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旅程的結束與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他們都是生命的過客

終於返國了!結束了一段旅程,也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我常常覺得我們這種遊牧民族式的生活方式最是可以深刻體悟所謂: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有些人會在旅程的某些時候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他們終將離開我們的人生旅程。

我相信很多人不需要經歷過這樣的變動,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幸福,

多數人從小在學區上學,離開家鄉「上大學」或許就是出生後最大的變動,也是離父母最遠的距離。接下來或許在上大學的城市找到第一份工作,開始落腳,年節時才會回家鄉。

這是多數城市人的寫照。

但我私心的覺得,困難度還是比像我這種,時隔幾年就舉家搬遷出國,面對新的住所、新的工作、新的語言與新的生活方式,那樣的多。

比如現在回國不到兩個月,有些事情還是覺得好奇幻:

每周五當地桶裝水公司客服小姐固定會打電話問我需要幾桶5加侖的水,我永遠都無法接到她電話了。

隔壁美國人鄰居Jimmy夫妻,五歲女兒Sophie,二歲兒子Adam每天在院子裡鬼吼鬼叫,我們永遠見不到面。

另一個鄰居每天早上都聽廣播好大聲,明明跟我們一樣住在好區,卻每天穿得像流浪漢;家裡花園大的很,但打理得像廢墟!只要見面都會認真打招呼,問我們需不需要他幫忙洗車,他洗得很乾淨!喔對了!他說他有中國人血統!

對我們很好房東先生以及替他工作的秘書小姐及工程師,常常在一樓公司打招呼,這輩子幾乎很難再見。

這些是當地人過客。

而台灣人僑胞,那些時不時就去串門子的台灣人朋友們,常常去吃的小吃店、商店、縫紉店等,似乎這麼熟悉又感覺非常遙遠!

而這些人都將成為你生命中的過客!

感覺是如此的不真實卻又必須接受的生活型態。

而我現在又得要重新適應台灣的步調。

疫情之下的返國心境

在這場百年一遇的疫情災難下返國,有兩個很深的體悟。
第一,是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再多的安排或預測,都有可能一夕翻盤,最後我們能做的就是見招拆招,活在當下。
第二,是深深覺得返台的路好遙遠。


我們在國外過了一年多的居家避疫生活,2021年的4月終於把小孩送回學校上實體課,而過去一年多我多次想趕快返回台灣,讓小孩和我可以過一個相對正常的生活,但凡事都要按部就班的計劃,不是想回去就這麼任性的回去(雖然很想),最終我們決定讓小孩今年9月在台灣開學。
時間來到今年5月,台灣疫情爆發,在台灣的孩子們開始在家視訊上課。

即使知道台灣教育很堅實,就算視訊授課肯定還是收穫滿滿;但我還是忍不住的想著,我家的孩子才脫離一年多的視訊課,剛剛開始上實體課一個月,這下子回台灣,又是視訊上課,我的命怎麼這麼苦。
但也因為過了一年多這種無法預測的生活,心也比較淡定了,決定既已計畫就不要猶豫!
而時間拉到我們在隔離旅館養豬行程的時刻,貝國每天確診人數暴增一天近100人(現在更多了),教育部剛剛宣布新的學期全面線上課程;幾乎同時的,台灣的教育部宣布9月1日孩子上實體課程。
相較於2個月前我的擔心,真的是一場夢境一般。

而正在重新寫文的此刻,台灣有著機師案,有新北幼兒園案,Delta蠢蠢欲動,想要席捲全台,讓大家重回三級警戒。

我想這種心境的轉換與分分秒秒的變動,都將陪伴著我們經歷在好多個月甚至幾年,無法預測,就順勢而為吧!

向辛苦的第一線防疫人員致敬

而提到這次返台,絕對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一次。
因為決定在美國停留,所有的回國安排複雜性多了3倍,環環相扣的程序,只要一個出錯,就會非常麻煩。
回到台灣的程序是最需要好好規劃的。

我們沙盤推演了200次,就為了讓一切儘量順利不出錯,但過程中仍因許多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心懸在那。

踏上國土的那一刻,除了安心亦感到些許的緊張,很怕自己就成為新聞上那某些第幾號案例。但總想著,如果真的因為染疫即時在邊境被揪出來,也是值得慶幸的。

政府的政策瞬息萬變,我們剛好遇到一個為了防堵Delta的重大防疫政策轉變:在回台不可以自己在家居家檢疫,一定要去檢驗所或是防疫旅館,在邊境先做PCR檢驗,防疫旅館期間再做一次快篩,一次PCR檢測。此外,也不允許有親屬來接機,一定要搭防疫計程車或是防疫租賃車。

