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孤味》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孤味》講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也是幾個女性認識自己、面對自己,再放過自己的過程,片中除了一段母女爭吵的戲,多是以一種隱忍而不疾不徐的力量在體現角色們的不甘、不平與不爭,然而這樣壓抑著的、慢慢流淌的情感,感染力卻遠比歇斯底里的矛盾拉扯更深刻。蠻多影評都將與這部電影與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做了比較,於我來說,《海街日記》是一個理想,在破碎中能感覺到的是溫柔的暖意,所以它讓人治癒,而《孤味》是更現實的世界,五味百感都摻雜在裡面,所以它讓人反思。我會說《孤味》是需要一定的人生歷練才能從中挖掘出更深東西的電影,但凡你的生命中曾告別一個如此深愛的人,或曾逝去一段如此銘心的時光,相信都能從中得到一些釋然。

raw-image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孤味

「孤味」的意思,原是形容只做一道料理,並致力把這一道菜做到最好,延伸之意即是指一個人專心一意,堅持做好一件事,就算孤獨也沒有關係。

這部電影能使觀者產生共情,除了緣由於多數人都經歷過這類家庭間的牽絆之感,我想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每一個角色都有一部分的影子能投射在觀者的身上。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是秀英,盡心盡力為一件事付出,卻感覺自己得不到理解和反饋;我們或許是阿青,想做自由的風箏,以掩飾內心深處的艱難與不安;我們或許是阿瑜,努力證明自己是為了滿足一種寄望,卻也走向了自己不願成為的樣子;我們或許是佳佳,對事情的了解太過片面,於是便帶著偏思去理解周圍;我們又或許是蔡阿姨,面對太複雜的情感關係,總是選擇尊重與退後。我們與她們一樣,都會在唱起一首歌、吃到一顆糖時想起一個人和一段過往,也都會在心中埋下執念,並用頑強灌溉生出孤味的果。雖說每個人都在品嚐著一份孤味,但它就像每個人獨有的人生軌跡,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只有自己最清楚,然而這樣的孤寂不是全然的無奈,正是這一份餘味,讓我們能看見自己珍視和渴望的核心,並讓我們尋得救贖自我的那些事物。

raw-image

家庭羈絆拉起似近似遠的距離,卻終究是無可取代的關係

每個家都有解不開的結,唯有愛終能化解一切。

從秀英對家庭的付出不難感受到她對丈夫和女兒的愛有多麽深刻,然而從這一份愛當中衍生出的還有她對於家人控制的慾望,以及對家人生命價值的判斷,偏偏如何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是家人們的課題與渴望,於是疏離便成了他們找到道路的方式,戲中那種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矛盾卻不輕易訴說、示弱的情緒展現非常真實。面對至親,我們經常是無止盡的投注愛與關心,想這麼牢牢地牽住這一份聯繫,但對情感的感知和領會往往在於給予與接受之間的尺度與平衡,若表達不是以雙方都能認同的方法和份量,反而可能擴大關係的間隙,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終究無法百分之百變成對方想要的模樣,在此前提之下,能夠尊重彼此的存在及想法、尊重每一絲愛意就很好了。所以我很喜歡電影對於這一塊情感的處理:種種衝突興許加深幾位角色之間的隔閡,卻也在把結梳理開後,使他們能夠理解、包容彼此,然後重整、和解,似乎在各自都有了新的人生視角後,這份愛也終於更對等而堅定。

選擇立場、糾結對錯都不是必須

在寫這一篇觀後感前,看見一些評論對於電影所呈現的三觀並不認同,而不認同大多是源自於對人物刻畫所貼上的標籤,比如父親的不負責任、母親的怨懟與執著、女兒對父親的偏袒,抑或女兒對母親的不知感恩,確實這些都是角色在形象上不可否認的瑕疵,然而只覺得,每一個形象的建立都有它的善意、私慾、迷茫與掙扎,其實誰都不平整,但也誰都沒有錯。就像還不夠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習慣用好人與壞人來區分所見的人,但長大後會發現多數人都是內心同時存在善與惡的尋常凡人,只不過在一次又一次紛繁而複雜的抉擇後,事情的結局決定了我們是傾向往善的一端,或是陷落至惡的一端。所以黑白分明不是生活唯一的真相,定義是非也並非生活唯一的解答,當分別站在父親、母親、女兒們的角度,會明白他們都有各自的苦楚與遺憾,我想這就是電影所講述的「寬容」吧,如果能試著去理解那些在表面之下慢慢吸納、緩緩釋放一切的人生,也許便可以不再以獨斷的眼光去俯視他人的選擇與生存方式了。

