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戲劇|《我的出走日記》

2022/07/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平淡、緩慢、沉悶是《我的出走日記》呈現給觀眾的直接感受,然而當你越往它的內裡看下去,會發現若僅以戲劇張力和亮點的角度來看待它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因為它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或隱晦或坦承地反射我們所處那種現實虛空的狀態,並剖析我們所懷有那些無可奈何的心緒。我甚至覺得它就像是一種精神解藥,讓我們在沉浸於和每個角色的垂頭喪氣共感,又被每個角色的坦然無懼激勵的這個過程裡,治癒每天的掙扎與疲憊。而編劇對於內向高敏感族群在各種情境下情緒獨白的捕捉與道破,更是這部戲打動我的一點,在這個外向者更容易被識別和演繹的世界中,做為一個同樣經常想從喧囂的人群中逃離的人,彷彿是終於獲得了理解與認同。
圖片來源:Netflix

我們都需要出走

我累了,我不知道是從哪裡開始出了問題,但我就是累了,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像在工作,清醒的每個瞬間都在勞動,什麼事都沒發生,也沒有人喜歡我。
劇情的最初,我們看見廉家三個小孩在回家的漫漫長路上眼神空洞、面無表情,非常真實地反映出社畜在經歷整日的工作、社交後,靈魂和語言好像都被抽離的那種狀態。我覺得編劇用「通勤」這件事情來展開出走這個命題是非常巧妙的,因為它象徵的是眾多渴望伸展自由的身影,為了生活或責任而不得不沒入密集的車流和人流中,當我們一面忍受周圍的擁擠,一面感受內心的虛空,無疑會是一個想要獲得解放的時刻。更因為它發生在每個早晨與夜晚、發生在每條抵達生計的路上、發生在每個人的日復一日,所以我們也就特別能夠產生共鳴。
而後,我們看見劇中每一個人物都各自想要從不同的困局中出走,比如美貞想從人際的格格不入與自我的無法接納中出走,琦貞想從年紀的焦慮與愛情的執著中出走,昌熙想從物質的缺少與事業的壓力中出走,具先生想從生活的不堪與過往的不快中出走 ⋯⋯。於是我們會對照到那些發生在自身生活中覺得被困住或是動力流失的時刻,才發覺其實我們都有著需要出走的理由,只是當習慣了在世俗的框架中妥協將就,也就漸漸不再糾結心裡的那些疑惑了,然後日子就這麼在精神的虛無中循環往復。或許是在日常被他人解讀的時候,人們才會意識到原來自己所處的狀態是這樣,編劇透過角色將生活的真相剖開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能直面自己的難事並覺察到自己對解放的需求,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解放不全然是逃避,而是繼續前進的另一種途徑,我們還是要對生活的困境有更多出走的勇氣。
圖片來源:Netflix

解放是什麼呢?

我覺得人類都像傀儡,不知道自己是誰,只是一直在演戲的傀儡,也許從某個角度來看,那些過得健康又開心的人,說不定只是選擇不去糾結這些疑問,再用『人生就是這樣』的謊言妥協,我絕不妥協,我不要死後再去天堂,我要活著見到天堂。
對於出走、解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不同的想像,它可以是內心被填滿的感受;可以是開始一場有結果的戀愛;可以是用一枚硬幣堆成一座山;可以是不再被家庭束縛;也可以是讓你想要縱身躍過溝壑撿起的東西。我想劇中傳達的是,解放的意義不在於它的輕重或形式,而在於你從何處出發以及你為何要出發,它更像是一個在無法抵抗的壓抑和迷茫中認清自己、接納自己的過程,要看清自己的能力無論出色與否、釐清自己的情感無論是愛是恨、承認自己好壞參半的樣貌、明白自己時強時弱的力度,然後一一接受這些並與自己和解,再去愛自己、愛所愛之人。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即便劇中的每個角色都在尋求心境或環境上的改變,他們仍舊是保有自己的本質,也始終是帶著原有的底色去對待和愛身邊的人,更重要的是,他們去挑戰自己能做和想做的解放,而非只是別人口中認同的解放。
劇中提及的另一個觀點是,所謂出走、解放,並非徹底的解決現有的問題或是獲得廣闊的幸福,而是找到其中的癥結所在,就像美貞說的:「在困局裡找到要被解放的點,也是一種解放。」也許生活不會發生期望中的變化,但每一次發掘到問題,都能讓我們得到一瞬的釋放,當這些瞬間疊加在一起,我們便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可能。然而要找到問題還是得回歸是否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處境和感受,如同出走同好會的三個守則「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以對」,當我們能誠實地直視自我的狀態,解放的意義自然就會浮現了。
圖片來源:Netflix

出走有時需要與人同行

你崇拜我吧!讓我的內心被填滿,光是愛情還不夠,就崇拜我吧!
雖說解放是需要靠自己去成就的,但我們終歸是生活在一個社會之中,很難不去交互周圍發生的一切,所以解開枷鎖的鑰匙不僅在我們的身上,同時也在他人的身上,當我們與周圍的人一起選擇掏出自己身上的這把鑰匙,才能達到更高層次的救贖,幸運的是,美貞和具先生找到了願意拿起鑰匙的彼此,為彼此帶來了拯救。
我喜歡編劇用「崇拜」這個詞來開啟兩人之間的關係,因為崇拜意味著對對方價值的認可,不因對方的獨特而不敢接近,也不因對方的缺口而想要遠離,能夠同理地接收完整的彼此,不計較愛與被愛的衡量標準。另外崇拜也意味著兩個人站在平等的位置相互映照,不試圖改變對方的樣貌,也就不會忽視自己需求,體諒了對方的不完美,也就擁抱了自己的不理想。於是我們會發覺原來選擇崇拜他人,實則也是自我解救,是能夠填滿內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力量。我們也許也能開始相信,在出走的路上終究會遇到一個懂得崇拜自己的人,而我們會因為這份難能可貴的尊重和理解便不再是一個孤獨的獨行者。
圖片來源:Netflix

解放了,然後呢?

當時的每個瞬間都觸動了我,後來卻又重新過起索然無味的人生。
故事最後,我們看見美貞學會了打開和表達自我,琦貞找到了在愛情中平衡的方式,昌熙被帶往了新的出路,具先生也決定改善酒癮,每個人看似都獲得了解放,但其實我們也知道,尋求解放是一個漫長而持續的過程,未來必然也有其他的習題等著他們去解開。所以說很多時候真正困擾人的其實是「然後呢」,我們要面對的不僅是如何調整眼前的自己,更是在此之後要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我們要解決的也不僅是如何走出現下的境地,更是在此之後究竟要何去何從。
或許《我的出走日記》貼近現實的地方也在這裡,它讓我們明白出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並不是只要去做所有問題就一定能夠迎刃而解,然而它也讓我們認知到,比起期待會有一個具體的結果來圓滿自己,更重要的是持續打破對生活的無感,不斷地意識到自己正在破除困住自己的條條框框、正在摸索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並由此讓我們存在的真諦逐漸清晰。所以,即便做為被這部劇治癒的觀眾,我們可能不會從中獲得生活的解答,可能也不會從此變得更好,但我想我們還是可以對往後漫漫人生的每一個「然後呢」懷抱著盼望,相信「今天會有好事發生」,相信我們也能是三兄妹或具先生,在起伏的日子裡一步一步前行時,還能將一秒一秒的小幸福積攢成每天五分鐘的快樂。
11會員
13內容數
這裡的文字關於電影、戲劇、閱讀、音樂,願能與你分享我從作品中看見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