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橄欖樹」談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橄欖樹」這首歌,收錄在1979年新格唱片發行的齊豫《橄欖樹》專輯,由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詞,李泰祥指揮「新格管弦樂團」錄製。


事實上,最早開始在演唱會上傳唱這首歌的人,並不是齊豫,而是另一位民歌手楊祖珺。從這幾個名字背後牽纏的故事,我們或許可以管窺七○年代橫掃青年世代的所謂「民歌」,大概是怎麼回事。

早在1978年,楊祖珺便經常在校園演唱會唱「橄欖樹」,比齊豫的版本早了至少一年,只是從未錄成唱片。楊祖珺跟吳楚楚、胡德夫、楊弦、李雙澤等人都算是「第一代民歌手」,七○年代初期便在一起寫歌、唱歌。當時青年知識份子以聽西洋歌曲為尚,對「國語歌」不感興趣,也還沒有「自己寫、自己唱」的風氣。李雙澤率先提倡「唱自己的歌」,在那個台灣外交處境風雨飄搖的年代,多少也帶著民族主義的自尊意識。


楊弦在1975年在中山堂舉辦創作發表會,替余光中的詩作譜曲,唱出「鄉愁四韻」、「迴旋曲」、「民歌手」等作品,同年推出《中國現代民歌集》,被視為「民歌運動」的開山之作。李雙澤則在1977年寫下膾炙人口的「少年中國」和「美麗島」,卻還來不及留下更多作品,便在淡水意外溺斃。他歌曲中的現實意識與樸素的草根精神,有別於楊弦的文藝氣質,這個方向後來由楊祖珺、胡德夫承繼下來,進一步將歌曲與社會實踐結合。楊祖珺的首張專輯也在1979年出版,卻因唱片公司風聞她是「問題分子」而全面回收銷毀。兩人後來投身反對運動,告別了音樂圈,胡德夫則得等到2005年,才終於發行生平第一張個人專輯。


在那個歌曲審查制度極為嚴厲的戒嚴時代,「民歌與社會實踐」的路線屢遭打壓,或許尚可理解。然而,「橄欖樹」這首歌當年竟然也遭禁播,著實不可思議。據說當年新聞局認為這首歌提到「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 我的故鄉在遠方」,怕有勾引聽眾思念大陸故鄉之嫌,反覆提及「流浪」一詞,又怕會誘導青年離家出走,遂不許公開播送。當年的歌曲審查制度不知磨盡了多少創作者的志氣,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然而廣電禁令絲毫沒有影響「橄欖樹」的流傳,將近三十年過去,它仍是華人世界最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一。


作家三毛和作曲家李泰祥合作寫歌,這樣的「跨行合作」在當年並不算特例。從楊弦、吳楚楚的時代開始,「以詩入歌」一直都是重要的創作路徑,是青年人打造「現代樂府」的嘗試。「橄欖樹」並不是三毛和李泰祥的唯一合作,另一首廣為傳唱的「不要告別」,也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七○年代晚期,青年創作歌謠風潮大作,年輕人紛紛拿起吉他自己寫歌、自己唱歌。然而這些「素人音樂家」絕大多數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往往連五線譜都看不懂,旋律和結構也比較簡單。李泰祥原本是卓然有成的學院派音樂創作者,他的流行音樂作品明顯地更精緻、成熟、嚴謹,儘管他的旋律對演唱者是極高的挑戰,卻也展現了驚人的感染力,影響力反而遠遠超過那些「學院派」的作品,也消融了彼時所謂「通俗音樂」和「藝術歌曲」的界線。


然而,像李泰祥、陳揚這樣科班出身的音樂人,何以願意投身流行音樂的工作?一方面,他們意識到流行音樂對青年世代的影響力早已遠超過古典音樂和藝術歌曲,若要吸引更多年輕人體驗「精緻的」音樂,利用「通俗歌曲」來偷渡,或許是一條捷徑。其次,彼時的唱片業也在迅速轉型:「民歌」風潮帶動了音樂市場的發展,也讓唱片公司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嘗試新的「做唱片」方式,開發更多聽眾,把市場的「餅」做大。在這樣的條件下,唱片公司才會願意不惜工本,讓李泰祥指揮一整個管弦樂團,替齊豫錄專輯。這與早年楊弦以「手工業」方式錄製《中國現代民歌集》的克難儉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1977年,新格唱片創辦「金韻獎」比賽,以大學生為主要目標,重金懸賞演唱、創作的人才,迴響極為熱烈,對手海山唱片遂也於次年創辦「民謠風」比賽,兩大陣營每年選出的優勝者,果然也都成為那個世代最受歡迎的民歌手:包美聖、陳明韶、邰肇玫、王海玲、齊豫、蔡琴、蘇來、靳鐵章、鄭怡、王新蓮、施孝榮、李建復、黃大城......都是透過比賽而進入音樂圈的佼佼者。為了與大家印象中濃妝豔抹的「歌星」區別,他們只願意以「歌手」自稱。標準的「舞台服裝」是T恤和牛仔褲,以及一把木吉他。其中,當時就讀台大人類系的齊豫,便是第二屆金韻獎(1978)的冠軍歌手。


