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山下一段文青鬼故事

2021/02/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於龍應台,比較多的印象都是在政治新聞,偶爾對文化政策的見解;時而對於時事的針砭,都快忘記她本業是個作家;對於國共歷史沒啥興趣,所以對於其最著名的「大江大海1949」沒有太多的感覺,甚至於不認為龍應台身為作家的作品能夠吸引到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書,對於景物描寫的手法讓我想要細讀一下,這個前文化部長的作品。

景色怡人

小說的舞台搭建,有時是在於人物的精心刻劃,讓人隨著故事中的人物起伏,例如:奧田英朗;有時則是在於場景的描寫,讓閱讀的人可以身入其境;例如:吉田修一,而這本大武山下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龍應台對於東部景物的描寫,十足的考究,可以感受到她對於小說場景的考究。
蜿蜒上山,到了山腰部落,停車懸崖邊,查看地形,知道眼前是排灣族佳興部落,舊稱「布勒地社」。
這是書中描寫主角上到大武山路程的場景,書中對於原住民文化和相關的歷史描述的非常有深度,不僅如此;書中也介紹了許形形色色的植物、鳥類...等。
一隻埃及聖鹮正從一塊巨石上展翅起飛,她的嘴很長,幾乎是她整個身長的三分之一....她對的像個令人情不自的芭蕾舞孃。舞往萬安溪下游飛去,東港鎮和大海的方向,逐漸潑入煙嵐。
北方有一種隨處可見的樹,叫水青岡,也叫山毛欅。
到秋天, 森林一片金黃,水青岡的葉子掉在地上,撿起來看,是一個畫家用過未洗的調色盤...
從這本書裡,不僅是看一個故事,還能從中認識許多自然和人文的知識;不過龍應台的寫作手法就是傳統的文學人,許多的用字潛詞都充滿了國學底子;駢文式描述,讓這本小說讀起來,部分的篇章有看國文課本的感覺;並不白話也不直接,若以文學賞來比喻,她比較偏向芥川賞派的。每個場景,在她的筆下都不是那麼的平凡簡單,反而都有種華麗和澎湃的感覺。
但如果要說,雖然我因為這本書書寫的景色而被吸引,但我個人認為龍部長為了要運用較傳統文學的方式去描述每一個場景,都讓景物的呈現過度的飽滿,就像我上述引用書中的幾個段落,無論是寫一個地點、描述一顆樹、一陣風,都用很多的延伸詞彙,其實讀到後面會有點麻痺和疲憊,但這可能也是因為我個人偏食於大眾文學的因素,對於文學感太重的作品消化的比較慢,也比較難以有太高的共鳴。

文青系的鬼故事

關於故事的架構,我個人覺得是龍部長將自己稍做人設的修改後投入於故事中,描寫一個尋找自我的作家,來到大武山下進行自我探索之旅的故事,這當中有禪學、文化和靈異事件,這本書中另一個主要的人物則是一個已逝的少女,化做鬼魂與作家相遇,然後陪著作家探索自我也從中慢慢揭開她早逝的原因並完成她的未盡事宜。
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常在電視或其他的作品中出現,大至上應該是療癒系的鬼故事,而龍部長確實也是想走這種路線,女鬼一直呈現一個高中女生的樣態,而且也是個文青的設定,所以就是一個活著的老文青和一個已過逝的女文青的忘年之交。其中也鋪陳了許多文青式的互動,例如作家透過問卷來透露女鬼的身世....
身為「小孩」最難的是什麼?
所有你在學習的東西,哪一件你覺得對你將來成為大人會真正有用
女鬼陪著作家上山,然後再藉由旅程中的空檔對談,讓女鬼為什麼出現的謎團慢慢的顯現,而兩人的互動,也是用很文青式的用語互動著。
小鬼,你到底在不在?我的意思是,你...在不在?
「如果昨天就是今天就是明天,那在就是不在,不在就是在。
在書中這對忘年之交就是用這種有點不口語又帶點哲學的方式互動著,讓這段人鬼情很文青,龍部長筆下的人物,也是採用較文學式的書寫方式,但也有感受到她試圖用比較大眾文學的方式去描寫人物;在描寫鎮上的人事物時,是我認為展現出作者較輕鬆的樣態,熱心助人的房東、東家長西家短的市場小販 、新住民、賣山豬肉的原住民青年.....,這些小人物的描寫和互動反而是我個人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部分。
廢話說了那麼多,看完這本書後,我個人的心得是覺得這不是一本易讀的小說,但如果喜歡傳統文學,這是一本少數運用大量傳統文學技巧的小說,故事的劇情還蠻紮實的,故事的設定上則一般般,沒有特別驚豔之處。書中描寫自我探索和親情、傳統文化的部分都蠻詳細且真實的,這是我個人蠻喜歡的部分;除了故事內容外,仔細的去品味場景,會讓人想啟程到東部去旅遊。
  • 帶著這本書搭上往花東的火車去吧

大叔の唐揚げ
大叔の唐揚げ
飄著熱氣的唐揚、泡沫滿溢的沁涼生啤,佐一本沒啥營養的書, 閱讀也可以是種廢廢的享受。 歡迎來到大"書"(叔)居酒屋! 今晚想來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