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鄒族女子的頭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天地大洪水逐漸退去……天神哈漠(Hamo)親自帶領族人開創新的生活天地。」
  「天神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去向何方,僅在山巒間留下足印……鄒族便隨著天神的足跡停留下來,形成了最古老的部落。」
  這是流傳在阿里山鄒族的一則古老傳說。「#鄒族」,譯自鄒語的「Tsou」,原意是「人」或「人類」的意思。過去人類學家多將鄒族分為「北鄒羣」與「南鄒羣」,而2014年的南鄒群則正式正名為「卡那卡那富族」與「拉阿魯哇族」,如今的鄒族多居住在阿里山地區與南投信義鄉久美村等。
攝自故宮南院
  這次介紹的這個藏品,來自於1880~1920年間阿里山鄉的尼亞支那社。
  傳統鄒族男子衣服的材料大多以皮革為主,女子衣服則大多以棉布、絲或綢緞裁製而成,除此之外,已婚的鄒族女子平時還會在頭上纏繞黑色頭巾,也就是我們這次雜談中的照片。
  鄒族女子的頭巾長約五、六尺,寬約一尺,兩端多有十至十五公分的刺繡花紋,其中一邊尾端縫上至少7個小流蘇球,顏色以鮮紅、黃、藍、綠、橙色為主。在第一張圖中,可以看見正反兩面的刺繡花紋是不同的,也是鄒族婦女的傳統工藝。
  這樣美麗的織品,它除了可以是平常婦女們盤纒在頭上的額飾,必要時,還可以成為背帶,或是綑綁物品的布。
  而在結婚或部落盛大祭儀時,又要如何穿戴頭巾呢?
  首先先用三角纏頭的方式,當兩邊各出現三層後,再將尾端流蘇蓋至前額,綁上緞帶,就成了鄒族婦女盛裝時之頭飾裝扮。有時候更會插上植物作為裝飾,或是穿戴彩色毛線球頭飾,甚至是將長菸草插在頭巾上。
  隨著時代演變,鄒族傳統服裝如今多只在祭典、婚喪等正式場合才穿戴。頭巾則改良為穿戴簡易的「#額飾」,以棉布為底,鑲綴上彩球,而流蘇則搭配通心軸、珠飾等。也因為邁入了工業社會,整體服裝在顏色的搭配上也有了新的面貌。
  在不同時空,傳統服飾總會出現新的型式與搭配,而傳統和現代間的取捨、揉合一直都是每個族群面對的課題,但不變的是,其中族群文化精神的傳承。一如古老的赤榕樹(Yono),仍然佇立在群山環抱的山谷間,等待著Mayasvi祭儀時,戰神(( I'afafeoi、Posonfihi)沿著它下凡,帶給散落在各地的族人精神與力量。
參考資料:依憂樹.博伊哲努《台灣鄒族生活智慧》、國立故宮博物院《織路繡徑穿重山──臺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聯展導覽手冊》、葉立誠《臺灣服裝史》、原住民族智慧創作申請書〈yxsx no cou 男女傳統服飾/服飾〉
圖片:攝於故宮南院、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查詢系統(引自典藏臺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Thumbnail
這篇文長主要大量抱怨《冬夜三部曲》的主角瓦西婭,喜歡這個角色的人請立刻按返回上一頁,你們不該因為我的刻薄備受折磨。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Thumbnail
這幾年來,影視文化開始流行起一種「不像其他女孩(Not Like Other Girls)」的主角類型。這些主角多為青少女,通常打扮樸素或怪異,沒那麼「刻板的女性化」,認為自己喜歡「嚴肅而認真」的事物,並且幾乎是一再強調自己「和其他女孩不一樣」。
Thumbnail
論《烈火之心》在塑造女主角阿速卡的手法。 「如果角色本身不夠有血有肉,再怎麼華麗出彩的筆法,也不能讓角色得到讀者的好感——畢竟,假花再漂亮,也只是塑膠做的,但玫瑰就算不叫玫瑰,依然會吸引蝴蝶與蜜蜂。」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說起藺草起源,有許多故事可以分享。當時有兩名道卡斯族婦女在大安溪下游發現了野生生長的藺草。嘗試將之編織成草蓆,作為平日使用的坐墊。後來發現藺草不僅有吸濕汗透氣的功能,在炎熱的夏天使用也十分涼爽………
Thumbnail
被譽為「台灣LV包」的編織「茄芷袋」,但你知道在苗栗海線的苑裡,還有一項傳承三百餘年的「藺草編織技藝」嗎?由「苑裡三角藺草」編織出的每一頂草帽,不只獨一無二,更有著清新的藺草香,這次傑森就帶大家造訪台灣藺草學會的「臺灣手藺」品牌,認識藺草、體驗藺編文化,串連周邊景點還能輕鬆規劃苑裡景點一日遊