raw-image

放下是我們一生都在面對的課題

導演許承傑說:「我覺得沒有一個人可以真的教另外一個人怎麼放下,因為每個人心裡面對於某件事的對錯或看法是他自己的功課,你去教人家放下很不負責任。」

後來,秀英終究簽下了那紙離婚協議書;佳佳總算知道了自己錯過的故事;阿瑜打破了規則在睡前吃起了糖;而阿青還是擁抱了媽媽,她說:「要高高興興過日子」,像是說給看電影的我們聽,電影最後,一首《孤味》終於被完整地唱完,她們將對千頭萬緒的深刻都銘記於放下;將對親密關係的衝突都調節於和解。似乎人生就是這樣不斷地在經歷拿起與放下,我們都清楚懂得放手才能夠放過自己,然而我們也都明瞭放下的過程未必是從容的,與過去道別也往往不是一時半刻的決定,那麼就讓放下是一種順其自然吧,不一定要符合普世的標準;不一定要完全跨過心裡的那道檻;也不一定要打從心底的達成原諒。當生活繼續前行,而你開始能淡然的談起這些人事物,並將之視為構成現在的你的一部分時,也許就是你放下的時候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CEMBER 的沙龍
11會員
13內容數
這裡的文字關於電影、戲劇、閱讀、音樂,願能與你分享我從作品中看見的世界。
DECEMBER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本以為《再見機器人》會是一部溫暖療癒的電影,看了才發現它更像是對成長中一種必經的刺痛的提醒,它談論的其實不是少見的題材,但我特別喜歡這一部所詮釋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沒有一句對白,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更專注於畫面與配樂,於是不論是Dog與Robot相伴時的歡快,抑或是他們分離後的傷感,一些簡單的情緒與
Thumbnail
2024/04/08
本以為《再見機器人》會是一部溫暖療癒的電影,看了才發現它更像是對成長中一種必經的刺痛的提醒,它談論的其實不是少見的題材,但我特別喜歡這一部所詮釋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沒有一句對白,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更專注於畫面與配樂,於是不論是Dog與Robot相伴時的歡快,抑或是他們分離後的傷感,一些簡單的情緒與
Thumbnail
2022/09/11
《嬰兒轉運站》是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韓國電影,雖說是與過去作品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是枝裕和的平緩溫柔一如既往,帶著觀眾藉著溫和的角度直視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矛盾,並透過參與一場尋找嬰兒買家的公路之旅,捕捉到家庭、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導演曾在一次訪問中說到,這是一部結束後才開始的電影,確實對於故
Thumbnail
2022/09/11
《嬰兒轉運站》是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韓國電影,雖說是與過去作品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是枝裕和的平緩溫柔一如既往,帶著觀眾藉著溫和的角度直視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矛盾,並透過參與一場尋找嬰兒買家的公路之旅,捕捉到家庭、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導演曾在一次訪問中說到,這是一部結束後才開始的電影,確實對於故
Thumbnail
2022/07/15
平淡、緩慢、沉悶是《我的出走日記》呈現給觀眾的直接感受,然而當你越往它的內裡看下去,會發現若僅以戲劇張力和亮點的角度來看待它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因為它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或隱晦或坦承地反射我們所處那種現實虛空的狀態,並剖析我們所懷有那些無可奈何的心緒。
Thumbnail
2022/07/15
平淡、緩慢、沉悶是《我的出走日記》呈現給觀眾的直接感受,然而當你越往它的內裡看下去,會發現若僅以戲劇張力和亮點的角度來看待它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因為它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或隱晦或坦承地反射我們所處那種現實虛空的狀態,並剖析我們所懷有那些無可奈何的心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真的與我想的截然不同,以為一個家庭的愛恨糾葛,會是很壓抑激烈的演出,沒想竟是流暢且溫柔的,緩緩將故事娓娓道來,就像淡淡的生活故事,那些沒說出口的都在無聲裡意會,我們一點一點的對號入座.....
Thumbnail
真的與我想的截然不同,以為一個家庭的愛恨糾葛,會是很壓抑激烈的演出,沒想竟是流暢且溫柔的,緩緩將故事娓娓道來,就像淡淡的生活故事,那些沒說出口的都在無聲裡意會,我們一點一點的對號入座.....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Thumbnail
