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對於殺死人類,是沒興趣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5月5日,WHO終於宣布COVID 19大流行結束,不再是全球衞生突發事件…
大家都以為「COVID19 病毒🦠」也消失了?
其實,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3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病毒的記錄。
一直到19世紀末,人類對於病毒才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鑑定。
所以,可以知道 : [ 病毒🦠,早已存在人間,當人類未發現病毒存在的証據 ] 。
當人類開始有了發現,就想要殺死病毒,因為認定病毒感染會使人類的大量死亡,於是,現在最積極的對付病毒疾病的方法是疫苗接種來預防病毒感染或者使用抗病毒藥物來降低病毒的活性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A. 殺死人類,病毒是沒興趣的
科學家梅特卡夫( Metcalfe) 指出:
「病毒對殺死我們人類沒有興趣,,但有能力在人群中持續傳播,這才病毒的首要目標」
通常一開始,由於人類免疫缺乏能力抵抗病毒,病毒快速的複製或更緊密地與我們的細胞結合——使它更具毒性發展,一開始通常都會死亡一大群人,古代叫「溫疫」、現在叫「大流行」(pandemic)。
所以,當一大堆人類大量死亡,一直到一堆人「自然感染後」有抗體、或使用「人工方式」,就是疫苗接種,來達成人類自己號稱的「群體免疫」,人類內大部分都有了,抗體,病毒🦠又會開始變種 :
「變得不狠毒,但變得 很傳播」,這是特色 !
過一陣子,當人類不小心,個人衛生習慣不佳,又剛好免疫系統失調或抗體消弱了而病毒🦠剛好又有小小新的變化,這時,在人類,可能又會造成地區的小流行(endemic)
在毒性和傳播之間,病毒肯定會有權衡;讓人類病得太嚴重或太快的變種,都可能不會傳播很遠、或很久!
B. 病毒變種,只為了千古長存
比起那些輕微流著鼻涕,四處走動的人,住院重症的人,比較更不可能輕易傳播更廣的病毒,因此有些專家才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病毒會變得 :
[ 有點溫和,但又不太溫和 ] !
1.變種病毒🦠,依舊不溫和 : 因為變種病毒的基因🧬,仍然一直嚐著,逃離人類體內免疫系統,對它的辨識,殺毒。
2.變種病毒🦠,還是很溫和 : 製造給人感覺就是無症狀、輕症狀、這些溫和的表現,促使且也保證COVID19 後代子孫,可以傳播更廣、更遠、更久!
3.但專家學者也是一直擔心:病毒就可以在不犧牲傳播性的情況下,變得更具毒性。
也就是「溫和底下的狠毒 依舊可能會隨時出現」!
C. 病毒,習慣先下手為強
所有的病毒🦠,未發病之前,習慣已經在人群中開始先下手傳播了,R0值 > 1 早已存在,在人類未發現它們在體內悄悄的作怪。這個就是我們常常說的「潛伏期」。
潛伏期,是人類自己定義的。也是表示病毒感染,常常在潛伏期前,早已向指標個案和他周圍的人,開始擴散傳播了。我們人類,通常都是透過「事後孔明」的推論,推想、R0值這個時候,通常可能又升級了!
D. 一出生,我們就遇到病毒🦠!
我們嬰幼兒時期,我們接種過常規疫苗,大部分都是和病毒感染有關:例如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Measles-Mumps-Rubella, MMR)病毒、水痘 ( chickenpox ) 病毒、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小兒麻痺病毒( Poliovirus) 、A肝病毒、流感病毒...
注射疫苗,是預防毎位嬰兒,病毒傳染病最好方法!
這也是告知,以上這些病毒🦠,都是一直存在人間,任何一個嬰兒出生,都會被這些人間長駐病毒感染,我們得依規定嬰兒疫苗接種時間流程處理,我們才能夠健康順利的長大成人!
這麼久了,「只有天花(small pix)病毒,被人類消滅」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80年正式宣佈天花病毒自地球上完全根除,且不會再自然發生,並建議所有國家停止牛痘疫苗的接種。天花病毒亦成為第一個人類從自然界根除的病毒。
人並非病毒的唯一宿主,自然界有其他生物的存在,故病毒也許不在你身上,而會在別人或其他動物身上。
所以如果不限人類疾病的話,另一種已經被消滅的疾病是牛瘟
牛瘟病毒(Cattle plague),是一種具感染性的牛隻病毒!