上頭政策下來,邊境是第一線,我可以知道有許多細節需要處理。比如,線上填報系統的調整,動線的調整,以及更多更多我想像不到的事情千頭萬緒。

因為一層層的屏障都是各式各樣需要操作與處理的程序,即使事先有萬全準備都可能會出錯!但其實一切的擔心都是白費。從下飛機開始,就有數不清親切的工作人員在耐心協助每一個人。

不會操作手機截圖的排這邊,統一由工作人員詳細解說。

沒有台灣手機sin卡的馬上可以辦。

所有一關一關都是工作人員直接拿著你的手機批拉拍拉的處理好!你連划手機都不用!總是在電光火石之間被推著走!

在你還來不及反應已被推到下一關,有問題的就會有另一組人馬帶你去旁邊操作,沒有耽誤下一組客人的時間。

我最為有感的地方在排防疫計程車,因為已經是最後一關,推著行李要填寫單子,工作人員一直要我快快快,前面排隊的人已經又往前進了!

我忍不住的問他,天啊!怎麼要趕成這樣!他笑笑的回答說:看到攝影機了嗎?如果隊伍排太長我們會被上頭盯,旅客也會不耐煩罵人的!

一瞬間我就懂了!

辛苦了!第一線工作人員!不管是哪一個行業!第一線都最辛苦!也謝謝他們守護了台灣這個寶島。

而回台灣後到現在,終於有時間可以提筆把這篇文章補完,台灣有一種特殊的魔力,就是大家都好認真好認真的在過日子,真的是「過日子」,不是「過生活」。

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趕趕趕。真的是一瞬間會讓你忘記所有曾經的蟲鳴鳥叫與海邊戲水。

或許這是我還在調整步調的原因。期許自己應該要好好的過生活,認真體驗生活中細小的美好,而不是囫圇吞棗的想趕快結束這一天!


