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嬰兒轉運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嬰兒轉運站》是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韓國電影,雖說是與過去作品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是枝裕和的平緩溫柔一如既往,帶著觀眾藉著溫和的角度直視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矛盾,並透過參與一場尋找嬰兒買家的公路之旅,捕捉到家庭、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導演曾在一次訪問中說到,這是一部結束後才開始的電影,確實對於故事中的人物而言,在結局之後仍是一條沒有明確方向的未完旅程,而對於觀眾來說,在觀影的過程中,不論是角色們的掙扎、自我和解,抑或是對社會議題的凝視都是波瀾不驚的,然而這些淡淡的感受卻會隨著觀影後回顧場景時慢慢地渲染,進而讓我們展開一種新的思考,或者獲得一種新的希望。所以或許可以說這一個棄嬰的轉運站,象徵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命運轉換,同時也象徵著故事人物們以及觀眾們在人生中或心理上的一個轉折吧。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什麼是家的形狀

實在不行,我們養著也行。帶著海進,五個人也行。
在看《嬰兒轉運站》時,腦中會浮現的是導演的前作《小偷家族》,同樣是幾個沒有任何關係、身份又帶著缺口的人組成了一個非典型的家庭,然後互相療癒彼此受過的傷、填補彼此有過的空。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我們常常可以打破對於家庭的局限,原來維繫起一個家的紐帶可以不是血緣或法律,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份溫暖與善良。那麼什麼樣子才應該是「家」的形狀呢?我想其一是在這個家的輪廓裡,成員都能夠安心地在對方之前展現自己的真實與脆弱,就像電影中從洗車機出來後的那一幕,大家紛紛卸下為了生存所戴上的面具,坦承自己的過去和真相,又如素英分享起自己常有的夢境內容是大雨滂沱卻無法沖刷將自己乾淨時,所坦露出的內心陰暗與不安。
另外我覺得對家的刻畫很重要的一點是,彼此能夠接住各自的軟弱,甚至在彼此身上找到與自己和解的契機,就像電影中在摩天輪上的場景,東秀用手擋住素英的眼睛,替她向世界遮掩了她蒼白的一面,而素英也讓東秀終於能夠原諒自己的母親,心裡的裂縫總算能透進一些光。透過這個由一部破舊貨車和五個大大小小、各不相關的人所構成的共同生活單位,我們看見所謂的家是可以做為情感的靠岸,無關乎這份羈絆的載體為何,也無關乎每個人的背景與出生。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那些被遺棄的人

如果早點遇到你們,說不定不會像現在這樣。
電影中這一部行駛的貨車上,載著的都是處在邊緣、被社會或是親人遺棄的人,素英以從事性工作者維生、東秀與海進是在育幼院成長的孤兒、相鉉因為負債累累而被妻女斷絕關係,故事裡的他們有那麼多的不得不,然而令人感動的是,這些沒有歸屬的人湊在一起後相互理解、相互治癒的過程,以及刻在他們骨子裡的那一份坦誠與自然。特別是海進這一個角色,他的橫衝直撞,還有他在其他幾位大人間的潤滑,在我看來便是一個觸動人的亮點。對於海進而言,這個世界還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只有嚮往和好奇,而自己也沒有什麼做不做得到,因為他覺得企圖和能力並不衝突。所以不管是從外部出發還是回歸自身,他都無所顧忌也沒有拘束,也因此有了洗車的那一個插曲,雖然狼狽卻是整部電影中大家展現出來最快樂的時刻。
這一群被遺棄的人向我們展示出的是,當身負著掙脫泥淖、過上理想生活的不易,還依然能在生活中獲取純粹簡單的喜悅,這些看似被烏雲籠罩的生命,其實內裡都有著暖陽的存在。於是我們能知道,生命向來是有明有暗,就像電影裡火車通過隧道的片段中,光線流動的車廂,然而列車終究會駛出隧道將我們攤回殘酷的現實之下,但此時如若能像這一些角色這樣守住一點點希望的信念,或許我們還是能夠為自己編織一個童話的。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接納這個世界的灰色地帶

