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都的幾個角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林遣都真的好厲害,大叔之愛的牧和火花的德永還能有一點點相似之處,加上青島律師和達摩一家的日向,簡直就是平行世界的人物。難怪會被說成是憑依型的天才演員。說天才似乎是抹滅了本人的努力,但這麼厲害不說天才又說不過去。

看赤楚演安達的訪談就覺得,演員對角色的思考很厲害。雖然沒找林遣都的訪談來看,光把不同類型的角色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包含在演技中的思考肯定是不得了。

我覺得自己是喜歡角色大於演員的。看交響情人夢的時候,帶到千秋前輩的鏡頭無論長短就是小鹿亂撞。玉木宏本人的新聞什麼的就無感,赤楚衛二和林遣都也是。如果只看臉就能讓我開心的,目前只有乖孫宇野昌摩,什麼都不做的傻笑我也覺得可愛。我喜歡故事塑造出來的角色,離開了故事雖然還是會覺得演員厲害、好看,但是那種心跳的感覺就沒了。

先前看了些東西說劇情的結構如何、故事的套路怎樣,心中不太高興。我不喜歡,為什麼?可能是因為我擅自認定故事是個平行的世界,由人們創作出來但是角色活生生存在其中的世界。用架構去分析或是整理出套路,讓我覺得那個世界的「真實性」降低了,只剩人造的味道。當然故事是人講的沒錯,但是我相信其中必定根據了某種真實。我也相信因為閱聽者的喜歡,這個世界真實存在在某個物理上無法迄及的位置。擅自這麼認定是我小小的浪漫。

再來是分析套路什麼的,也許對從業人員或是老司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套路不也就是一個說故事必須應用的技巧嗎。像是畫畫寫字必須要有紙筆,雖然現在也能有其他媒介,但透過某種方式去呈現是必然的。說故事也必定要經過刪減編輯,總不可能直接把人抓進某個世界讓人親身體驗一回。而且時間篇幅有限,起承轉合的安排會相似到可以整理出所謂的套路也是很自然的。從小看這樣安排的故事長大,我自然的也會期待事情有伏筆再收伏筆,有衝突再有高潮。總之我認為套路是必要的,所以我不喜歡被拿出來負面的講述。

第一次看火花很不習慣的就是,這個故事打破了我的習慣(套路)。我看的時候無所依憑,完全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故事要說什麼。看到後面憑著人生閱歷(年紀),抓到劇裡面出現的時間流動感,後面才真心的喜歡上這個作品。所以對有些人說這部是爛片我完全能接受,不喜歡的人可能不能收到鏡頭裡面的時間感,又想吐槽漫才的表現不如預期吧。雖然以漫才外行的我來看,火花的漫才是讓我能理解的好表現啦。

看林遣都的幾個角色差別這麼大,也會想試試看在生活中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自己。也許田中圭的誇張顏藝是個比較適合我也比較可能上手的方式,學學町田慢速講話營造充滿愛的氣氛也是一種。雖然不是我慣常的表達方式,但是在這些表現之下,屬於我想傳遞出去的心情若是不變,應該也就沒有「偽裝」的問題。

之前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慣常的表達方式是對方不太能接受的方式,那換個方法表達究竟是不是不「真」。用可愛玩鬧讓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取代我慣常的冷漠不耐來表達不滿,算不算是偽裝自己迎合別人?