來源:勇健安

來源:勇健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勇健安─勇敢健康安全的沙龍
11會員
87內容數
讀書的目的,是用幾塊美金,換取一個人大腦的最精華,很值得! 思考的目標,是把書中精華萃練成自己的智慧,跟著大腦一輩子!更是值得!
2023/05/23
轉眼間五月已經到底,下面這篇沒有經過潤飾的文章已經躺了幾個月了,還沒有時間收尾。 April showers make May flowers. 很希望可以成為現在我的寫照。 四月,對我而言是人生重大的考驗。 我辭去了非常穩定的工作,開始當個約聘打工族! 這對很多人包含我自己的父母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2023/05/23
轉眼間五月已經到底,下面這篇沒有經過潤飾的文章已經躺了幾個月了,還沒有時間收尾。 April showers make May flowers. 很希望可以成為現在我的寫照。 四月,對我而言是人生重大的考驗。 我辭去了非常穩定的工作,開始當個約聘打工族! 這對很多人包含我自己的父母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2023/03/21
是我第一次看的俄羅斯影集,也是Netflix第一次購買的俄羅斯影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29年的俄羅斯,大量的機器人佔據了原本人類該有的工作,保母、救護技術員、管家等。社會上對這些機器人的出現反應兩極,有些人覺得機器人很好,可以做一些勞力密集、或比較不受歡迎的初階或粗工的工作,另一派的人則認為機器
Thumbnail
2023/03/21
是我第一次看的俄羅斯影集,也是Netflix第一次購買的俄羅斯影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29年的俄羅斯,大量的機器人佔據了原本人類該有的工作,保母、救護技術員、管家等。社會上對這些機器人的出現反應兩極,有些人覺得機器人很好,可以做一些勞力密集、或比較不受歡迎的初階或粗工的工作,另一派的人則認為機器
Thumbnail
2023/02/04
又送走了一年,2022到2023年,我們家從3個人又變回4個人,一家人又團圓了。這應該是這個年最重要的里程碑。 再來,就是心智上我可能又更成熟了一點,雖然還不是非常確定是不是走在邁向幸福快樂的道路,但我知道沿途上一點點的小確幸就是堆疊出來的美好日常生活,也正因為如此,變得時刻感恩,那就會發現生活中有
Thumbnail
2023/02/04
又送走了一年,2022到2023年,我們家從3個人又變回4個人,一家人又團圓了。這應該是這個年最重要的里程碑。 再來,就是心智上我可能又更成熟了一點,雖然還不是非常確定是不是走在邁向幸福快樂的道路,但我知道沿途上一點點的小確幸就是堆疊出來的美好日常生活,也正因為如此,變得時刻感恩,那就會發現生活中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0年疫情在全球瘋狂掃蕩,小小的台灣安身立命於世紀狂潮中也歷經了不小的翻轉與動盪,當全台提心吊膽危恐出現兩條線之際,我平凡的人生已偷偷拉出了分隔線,待驚覺時我已在人生下半場的淺灘中掙扎,沒有聽見裁判的吹哨聲,但在吹熄生日蛋糕蠟燭的那一刻,我的人生上半場已然宣告結束。 雖然世界按下了暫停鍵,但時間
Thumbnail
2020年疫情在全球瘋狂掃蕩,小小的台灣安身立命於世紀狂潮中也歷經了不小的翻轉與動盪,當全台提心吊膽危恐出現兩條線之際,我平凡的人生已偷偷拉出了分隔線,待驚覺時我已在人生下半場的淺灘中掙扎,沒有聽見裁判的吹哨聲,但在吹熄生日蛋糕蠟燭的那一刻,我的人生上半場已然宣告結束。 雖然世界按下了暫停鍵,但時間
Thumbnail
在國外的時候總是很想念台灣的一切:想念台灣吵鬧的親友、想念台灣多變的食物、想念台灣密集又喧囂的每條小街。在國外總是想著什麼時候才要回台灣,計畫著回台灣要見哪些人、吃哪些食物。但是,每次到了搭飛機前夕,又開始想著:「會不會家人覺得我變了?會不會跟朋友們疏遠了?會不會其實那已不再是我的舒適圈?」
Thumbnail
在國外的時候總是很想念台灣的一切:想念台灣吵鬧的親友、想念台灣多變的食物、想念台灣密集又喧囂的每條小街。在國外總是想著什麼時候才要回台灣,計畫著回台灣要見哪些人、吃哪些食物。但是,每次到了搭飛機前夕,又開始想著:「會不會家人覺得我變了?會不會跟朋友們疏遠了?會不會其實那已不再是我的舒適圈?」
Thumbnail
夢,帶來了痛苦,卻帶來了通往美好未來的無窮力量,是前者或後者,完全取決於自己如何看待它⋯⋯
Thumbnail
夢,帶來了痛苦,卻帶來了通往美好未來的無窮力量,是前者或後者,完全取決於自己如何看待它⋯⋯
Thumbnail
真的有什麼剛剛好的? 還是人們自己的腦補,硬說成是命中注定呢? 我欣賞著眼前正在進化的市景,期望自己也能在繼續長大的日子裡,不忘初衷,不要忘了眼前這片風景,好好記在心裡。
Thumbnail
真的有什麼剛剛好的? 還是人們自己的腦補,硬說成是命中注定呢? 我欣賞著眼前正在進化的市景,期望自己也能在繼續長大的日子裡,不忘初衷,不要忘了眼前這片風景,好好記在心裡。
Thumbnail
海漂返鄉
Thumbnail
海漂返鄉
Thumbnail
如果没有了借口,我是不是可以更勇敢一点,再去面对各位亲人一次?
Thumbnail
如果没有了借口,我是不是可以更勇敢一点,再去面对各位亲人一次?
Thumbnail
他們都是生命的過客 終於返國了!結束了一段旅程,也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我常常覺得我們這種遊牧民族式的生活方式最是可以深刻體悟所謂: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有些人會在旅程的某些時候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他們終將離開我們的人生旅程。 我相信很多人不需要經歷過這樣的變動,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幸福, 多數人從小在
Thumbnail
他們都是生命的過客 終於返國了!結束了一段旅程,也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我常常覺得我們這種遊牧民族式的生活方式最是可以深刻體悟所謂: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有些人會在旅程的某些時候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他們終將離開我們的人生旅程。 我相信很多人不需要經歷過這樣的變動,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幸福, 多數人從小在
Thumbnail
疫情造成所有人生活的衝擊,有時候一點平凡的事情,也會讓生活多了一點生機與樂趣。
Thumbnail
疫情造成所有人生活的衝擊,有時候一點平凡的事情,也會讓生活多了一點生機與樂趣。
Thumbnail
美國疫情進入第四個月,我們一家自主隔離,取消例行暑假台灣行程,盡量享受居家生活,眼看美國疫情不見好轉,我認真考慮回台避難。
Thumbnail
美國疫情進入第四個月,我們一家自主隔離,取消例行暑假台灣行程,盡量享受居家生活,眼看美國疫情不見好轉,我認真考慮回台避難。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