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林威
她是《荼蘼》裡有些任性、自私的湯有珊,也是《花甲男孩轉大人》裡既叛逆又脆弱的鄭花慧;在鏡文學驚悚劇場的《虎》,則是自卑又苛刻丈夫的梁芸卉、到了《誰是被害者》,她又搖身一變,成為頗富心機與手腕的女記者;在《海吉拉》的故事中,她是堅守友誼的何希真。
在演藝這條路上,她是「從無到有」的林意箴,出道短短這些年,她憑藉亮眼的演技,獲得觀眾喜愛,更曾在2019年以《海吉拉》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她的演員之路仍不斷往前,每一次的演出,無論是什麼樣的角色,都能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步一腳印,用實力證明自己。
脫離不了情緒好痛苦 林意箴建構角色背景超細節
原本是前途一片看好的業務,意箴因緣際會下,一腳踏上演員這條路,在「植劇場」中,因《花甲男孩轉大人》裡的鄭花慧而開始受到矚目,也正式為自己的演藝之路,開啟序幕。
甫接觸演戲的那幾年,天性開朗的意箴,坦言自己會沉浸在角色的情緒、無法脫離:「以前剛接觸表演的時候,假如角色過得很悲慘的生活,我就會讓自己沉浸在那樣的情緒裡。」意箴表示,在剛開始演戲時,因為還掌握不到要領,所以會將角色的情緒帶到現實生活。她以《荼蘼》為例:「《荼蘼》是我第一次演戲,然後角色就是比較負面,那時候我別無他法,當我想要感受那樣的痛苦時,就會盡量讓自己不開心。」
從一開始的無法脫離角色,到現在精準掌握,林意箴已經發展出自己的一套表演形式。
但隨著經驗的累積,她也漸漸發現,自己無法讓生活與表演是毫無距離的,畢竟戲中的痛苦,並非來自真實生活,而是源於角色:「我後來就比較想嘗試分析劇本與角色,也會跟朋友討論。」雖然說不上是什麼時候開始改變,但意箴認為,所有的進步,其實都來自於一次次的演出、表演課、閱讀跟表演有關的書,透過身體力行、透過文字帶來的知識與力量,讓意箴明白:「你不可能一輩子都用真實生活去演戲,因為你是在過角色的人生,但我的人生,卻也有很多喜怒哀樂要處理。」
意箴認為,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表演就是哭哭笑笑、吵吵鬧鬧,但真的開始接觸演戲後,就會發現這並非一件簡單的事,但她也解釋:「其實表演是可以有系統的去做這件事,可以從角色、故事去分析,從你有的線索去分析這個角色。」她認為,演員非常需要擁有「共感」,才能感受角色的情緒:「我覺得演員都蠻需要這個東西的,它就是一種同理心,因為你要去感受角色感受到到的情感。」即使已經為表演下了不少工夫,但意箴也坦言,對她來說,還是一件難事,畢竟即便是演員,但仍有自己的人生要過,卻還要兼顧角色的情緒,讓她直呼:「演戲,會越演越覺得不會演戲!」
雖然演戲是件苦差事,但意箴在這些年的磨練下,也抓到了詮釋角色的「小撇步」:「當你遇到越難、越完整的角色,要做更多更多的功課。」她解釋,現在自己接到一個新角色時,會將這個角色的人生想過一遍:「我會寫下來,把角色的人生寫成一個故事,然後跟導演討論。」
透過意箴,我們才發現她對於角色背景的建置,有多麼的細微:「她走路的方式、講話的方式、她會穿什麼樣的衣服、會不會戴飾品、會戴手錶嗎?那手錶戴左手還是右手?」雖然可能會因為其他因素,讓建構角色的背景上不這麼樣的全面,但透過描繪出角色的輪廓,不僅能找到角色的價值觀,也能幫助自己更快投入角色。
林意箴搞定低潮有方法 樂於傾聽另一半
無論是外型或個性上,似乎能夠感覺意箴身上自帶「陽光」,那種天生樂觀開朗的性格,即便是初次見面,都能深刻感受到,甚至有許多粉絲會私訊她,想知道要如何像她一樣快樂、充滿自信,她說:「人都有高低潮,可是像我發生不好的事情,我是都會講出來的人,不會避諱去談。」她認為,透過分享自己的人生,讓外人了解到,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低潮的時候,重點在於「如何讓自己好起來」。
對意箴來說,與其逃避,她更願意選擇面對,而且也會跟身邊親近的家人、朋友分享她心中的情緒,而意箴坦言,之所以願意跟身邊的人抒發想法,是因為她在「植劇場」中遇到了有革命情感的一票好友:「我覺得如果假如在演員的這條路上,沒有遇上這些朋友,我應該會很痛苦。」