目前我的結論,也不確定是不是最好的答案是,只要我的心情真誠,我接受表達方式不忠於自己的習慣。最少最少我要忠於自己的心情。不滿的時候就算是笑著開玩笑的說出來,也要承認自己的不滿。這也是種妥協,拿掉自己慣常的表達方式也不知道是對不對。希望到最後不會演變成不能真誠的面對自己,這樣就太糟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omi的沙龍
7會員
57內容數
會儘量(希望有)符合角色們在我心裡的樣子。
Niom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02
美國南北戰爭:快速改變全世界的體制
Thumbnail
2024/01/02
美國南北戰爭:快速改變全世界的體制
Thumbnail
2024/01/02
歐洲人瘋狂購買印度棉布,然後呢?
Thumbnail
2024/01/02
歐洲人瘋狂購買印度棉布,然後呢?
Thumbnail
2024/01/02
  棉花帝國成形之前~15, 16世紀 還有兩件事 1. 西歐不適合種棉花,但是曾有棉紡織業。從中亞進口原料(生棉)再利用熟悉羊毛紡織工藝的工匠加工。沒落的原因是原料供應中斷,無法穩定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掌握的貿易路線取得穩定的棉花。 2. 透過阿拉伯商人的遠距貿易商隊,非洲部落已經有消費
Thumbnail
2024/01/02
  棉花帝國成形之前~15, 16世紀 還有兩件事 1. 西歐不適合種棉花,但是曾有棉紡織業。從中亞進口原料(生棉)再利用熟悉羊毛紡織工藝的工匠加工。沒落的原因是原料供應中斷,無法穩定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掌握的貿易路線取得穩定的棉花。 2. 透過阿拉伯商人的遠距貿易商隊,非洲部落已經有消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劇中所描寫的日常,全部都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故事。那些只能往肚裡吞的苦楚,編劇將他們一一攤開,再溫柔地撫平。當觀眾將自己投射在角色之中,馬上就能從那些對白中獲得療癒。
Thumbnail
劇中所描寫的日常,全部都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故事。那些只能往肚裡吞的苦楚,編劇將他們一一攤開,再溫柔地撫平。當觀眾將自己投射在角色之中,馬上就能從那些對白中獲得療癒。
Thumbnail
2019《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公視和CATCHPLAY推出,在這個電視式微的時代居然還曾創下破3的收視率,也讓林君陽在39歲時拿下金鐘獎最佳導演獎。五年過去,林君陽在這之中陸續又推出《茶金》以及熱映中的《人選之人-造浪者》,每一部都叫好又叫座,無論從技術面、議題深度、說故事的方式等等都備受觀眾和專業劇
Thumbnail
2019《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公視和CATCHPLAY推出,在這個電視式微的時代居然還曾創下破3的收視率,也讓林君陽在39歲時拿下金鐘獎最佳導演獎。五年過去,林君陽在這之中陸續又推出《茶金》以及熱映中的《人選之人-造浪者》,每一部都叫好又叫座,無論從技術面、議題深度、說故事的方式等等都備受觀眾和專業劇
Thumbnail
《囂張》,並不單純是兩個資質甚高的孩子相互理解和需要彼此的過程,更是印證了人類有辦法靠著對自己的最佳認識,掙來外人的理解和建築自我的自信。 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配備這種跋扈,他們的囂張並非一蹴可幾。這是筆者從囂張這部作品最受觸動的主題。
Thumbnail
《囂張》,並不單純是兩個資質甚高的孩子相互理解和需要彼此的過程,更是印證了人類有辦法靠著對自己的最佳認識,掙來外人的理解和建築自我的自信。 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配備這種跋扈,他們的囂張並非一蹴可幾。這是筆者從囂張這部作品最受觸動的主題。
Thumbnail
我發現中國的追劇文化中,似乎常會把「夢回」一詞掛在嘴邊,特別是那些有著經典角色的演員粉絲,只要看到新劇造型,就會興奮地說夢回哪一年、哪部劇、哪個角色。 像楊紫的《女心理師》熱播時,我就看到不少人「夢回佟年」;近期任嘉倫和李沁的《請君》路透造型曝光後,也出現各種「夢回周生辰」或「夢回元淳」的反應。
Thumbnail
我發現中國的追劇文化中,似乎常會把「夢回」一詞掛在嘴邊,特別是那些有著經典角色的演員粉絲,只要看到新劇造型,就會興奮地說夢回哪一年、哪部劇、哪個角色。 像楊紫的《女心理師》熱播時,我就看到不少人「夢回佟年」;近期任嘉倫和李沁的《請君》路透造型曝光後,也出現各種「夢回周生辰」或「夢回元淳」的反應。
Thumbnail
明明除了蕭邦和貝多芬,也常常聽宮崎駿和小野麗莎;明明除了逛書店,還喜歡逛超市;明明不會彈鋼琴,也不諳樂理;明明不是天天買花;明明比起林黛玉,覺得薛寶釵更厲害;明明多年來穩居「最愛作家」寶座的珍奧斯汀,已經快要拱手讓位給托爾斯泰──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被當成浪漫、渾身冒著粉紅色泡泡的人。
Thumbnail
明明除了蕭邦和貝多芬,也常常聽宮崎駿和小野麗莎;明明除了逛書店,還喜歡逛超市;明明不會彈鋼琴,也不諳樂理;明明不是天天買花;明明比起林黛玉,覺得薛寶釵更厲害;明明多年來穩居「最愛作家」寶座的珍奧斯汀,已經快要拱手讓位給托爾斯泰──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被當成浪漫、渾身冒著粉紅色泡泡的人。
Thumbnail
無論外型或個性,似乎能夠感覺意箴身上自帶「陽光」,那種天生樂觀開朗的性格,即便是初次見面,都能深刻感受,還有許多粉絲會私訊她,想知道要如何像她一樣快樂、自信,她說:「人都有高低潮,可是像我發生不好的事情,我是都會講出來的人,不會避諱去談。」她認為,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低潮,重點在於「如何讓自己好起來」。
Thumbnail
無論外型或個性,似乎能夠感覺意箴身上自帶「陽光」,那種天生樂觀開朗的性格,即便是初次見面,都能深刻感受,還有許多粉絲會私訊她,想知道要如何像她一樣快樂、自信,她說:「人都有高低潮,可是像我發生不好的事情,我是都會講出來的人,不會避諱去談。」她認為,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低潮,重點在於「如何讓自己好起來」。
Thumbnail
雖然林暐恆長年以綜藝與模仿方面的成就深植人心,但在我心中他卻是個被綜藝咖身份耽誤的演員。
Thumbnail
雖然林暐恆長年以綜藝與模仿方面的成就深植人心,但在我心中他卻是個被綜藝咖身份耽誤的演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