《孤味》講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也是幾個女性認識自己、面對自己,再放過自己的過程,片中除了一段母女爭吵的戲,多是以一種隱忍而不疾不徐的力量在體現角色們的不甘、不平與不爭,然而這樣壓抑著的、慢慢流淌的情感,感染力卻遠比歇斯底里的矛盾拉扯更深刻。蠻多影評都將與這部電影與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做了比較,於我
Thumbnail
《孤味》講的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也是幾個女性認識自己、面對自己,再放過自己的過程,片中除了一段母女爭吵的戲,多是以一種隱忍而不疾不徐的力量在體現角色們的不甘、不平與不爭,然而這樣壓抑著的、慢慢流淌的情感,感染力卻遠比歇斯底里的矛盾拉扯更深刻。蠻多影評都將與這部電影與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做了比較,於我
Thumbnail
「孤味」,在2017年的短片版中,有段臺詞詮釋這個詞是代表著專心致意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意思,電影版中則沒有對這個詞有多的解釋,但片中一種孤獨而生、自己專心過著生活的氛圍,無需言語也表達得淋漓盡致。盡管,也是這個「不說」成為了劇中母女四人共同的心病與折磨。
Thumbnail
「孤味」,在2017年的短片版中,有段臺詞詮釋這個詞是代表著專心致意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意思,電影版中則沒有對這個詞有多的解釋,但片中一種孤獨而生、自己專心過著生活的氛圍,無需言語也表達得淋漓盡致。盡管,也是這個「不說」成為了劇中母女四人共同的心病與折磨。
Thumbnail
孤味的斷捨離哲學 更新於 2020/ 11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家人的關係總是最為難處理的,因為它有最深的連結和難以分離的同源枷鎖。 一次事件串一個家庭四個女人的故事,細細道出家人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雖然我們不在其中,但籍由電影中的演員張力和劇情編排,還是可以得到情緒的痛快宣洩。 「我打拼了一
Thumbnail
孤味的斷捨離哲學 更新於 2020/ 11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家人的關係總是最為難處理的,因為它有最深的連結和難以分離的同源枷鎖。 一次事件串一個家庭四個女人的故事,細細道出家人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雖然我們不在其中,但籍由電影中的演員張力和劇情編排,還是可以得到情緒的痛快宣洩。 「我打拼了一
Thumbnail
這是一部講述了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關於愛的形式的一部電影,是一部還不錯的國片,值得進場感受一下台灣味.
Thumbnail
這是一部講述了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關於愛的形式的一部電影,是一部還不錯的國片,值得進場感受一下台灣味.
Thumbnail
《孤味》說著一些家常話,釐清一些家務事,接地氣的故事設定更顯台灣女性的堅毅、包容與溫柔,演出屬於台灣的女人故事。
Thumbnail
《孤味》說著一些家常話,釐清一些家務事,接地氣的故事設定更顯台灣女性的堅毅、包容與溫柔,演出屬於台灣的女人故事。
Thumbnail
一個家從起起落落走到歲月靜好,是用許多隱忍妥協與犧牲點滴搭建而成的。時不時總有耳聞,各種塵封多年的真相,所謂不可外揚的家醜,在有人兩腿一伸之後才得以攤在陽光下,生前鑄下的錯、欠下的債、打下的死結,還是得由活著的人一一解開。因為喪禮始終不是為了死者,而是為了還留在世上的生者而辦。
Thumbnail
一個家從起起落落走到歲月靜好,是用許多隱忍妥協與犧牲點滴搭建而成的。時不時總有耳聞,各種塵封多年的真相,所謂不可外揚的家醜,在有人兩腿一伸之後才得以攤在陽光下,生前鑄下的錯、欠下的債、打下的死結,還是得由活著的人一一解開。因為喪禮始終不是為了死者,而是為了還留在世上的生者而辦。
Thumbnail
導演透過本片靈魂人物林秀英(陳淑芳 飾)的大半輩子,非常好地詮釋了「孤味」。她在丈夫陳昌伯(龍劭華 飾)離家後,獨自靠著賣蝦捲,將小攤販經營成臺南赫赫有名的餐廳。她不求滿漢全席,但求把一道料理做到最好,孤獨而艱辛地用心經營著,直至蝦捲成為其獨門料理,聲名響徹臺南大街小巷。這是林秀英「孤味」的具體寫照
Thumbnail
導演透過本片靈魂人物林秀英(陳淑芳 飾)的大半輩子,非常好地詮釋了「孤味」。她在丈夫陳昌伯(龍劭華 飾)離家後,獨自靠著賣蝦捲,將小攤販經營成臺南赫赫有名的餐廳。她不求滿漢全席,但求把一道料理做到最好,孤獨而艱辛地用心經營著,直至蝦捲成為其獨門料理,聲名響徹臺南大街小巷。這是林秀英「孤味」的具體寫照
Thumbnail
從一層層挖掘家族秘密這個故事結構來看,是兄弟姊妹比較多的《橫山家之味》,跟《海街日記》漫畫原著用多角度切入女孩/女人在現代社會碰撞的野心,不太相同。
Thumbnail
從一層層挖掘家族秘密這個故事結構來看,是兄弟姊妹比較多的《橫山家之味》,跟《海街日記》漫畫原著用多角度切入女孩/女人在現代社會碰撞的野心,不太相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