Thumbnail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構樹皮製作燈罩,天然的纖維透出光的樣子看起來非常漂亮。後來查網路,發現這似乎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藝文化。在紡織技術還沒被發明之前,熱帶地區將樹皮當作布料使用,而樹皮布文化也是南島語族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質。(資料來源:原住民族文獻)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
Thumbnail
這次的活動是向追蹤者徵求角色,並讓我繪製其角色穿上鄒族族服的模樣。 謝謝委託者的信任,讓我有機會繪製美麗的角色及族服。 希望藉由這類型的繪畫作品,傳達原住民族文化的美好之處💌
Thumbnail
2019年時,台灣的警察制服宣布全面改版,上一次則是在1987年,睽違32年,警察們才終於迎來新的藏青色新式制服。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警察制服就跟如今一樣,會定期更新、換裝。 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次引入了「西式制服」這個觀念。然而「制服」在當時不只是學生的制服,還有政府機關的制服「官員服制」
Thumbnail
這篇文長主要大量抱怨《冬夜三部曲》的主角瓦西婭,喜歡這個角色的人請立刻按返回上一頁,你們不該因為我的刻薄備受折磨。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Thumbnail
這幾年來,影視文化開始流行起一種「不像其他女孩(Not Like Other Girls)」的主角類型。這些主角多為青少女,通常打扮樸素或怪異,沒那麼「刻板的女性化」,認為自己喜歡「嚴肅而認真」的事物,並且幾乎是一再強調自己「和其他女孩不一樣」。
Thumbnail
論《烈火之心》在塑造女主角阿速卡的手法。 「如果角色本身不夠有血有肉,再怎麼華麗出彩的筆法,也不能讓角色得到讀者的好感——畢竟,假花再漂亮,也只是塑膠做的,但玫瑰就算不叫玫瑰,依然會吸引蝴蝶與蜜蜂。」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說起藺草起源,有許多故事可以分享。當時有兩名道卡斯族婦女在大安溪下游發現了野生生長的藺草。嘗試將之編織成草蓆,作為平日使用的坐墊。後來發現藺草不僅有吸濕汗透氣的功能,在炎熱的夏天使用也十分涼爽………
Thumbnail
被譽為「台灣LV包」的編織「茄芷袋」,但你知道在苗栗海線的苑裡,還有一項傳承三百餘年的「藺草編織技藝」嗎?由「苑裡三角藺草」編織出的每一頂草帽,不只獨一無二,更有著清新的藺草香,這次傑森就帶大家造訪台灣藺草學會的「臺灣手藺」品牌,認識藺草、體驗藺編文化,串連周邊景點還能輕鬆規劃苑裡景點一日遊
Thumbnail
前陣子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用構樹皮製作燈罩,天然的纖維透出光的樣子看起來非常漂亮。後來查網路,發現這似乎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工藝文化。在紡織技術還沒被發明之前,熱帶地區將樹皮當作布料使用,而樹皮布文化也是南島語族相當重要的文化特質。(資料來源:原住民族文獻)
Thumbnail
屏東馬卡道族(平埔族群之一)的文化復振路徑,除了透過祭典的「恢復」之外,近年的另一個路徑,就是想透過衣飾文化的復振來標示自我的族群身份。在平埔族群希冀被原住民社會認可的過程中,衣飾文化是最能夠彰顯族群群體感的方法之一;然而,......
Thumbnail
今年的4月23日,憲法法庭召開「死刑」的言詞辯論會。而這次的辯論,是由於台灣最老的死刑犯「王信福先生」,與其他36名死囚共同提出了釋憲聲請。細看之下會發現,聲請的發起人王信福先生──他最初被判定有罪的原因,竟然跟我們關注的「服裝」有關。
Thumbnail
這次的活動是向追蹤者徵求角色,並讓我繪製其角色穿上鄒族族服的模樣。 謝謝委託者的信任,讓我有機會繪製美麗的角色及族服。 希望藉由這類型的繪畫作品,傳達原住民族文化的美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