比起生完孩子後拋棄,在孩子出生前就殺死他,難道我的罪就比較輕嗎?
在這部電影中,每個人在法律層面或道德層面都不是全然的好人,但這並不阻礙他們在對待羽星時表現出溫柔與真切,他們將各自的不幸與缺失轉化為幸福的祝願,都加在了羽星身上,在這一趟旅程的時間裡,他們都是存有善念的。很多時候人們對於問題的覺察會存有一種盲點與假像,是以為自己從短暫的窺見和觀察中獲取了足夠的資訊,就先給出了立場或審判,如同電影中的女警也如同身為觀眾的我們,在看見素英將羽星放在保護艙前時、在看見一群人尋覓著買下羽星的人選時,大概會直覺地指責起這樣棄嬰和販賣的行為。但是枝裕和用平視的角度去陳述事情的起因,並記錄這整個過程,把我們從旁觀者、俯視者的角色,拉近到一個更能夠感受得到他們的位置,於是我們能透過他的鏡頭去看見、去相信這個世界的良善。
然後我們會發覺,真相是我們永遠無法用片段的認知來理解一個人的一生,當我們看向問題後面,其實是一個個充滿故事的生命,有糾結的情感起伏,也有紛亂的所處境地,實際上這個世界的複雜,也並不是非黑即白就能概括的,我們大多數的人生都行進在灰色的地帶之中,所以說,又是誰能定義這個社會的是非呢?而電影所呈現的那些對比,包含善良背後的低劣、差勁背後的苦衷、歡樂背後的掙扎、堅強背後的脆弱,都讓我們可以更近的注視這樣的灰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或許我們不能光是看見陽光和寬闊的大路,更要走向陰雨和彎險的暗巷,在批判之前先給予混濁的領域多一點接納與理解。可能我們終究會在這樣的過程中發現真實不盡美好,但若能多一些共情、多一些擁抱的意念,也許就能夠不被黑白的對立制約,讓那片灰階的亮度再提高一些。
圖片來源:車庫娛樂

