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打疫苗,疫情就會消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些疫苗可以提供數十年的保護,例如麻疹或脊髓灰質炎的疫苗,而有些疫苗也會隨著時間快速流逝,例如百日咳或流感。

疫情就會消失嗎?

大流行( Pandemic ) 的變化、疫情會不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的到來,以及在接種疫苗後,抗體可以持續多久的時間。
哈佛大學的流行病學家,馬克·利普西奇 ( Michael Osterholm ) 在一篇論文中寫道:
“一直到2025年,COVID 19 持續的發病率,取決於疫苗接種後,抗體的持續存在的時間。”

1.如果抗體持續40週 ( 10個月 )
一項對康復COVID19 患者的研究發現,在感染開始後,中和抗體僅可以持續40天;之後抗體在數週或數月後會一直下降...
每年冬季都會爆發一次
如果這種病毒能誘導類似於另兩種人類冠狀病毒OC43和HKU1的短期免疫(它們的免疫力持續約40週),那麼人們就可能被重新感染,且【每年冬季都會爆發一次】。
( If the virus induces short-term immunity — similar to two other human coronaviruses, OC43 and HKU1, for which immunity lasts about 40 weeks — then people can become reinfected and there could be annual outbreaks )
2.如果抗體持續100週 ( 25個月 )
根據八次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趨勢報告,至少在接下來的18~24個月中,COVID-19的傳播會明顯一開始形成傳播尖峰,或者之後會看到逐漸銳減的傳播尖峰,或者沒有清晰的波型或快消失的波型。那麼人們就可能【每隔年都會爆發一次】。
每隔年都會爆發一次
如果COVID-19抗體在高水平線上可以持續5個月,然後在2-3年內持續存在,疫情也會緩慢下降。因為抗體產生,已經不是免疫保護的唯一形式;記憶B細胞和T細胞也會防禦病毒。
3.如果季節式傳播
研究人員對各種因素的影響進行了評估、這也包括了季節的變化作用
每隔年冬季都會爆發一次,但尖峰會下降
許多人類呼吸道病毒(例如流感,其他人類冠狀病毒 ( OC43和HKU1 ) 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都會遵循季節性波動,導致在冬季爆發。SARS-CoV-2的感染率以及潛在的疾病後果在冬天會比較糟。那是乾燥的冬季空氣可以改變呼吸道病毒的穩定性和傳播,可能會損害呼吸道的免疫防禦能力
我們都知道,夏季並不能完全阻止病毒,但溫暖的天氣,可能會使它在溫帶地區被遏制。所以專家就認為,在2020年下半年氣溫下降的地區,病毒傳播會大增加變嚴重,形成尖峰,之後【每隔年冬季都會爆發一次】,但尖峰會下降。
4.如果永久有免疫力
2024年以後,再捲土重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全球沒有疫苗,在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爆發後,這種病毒仍會自行消失,在2021年消失。然而,哈佛研究小組發現,如果免疫力中等,持續約兩年消失,到了【2024年以後,再捲土重來】。

緩解 ( SLOW DOWN ) vs 遏止 ( BLOCK DOWN )

2021年開始打疫苗,肯定會SLOW DOWN (緩解 ) 全球接下來的疫情。
至於會不會 BLOCK DOWN ( 遏止 ) 全球接下來的疫情,得全球人民的配合持續 " 戴口罩、勤洗手 " 因為 :
疫苗的作用,畢竟是減少得重病,而不是阻絕傳播