「金韻獎」轟動一時,不只發掘了一批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最精彩的歌手和創作人,也連帶讓一群年輕的幕後工作者有了揮灑的舞台:李壽全、李國強、徐崇憲(「橄欖樹」的錄音師)、于仲民......他們重新定義了「製作人」和「錄音師」的角色,讓「唱片製作」成為可敬的專業,也替台灣流行音樂的榮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年代以降,「民歌」漸漸式微,「滾石」、「飛碟」等廠牌崛起,帶來台灣流行音樂的版塊大挪移,而「民歌」在全盛期打下的基礎,讓台灣流行音樂擁有長期發展的雄厚資本。民歌時代念茲在茲的「原創精神」、「世代自覺」與「時代意識」,歷經三十多年,仍然是華語創作歌曲最可貴的核心價值。

 

(寫給《活水》雜誌的稿) 

 


電影「歡顏」片頭的版本,對嘴的是胡慧中。這個版本歌詞和編曲都跟專輯版不同,唱的是「流浪流浪」,而非「流浪遠方」。 

 


齊豫演唱會的清唱版,後面接到C'est La Vie作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2.7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章系列主要是介紹1979~2022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的電影及歌曲賞析,首先便先介紹獲得1979~1989年「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的電影及歌曲,包括:歡顏、原鄉人、彩雲曲、搭錯車(一樣的月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桂花巷、超級市民、黃色故事(一場遊戲一場夢)、魯冰花等...
Thumbnail
本文章系列主要是介紹1979~2022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的電影及歌曲賞析,首先便先介紹獲得1979~1989年「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項的電影及歌曲,包括:歡顏、原鄉人、彩雲曲、搭錯車(一樣的月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桂花巷、超級市民、黃色故事(一場遊戲一場夢)、魯冰花等...
Thumbnail
已經不記得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與音樂連結的時刻了,但是讓我難忘與深刻記憶的是看到他的留言真跡。然而,千金難買早知道!早知道我會這麼介意,我就會帶著相機把這一切拍下來;甚至花重金將那本珍貴的留言手冊買斷下來,但有些記憶是無法回復的。相信當時和我一起認識這位音樂前輩的同窗與朋友,也有不少人會有相同的感嘆.
Thumbnail
已經不記得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與音樂連結的時刻了,但是讓我難忘與深刻記憶的是看到他的留言真跡。然而,千金難買早知道!早知道我會這麼介意,我就會帶著相機把這一切拍下來;甚至花重金將那本珍貴的留言手冊買斷下來,但有些記憶是無法回復的。相信當時和我一起認識這位音樂前輩的同窗與朋友,也有不少人會有相同的感嘆.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開展,實際走訪發現這是台灣難得的流行音樂展,無論在展區設計、展品規模、科技結合皆有上等的品質。此文章與大家分享展覽資訊,以及台灣流行音樂史的概覽。
Thumbnail
從表面看,齊豫演唱的《今世》只是歌唱三毛與她的愛情,與自由無涉,但三毛的與眾不同,三毛的特立獨行,都從絕美的歌聲裏滲透出來,它在歌頌愛情的同時,亦是對專製的背棄與對自由的禮贊……
Thumbnail
從表面看,齊豫演唱的《今世》只是歌唱三毛與她的愛情,與自由無涉,但三毛的與眾不同,三毛的特立獨行,都從絕美的歌聲裏滲透出來,它在歌頌愛情的同時,亦是對專製的背棄與對自由的禮贊……
Thumbnail
    唱片只是一種模式,現在它可能已經沒落了,但是它的內涵、智慧、精神才是永存的,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傳遞出來,其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用音樂傳達:情感、回憶、愛和快樂,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音樂會越來越接近」[1]—引用自第27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獎人黃鶯鶯女士得獎感言。         
Thumbnail
    唱片只是一種模式,現在它可能已經沒落了,但是它的內涵、智慧、精神才是永存的,不論是那一種方式傳遞出來,其中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用音樂傳達:情感、回憶、愛和快樂,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因為音樂會越來越接近」[1]—引用自第27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獎人黃鶯鶯女士得獎感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