你的存在值得被感謝

謝謝你的誕生
整部電影中最令我感動的便是黑夜中素英一一向這趟旅程中的同伴道出「謝謝你的誕生」的這幕,或許有人覺得落俗、矯情,但這句簡單的感謝,卻是在場的所有人都需要接收到的一句話。對於他們來說,被遺棄的事實、背負著的債務、犯下過的錯誤,這些附加在他們身上的過往與標籤,都讓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否定了自身的價值,正是這一句感謝讓他們的缺口得到了寬慰,在那個晚上,我想他們藉著這句話的力量都更加認可了自己存在的意義,或多或少也都與自己以及過去和解了。同時,這句話其實也可能是每一個正在觀影的我們都需要聽見的,我們經常會對一個孩子說謝謝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卻很少對一個成年人表達同樣的感謝,然而在成為大人的過程之中,你會發現隨著日子的節奏逐漸加快、面對的課題日趨複雜,時刻在應付內外在難題的我們,沒有一個人是真的輕鬆度日的,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成年人更應得到這般微小的肯定與鼓勵做為動力與指引,而我也相信對於成年人而言,感受起它所帶來的能量會深刻許多。
我很喜歡是枝裕和用這個片段來帶向故事的結尾,他讓整部電影對於生命的討論不再局限於被遺棄的孩子上,而是拓展到每一個普通人的身上,提供了我們一個平等的視角去審視生命,並告訴我們生命不論是新生的、滄桑的、被守護的、被拋棄的、獲得諒解的、不被理解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不僅溫柔地撫平了我們所經歷著的那些生活與情緒上的千瘡百孔,也讓我們知道,對生命道出感謝除了是對別人的祝福也可以是對自己的喊話。那麼不如今後每一個夜晚,都在迎向新一天的挑戰前對自己說聲:「謝謝你的誕生」吧!
avatar-img
11會員
13內容數
這裡的文字關於電影、戲劇、閱讀、音樂,願能與你分享我從作品中看見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ECEMBER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平淡、緩慢、沉悶是《我的出走日記》呈現給觀眾的直接感受,然而當你越往它的內裡看下去,會發現若僅以戲劇張力和亮點的角度來看待它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因為它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或隱晦或坦承地反射我們所處那種現實虛空的狀態,並剖析我們所懷有那些無可奈何的心緒。
從序言到尾章,《世界上最爛的人》試圖用十二個章節讓我們了解女主角Julie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我們看見她在一次次志向、專業、感情的轉換中找尋自己,也看見她的猶疑、她的選擇以及選擇後的代價與成長。
《偶然與想像》由《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敞開的大門》、《再一次》三個短片構成,三個故事都透過大量的對話來推進情節及表述角色的內心,所以與其說是電影,它更像是短篇小說,給了觀眾一種閱讀式的觀影體驗,也讓觀眾能藉著對話的間隙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機智醫生生活》每一集都透過一個主軸,一面講述在醫院發生的人間百態,一面呼喚人們心中的愛和善意,然後再用一首歌,治癒所有的煩惱和遺憾、同享所有的幸福與快意。也許是越缺少什麼,什麼就顯得更為難得,於是在這個浮躁、混濁的世界裡,《機智醫生生活》所呈現的理想國便成為了非常珍貴的一座,像疲憊生
Sally Rooney《正常人》        早在去年就看完了《正常人》的影集,但直到最近才終於把原著讀完,雖說影集透過畫面和配樂完美地將書中的內容和調性展現出來,但我還是更喜歡書本中那些對細節和心理描寫的敘述,以及透過對話所書寫下的相互救贖與辯證。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千禧世代的愛情故事,但是它並
       如果要形容看完《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後的感受,我會說我得到的是一種微妙的「生活感」與「陪伴感」,坂元裕二在角色的描寫上,淡化了大豆田永久子離婚三次這個被社會眼光挑戰的身份,展示的僅是一個平凡、真實的女子,以及她的生命哲學。而對於故事的敘述,則不過度描繪與三位前夫的過去,只是讓我們看
平淡、緩慢、沉悶是《我的出走日記》呈現給觀眾的直接感受,然而當你越往它的內裡看下去,會發現若僅以戲劇張力和亮點的角度來看待它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因為它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或隱晦或坦承地反射我們所處那種現實虛空的狀態,並剖析我們所懷有那些無可奈何的心緒。
從序言到尾章,《世界上最爛的人》試圖用十二個章節讓我們了解女主角Julie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我們看見她在一次次志向、專業、感情的轉換中找尋自己,也看見她的猶疑、她的選擇以及選擇後的代價與成長。
《偶然與想像》由《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敞開的大門》、《再一次》三個短片構成,三個故事都透過大量的對話來推進情節及表述角色的內心,所以與其說是電影,它更像是短篇小說,給了觀眾一種閱讀式的觀影體驗,也讓觀眾能藉著對話的間隙去探索更多的可能。
       《機智醫生生活》每一集都透過一個主軸,一面講述在醫院發生的人間百態,一面呼喚人們心中的愛和善意,然後再用一首歌,治癒所有的煩惱和遺憾、同享所有的幸福與快意。也許是越缺少什麼,什麼就顯得更為難得,於是在這個浮躁、混濁的世界裡,《機智醫生生活》所呈現的理想國便成為了非常珍貴的一座,像疲憊生
Sally Rooney《正常人》        早在去年就看完了《正常人》的影集,但直到最近才終於把原著讀完,雖說影集透過畫面和配樂完美地將書中的內容和調性展現出來,但我還是更喜歡書本中那些對細節和心理描寫的敘述,以及透過對話所書寫下的相互救贖與辯證。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千禧世代的愛情故事,但是它並
       如果要形容看完《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後的感受,我會說我得到的是一種微妙的「生活感」與「陪伴感」,坂元裕二在角色的描寫上,淡化了大豆田永久子離婚三次這個被社會眼光挑戰的身份,展示的僅是一個平凡、真實的女子,以及她的生命哲學。而對於故事的敘述,則不過度描繪與三位前夫的過去,只是讓我們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搬家》最厲害的一點是,影片藉一場場轟鬧的騷動,卻在角落裡不動聲色的揭開事實的本質,最終以溫情收尾包裝了迫切成長下的殘酷。片中運用孩童稚嫩和天真的視角,逐漸理解在大人的世界裡,和諧的家庭不保有永久的期限,反而還會經歷爭吵、分開、苦痛的各種回憶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搬家》最厲害的一點是,影片藉一場場轟鬧的騷動,卻在角落裡不動聲色的揭開事實的本質,最終以溫情收尾包裝了迫切成長下的殘酷。片中運用孩童稚嫩和天真的視角,逐漸理解在大人的世界裡,和諧的家庭不保有永久的期限,反而還會經歷爭吵、分開、苦痛的各種回憶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