林意箴認為自己是個願意向身邊的人分享情緒、想法的人,若未來另一半想要分享,她也非常願意傾聽。
意箴表示,對於這群在「植劇場」相遇的朋友,她可以大方分享各種想法、情緒,即便是遇到了非常糟糕的事情,也會選擇第一時間跟這群朋友分享,意箴讓分享不只是分享,更是她面對、進而處理情緒的方式。,她說:「當你開始面對傷痛,就是你慢慢走出來的時候。」
另外,意箴也提到,未來她也期望自己的另一半,是能夠跟她分享任何想法、情緒,因為她認為,男性不僅被社會價值觀約束了,也習慣隱藏自己的情感,甚至背負了許多外界眼光:「可是我自己比較不在乎這些事情,所以假如我的另一半願意跟我分享他最脆弱的一面,我是很開心、也非常願意傾聽。」
林意箴演「花慧」取得共鳴 拍哭戲沒淚水自責到買醉
在恩師王小棣的教誨下,無論角色為何,林意箴都能為其注入靈魂。
意箴出道時間雖然不長,卻也出演過不少角色,就算有些只是客串,但在她心中,角色就是角色,並沒有差別,只是在於如何詮釋,她說:「以前老師跟我們說,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所以不可以去覺得角色大或小,因為每個角色就代表社會上的每一種人。」
就像是在《誰是被害者》中,意箴詮釋與女主角許瑋甯同為一家報社的記者,最後靠著心機與手腕,取得了更高的職務;在劇中雖然戲分不多,但恰如其分的演出,也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人認出她在劇中的角色,更讓意箴忍不住在心中想:「這竟然看的出來耶!」事實證明,角色無分大小,只看演員如何詮釋,而意箴也的確為每個角色注入應有的靈魂與血肉。
聊起對自己來說有著重要意義的角色,意箴豪不猶豫的說了「鄭花慧」這個名字,她說,即便已經播出五年,但仍有觀眾看到她時,還是會問她:「妳是花慧?」
但她坦言,當初《花甲》播出時,她因為表現而承受許多指責,卻也因為這個角色,鼓勵了許多人:「真的滿多粉絲說,他們因為看了花慧這個角色,決定回家面對父母的關係;或是有的人他們也有生病的另一半,他們覺得這個痛苦跟無奈,是沒有辦法對外人說的,但他們在這個角色上得到慰藉。」這也成了讓意箴繼續在演員路上努力的其中一個原因。
林意箴坦言,演員之路對她來說是辛苦的,卻也有著信念支撐自己走下去。
意箴說,其實她一直認為演員的路是辛苦的,尤其當演員,是以「一個人」的身分被否定:「做演藝工作的時候,是這個人的本身被否定,所有我講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被否定,這是我覺得很難的地方。」
不過,這畢竟是自己選擇的人生,意箴表示,她也不會因此抱怨,頂多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開始思考是否要繼續下去,但她說:「當你知道你在做的事情,是有在影響別人的,那我就覺得很值得做下去。」再加上身旁的親友都非常支持自己,更讓她找不到放棄的理由,持續在這條路上努力前進。
回想起《花甲》,林意箴在開拍第二天就遇上該哭卻哭不出來的時刻。(右為江常輝)
除了意義重大的角色外,當然也有印象深刻的一場戲,對意箴來說,進《花甲》才第二天,就要拍一場該哭、卻怎麼樣都沒淚水的戲,讓她印象深刻:「我們從晚上十點開始拍,拍到隔天早上五點,我一滴眼淚都掉不出來!」後來下戲時,經過便利商店,她選擇買了一罐小瓶紅酒,回家喝完後,倒頭就睡:「因為我太自責了,那段時間真的很痛苦,就是導演要的東西,我都做不到。」
雖然那段戲播出後,有許多粉絲表示非常感動,但意箴坦言,當時無論是她或是角色,其實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在感受痛苦,她說:「我們至今還會跟江常輝拿出來笑一笑,都稱那天晚上是『地獄場』,因為實在是太可怕了!」但即便如此,已經在演藝圈打滾多年的意箴,相信這樣的哭戲對她來說,已經不再是地獄,而是能夠駕輕就熟的情緒,也令人期待她未來能夠再次帶給觀眾什麼樣精湛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