也在美國生下第一個小孩。由於男方需回台灣接掌父親的事業,於是在兒子滿三歲的時候舉家搬回台灣。先生在家族公
雙語教學的重點還是在學習內容,但因為學習內容是透過語言而學習,所以語言的「運用」能力不能忽視。重點是語言的運用能力不是光看語文考試檢定成績就能夠判斷的,所以需要其他的佐證資料。   類似的道理-- 又到了大學面試高中生的時候了,新聞寫有些美國大學開始恢復要求學生繳交 SAT (類似高中學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