殘酷的現實可以告訴大家,「人類幾乎不可能消滅新冠病毒,人類與病毒共存,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病毒🦠對於殺死人類,是沒興趣的,但「人類如果沒有防護,仍然會有機會,因病毒🦠中又有大突變,例如流行感冒病毒🦠,常常過一陣子,又有地方性的流行(endemic),那些慢性疾病、免疫能力不足者,仍然也會死得很慘的」
生活習慣的衛生良好行為,仍然是要保護自己,也是保障家人的健康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7會員
45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軒醫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一個人感到壓力、焦慮、憤怒或失望時,他的身體就會產生肌肉緊張的反應,進而導致「口部肌肉收縮」,產生咬牙切齒的現象。 口部肌肉收縮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壓力或焦慮引起的咬合肌肉緊張所導致的,這些不外乎就是以下,你個人的情緒狀態: 不滿意或不滿足:當一個人無法得到他想要的或他覺得應該得到的東西時,他可能會
你們有沒有遇過在餐廳內,正在享用美食中, 忽然有人在現場,一直反覆擤鼻涕,還反覆聽鼻涕吸回,又用力噴出的聲音呢? 擤鼻涕,很多人都有過,但是如果在安靜的空間例如辦公室,或在有氣氛的地方,例如咖啡館… 無疑那些吸鼻涕,又回抽吸、又噴擠的聲音,真的是會破壞自己的形象,怎麼辦,才好呢? 我們先說說:擤鼻涕
當你呼吸停止、當你心跳停止,但你的大腦🧠在未停止之前,你所有腦細胞都會完全被激活,作為你離開人世間的最後一搏⋯⋯你知道嗎? 非常少數的人,成功了!在這些時候,這些腦袋細胞,產生,離開人間的大量電波湧現,這時,你又剛好,被恢復了心跳時,你醒來的時候,都是滿滿的𩆜魂出竅的故事說不完:一時之間人間跑馬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一個人的長期健康心理問題,可能對健康和提早老化,什至提早死亡的影響。 A.紐西蘭研究 在2021年,紐西蘭針對230萬西蘭人,進行的一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精神健康有問題者,這些人的身體疾病發生率,和死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也就是有健康心理問題者,其身體容易有疾病
你上班上課的時候: 「你有常常,一直在打瞌睡嗎?」 「你有常燈一關,就打瞌睡嗎?」 「你有只要坐下來,就打瞌睡😪嗎?」 如果你偶爾有,那是還好的 但是 如果打瞌睡過頭: 也就是說你打瞌睡,已經是你日常生活中,不管上班上課,天天列行出現的狀況,那可能是你的身體有了問題,你知道嗎? 一、打瞌睡的原因
A.自拍,即使用智能手機或其他攝影設備拍攝自己的照片,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一種普遍的現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如此熱衷於自拍呢? 1.自我表現 自拍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人們能夠展示自己的形象、愛好和生活方式。這不僅有助於滿足人們的自我表達需求,而且還能夠建立自我形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拍照片,可以讓
當一個人感到壓力、焦慮、憤怒或失望時,他的身體就會產生肌肉緊張的反應,進而導致「口部肌肉收縮」,產生咬牙切齒的現象。 口部肌肉收縮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壓力或焦慮引起的咬合肌肉緊張所導致的,這些不外乎就是以下,你個人的情緒狀態: 不滿意或不滿足:當一個人無法得到他想要的或他覺得應該得到的東西時,他可能會
你們有沒有遇過在餐廳內,正在享用美食中, 忽然有人在現場,一直反覆擤鼻涕,還反覆聽鼻涕吸回,又用力噴出的聲音呢? 擤鼻涕,很多人都有過,但是如果在安靜的空間例如辦公室,或在有氣氛的地方,例如咖啡館… 無疑那些吸鼻涕,又回抽吸、又噴擠的聲音,真的是會破壞自己的形象,怎麼辦,才好呢? 我們先說說:擤鼻涕
當你呼吸停止、當你心跳停止,但你的大腦🧠在未停止之前,你所有腦細胞都會完全被激活,作為你離開人世間的最後一搏⋯⋯你知道嗎? 非常少數的人,成功了!在這些時候,這些腦袋細胞,產生,離開人間的大量電波湧現,這時,你又剛好,被恢復了心跳時,你醒來的時候,都是滿滿的𩆜魂出竅的故事說不完:一時之間人間跑馬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一個人的長期健康心理問題,可能對健康和提早老化,什至提早死亡的影響。 A.紐西蘭研究 在2021年,紐西蘭針對230萬西蘭人,進行的一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精神健康有問題者,這些人的身體疾病發生率,和死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也就是有健康心理問題者,其身體容易有疾病
你上班上課的時候: 「你有常常,一直在打瞌睡嗎?」 「你有常燈一關,就打瞌睡嗎?」 「你有只要坐下來,就打瞌睡😪嗎?」 如果你偶爾有,那是還好的 但是 如果打瞌睡過頭: 也就是說你打瞌睡,已經是你日常生活中,不管上班上課,天天列行出現的狀況,那可能是你的身體有了問題,你知道嗎? 一、打瞌睡的原因
A.自拍,即使用智能手機或其他攝影設備拍攝自己的照片,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一種普遍的現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如此熱衷於自拍呢? 1.自我表現 自拍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人們能夠展示自己的形象、愛好和生活方式。這不僅有助於滿足人們的自我表達需求,而且還能夠建立自我形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拍照片,可以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貓追耗子,笨豬追貓》Delta,Alpha,Omicron,B.1.617.2(印度變種病毒株),B.1.1.7(英國變種病毒株),B.1.1.529,BA.2.75,BQ.1,BA5,X.BB,…..病毒在前面不斷變種,藥廠在後面追,研製新疫苗,(約需半年)。病人又在後面,接受新疫苗施打(需3個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