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讀懂一本書

2021/02/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
看完一本書,有時總覺得抓不到核心,想要分享,常常只能說出心得感想,至於精彩內容引述,甚至具體架構,常常是模模糊糊,時間更久,甚至就只能記得書名了(年紀越大,這現象就越明顯QQ)。
瀏覽書城,看到這本書,似乎可以讀讀,也許他人經驗可以用來補自己的不足,而且作者樊登是註冊會員超過3300萬人的付費平台「樊登讀書」創始人,靠著說書及讀書,曾經創下三天超過2億人民幣知識產值的驚人紀錄,哇!成績輝煌,隨即入手閱讀。
書中從論證閱讀的重要性,談到個人說書的基本能力,源自於學生時代參加辯論隊的訓練及從事新聞工作的經驗,練就他日後說書的正確發聲、掌控現場及邏輯思考的能力。
再從自己說書的經驗談到如何選書、如何讀懂甚至解構一本書,再重新組織內容二次創造,輸出知識說給大眾聽的方法論。
從中擇取自己受益較多的心得分享:
讀懂
第一必須建立底層知識,例如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邏輯學等,有了基礎知識才能讀懂也能讀快;
第二是知識的自我反芻,閱讀時儘量少畫重點,專注於內容,讀完後給自己幾天間隔時間,重新反芻,然後回憶全書,畫出這本書的心智圖,假設自己是這本書的傳播者,要將全書分享給大眾,以此觀點畫出心智圖,藉此加深理解。
解構
首先,讀書時,手機不要放在手邊,避免注意力散失;
然後放下目的心,自由閱讀,藉此增加大量腦力摩擦(這實在抽象,以下引用書中解釋)。
帶著目的讀書,往往讀的是你舒適圈周邊的東西,自由閱讀則是突然跳到一個未知黑暗區域;當你發現了一點光亮,它會慢慢探索這個未知黑暗區域;當你發現一點光亮,它開始亮起來的時候,你又跳到更大的區域。又亮起來一點。最後,這些亮光集中在一起,全亮了,整個大腦變成了解放區。
…在閱讀的時候,一開始不要有直奔答案的想法,先積累再精簡,目的性太強,就減少的大量腦力摩擦所來來的意外。
這也有點抽象,作者舉例說明,在網路時代,若有人問你,世界最大的肉食恐龍是什麼?你google一下就知道答案是棘龍,若接著問你,第二大呢?你就不知道了,必須再google,但是在沒有網路的時代,解答的方式是去找一本有關恐龍的書,從中尋求答案,第一大或第二大、最奇特或各種有關恐龍的知識就被蒐集在書中,我們沒有目的的閱讀這本書,除了得到一個答案喜悅之外,更可以感受到許多知識互相串連驗證帶給你的愉悅感。
繪製心智圖
一、這是高效的知識輸出法:看完一本書,用心智圖梳理全書內容,一來看起來清晰,二來動筆繪製過程會更容易在腦中形成長期記憶。
二、心智圖運用的思路可以有二種:一是依據書中的章節來劃分;二是依據自己的理解重行解構。
三、心智圖運用的語言: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用自己解讀的邏輯來繪製。
這本書是作者以說書做為輸出知識方式出發,來建構如何選書、讀書,畫心智圖,深刻理解,建構自己的認知,針對知識內容再次創作,吞進去再說出來,從自己的架構來輸出知識。
我們不一定是採用說書來輸出知識,每個人可以用不同方式來輸出,當然,可想而知,這篇就是我閱讀、理解進而輸出分享,而且是為了日後不再記憶模糊而做的分享囉!
行健
行健
凡事開始,就值得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