來源: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 【免費支持我】
幫我按下方的【 拍手五下】,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6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月12日,美國CDC宣布開放給所有65歲及以上人士、和患有基礎疾病的65歲以下人士接種 COVID -19 疫苗,各州也開始宣佈各自的疫苗接種新計劃。 全美24州住院率下降10% :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7日平均COVID-19 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例也在大幅下降 :  截至2021年2月
一項隨機,雙盲研究由南非威特沃特蘭大學 (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land ) 和南非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South Africa的初步研究: 招募了2026名受試者,平均年齡為31歲。該組中的一半接受至少一劑安慰劑,另一半接受
我這幾天,被 【 COVID 19毒舌 】 新聞報導吸引了。 説什麼:  “毒舌,是COVID19 特徵之一 ? 尚未報導過”。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tkm2.1261 我印象中,早有去年報導過,我去尋找,果然被我找到了,早在去年
什麼🤔?又要開始製作新的第二代的COVID19 疫苗了? 我第一代的疫苗,還未打到呢!🤪😝😜 其實這個也不太驚訝了!因為愈來愈多証據似乎告訴我們,COVID19 病毒🦠,短期不會完全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但它們會一直突變,一直改變自己的S蛋白棘突來生存下去的。 上個月 ( 2021 Ja
在大流行的早期,一些專家建議說,COVID-19的病毒的行為可能與許多其他冠狀病毒一樣,它們在秋季和冬季廣泛傳播。 緯度與發生率,死亡率,復原率和活躍病例,呈正相關 為了弄清楚這是否成立,這次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221個國家的COVID-19數據-包括病例,死亡率,復原率,檢測率和住院情況。  經
台灣第908例武漢肺炎確診者,因陪母親到桃園市平鎮某醫院看門診時,與在桃園醫院染疫的第889例於同一候診室共處26分鐘而被傳染⋯⋯ 大家開始説了,不是都有戴口罩就醫嗎,怎麼會被傳染呢? 醫院🏥環境的污染區 先説一下,醫院🏥裡,有哪些污染區。 可以分成三個區域 1.汚染區,第三級的地點(Cont
1月12日,美國CDC宣布開放給所有65歲及以上人士、和患有基礎疾病的65歲以下人士接種 COVID -19 疫苗,各州也開始宣佈各自的疫苗接種新計劃。 全美24州住院率下降10% :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7日平均COVID-19 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例也在大幅下降 :  截至2021年2月
一項隨機,雙盲研究由南非威特沃特蘭大學 (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land ) 和南非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South Africa的初步研究: 招募了2026名受試者,平均年齡為31歲。該組中的一半接受至少一劑安慰劑,另一半接受
我這幾天,被 【 COVID 19毒舌 】 新聞報導吸引了。 説什麼:  “毒舌,是COVID19 特徵之一 ? 尚未報導過”。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tkm2.1261 我印象中,早有去年報導過,我去尋找,果然被我找到了,早在去年
什麼🤔?又要開始製作新的第二代的COVID19 疫苗了? 我第一代的疫苗,還未打到呢!🤪😝😜 其實這個也不太驚訝了!因為愈來愈多証據似乎告訴我們,COVID19 病毒🦠,短期不會完全消失在地球🌍表面上,但它們會一直突變,一直改變自己的S蛋白棘突來生存下去的。 上個月 ( 2021 Ja
在大流行的早期,一些專家建議說,COVID-19的病毒的行為可能與許多其他冠狀病毒一樣,它們在秋季和冬季廣泛傳播。 緯度與發生率,死亡率,復原率和活躍病例,呈正相關 為了弄清楚這是否成立,這次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221個國家的COVID-19數據-包括病例,死亡率,復原率,檢測率和住院情況。  經
台灣第908例武漢肺炎確診者,因陪母親到桃園市平鎮某醫院看門診時,與在桃園醫院染疫的第889例於同一候診室共處26分鐘而被傳染⋯⋯ 大家開始説了,不是都有戴口罩就醫嗎,怎麼會被傳染呢? 醫院🏥環境的污染區 先説一下,醫院🏥裡,有哪些污染區。 可以分成三個區域 1.汚染區,第三級的地點(Con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新冠(SARS-CoV-2)的再感染(reinfections, RI)、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長新冠(long COVID, LC)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專有名詞,但也經常被混淆。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發現,普通人群中高比例。。。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新冠急性後遺症 (PASC),在2024年初科學告訴我們: 新冠確診患者在急性感染 24 個月後(2年後)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現在,《自然醫學》5月30日針對超過 130,000 名患者的最新研究說: 在3年後仍然會遇到與感染相關的新健康問題,這些症狀。。。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新冠(SARS-CoV-2)的再感染(reinfections, RI)、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長新冠(long COVID, LC)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專有名詞,但也經常被混淆。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發現,普通人群中高比例。。。
Thumbnail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