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鳥紛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974年我們二十歲,正年輕,班上 50 位同學,剛從師專畢業分發各處,受導師之託,加上我習慣到處走動,假日我就四處造訪同學。
記得我曾坐船到小琉球, 探訪分派該地的幾位同學,她們六七個人分租了兩處民居,那天她們忙著備課,建議我一大早先去海港旁的魚市逛逛,地攤上剛打撈上來的魚穫,有的還活蹦乱跳;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頭尖尖,長得像蛇的白帶魚,銀白色的身體,在旭日下閃閃發亮,陪我同去的同學,買了兩三斤,要我幇忙提,你知道嗎?我倆就一人一串白帶魚, 手舉得高高的,眼睛緊盯著手,一路上都不得放下,因為如果你稍微放鬆,白帶魚就要沾上路上的沙土了。回到宿舍,在狹小的厨房,沖水,切段,抹鹽,一炸,就成了獨特的早餐。
  說到這,想到我去高樹看冠萍,她家在花蓮,卻被分發到高樹國小,借住在高樹天主堂修女宿舍,這很適合她優雅嫻靜的個性! 那天是個星期天,她要準備一些便當菜,我看著她把我們從小肉攤上帶回的三層肉,先放入滾水中川燙,她說這是媽媽教她的,做紅燒肉的第一步驟,要先川燙去腥、定型。我看著她,心裏想,好細心的媽媽,一定教了她很多獨自生活要注意的事項。
  那時的我與兩位同學一起被分發到里港和美濃之間的信國國小,附近居民大多是大陳義胞,我借住在信望愛孤兒院,一星期回家一次,晚上協助院童做功課。不到一個月,我為了協助母親照顧弟妹而搬回麟洛,改通車,每天搭火車到屏東轉客運,大概要花上兩個小時。當時里港大橋沒有護欄,過橋十分危險,幾次颱風橋面淹沒在水中,交通中斷,上下班要從美濃繞道旗山、土庫,開啟了辛苦跋涉教書的生涯,幸好過了一年,我就調回屏東市了。
  又有一次我到楓港國小去探訪同學,分配到那的同學共有四位,學校在省道公路旁,過馬路要很小心。也是那個時候,當時是我男友-陳璧榮,陪我同往,那時我們才第一次牽手。宿舍設備不錯,善華回家,我睡她的床;淑霞做飯還陪我去海邊走;璧榮和信龍打了一場網球;後來淑霞、信龍結為夫妻,璧榮和我也步入禮堂,楓港國小締結了我們兩對姻緣。
  2016 年二月,我們一起探訪屏東親戚,經過長治鄉,順道拜訪增麗,她家建在果園當中,先生正除草告一段落。她告訴我,多年來她一直很注意身體,屋裡頭年邁的婆婆,很少到戶外,有外勞照顧,我深知家有一老,如有一小,如今獲知她病情不佳,令人不勝唏噓。
  2019 那年,45 週年同年班的同學會,擴大於小琉球舉辦,離小琉球最近的玲莉、美蓮都沒有參加,我班出席十位而已,其中四位是都是當年排頭,我是其中之一,惠麗特地返台參加。有些同學多年來總是很少出現,我想我是當過班長的,有責任把他們再找回來聚一聚,我在東港留宿一夜,沒見到玲莉不免失望,接著驅車前往高雄鹽埕區-淑霞老家,也沒見著她,委託鄰居及她的學生都渺無音訊。
  我們都正漸漸變老,畢業後大夥兒各奔東西,記得 40 週年於母校團聚之後,一些走得較近的同學常相約聚餐,從臉書上看到玉霜因曾與美蓮同校, 互稱老情人,聚會照片中美蓮似乎看起來有些消瘦,我們不以為意,直到瑞瑩返鄉才得知她生病了。
  2019年七月溽暑,南下與三五好友,探望美蓮,她已遷至鶴聲國小附近,不料當時她還在午睡,美蓮的女兒因為未獲知我們會這麼早來,抱著被吵醒的小娃兒,告訴我們要稍等,待美蓮醒來,當她幫我們開門,美蓮已經被外勞扶下一樓。半年前她得了帕金森症,同是退休老師的先生一直照顧著她,直到發現胰臟癌,不到四 個月就不幸過世了。看著美蓮我不敢置信,前年春節,在南州糖廠,我們還一起在花海拍照,美蓮和她先生笑得一臉燦爛。
  看美蓮一臉糾結,似乎十分痛苦,後來她的手一直指著,在她右前方約 50 公分左右的水杯,原來她是想要喝水,喝了水之後,她閉著眼睛靠在籐椅椅背上,我們叫著她的名字,美蓮!美蓮!我是誰?她睜開眼睛,一一叫出我們的名字,偶爾她會揉一揉她的右腿膝蓋有位同學哼著「長亭外,古道邊……」,接著我們又唱了一首「小城故事」,美蓮聽著聽著笑起來和著,最後我們唱「山在虛無縹緲間,湘雲掩霧……」第三句歌詞一時想不起來,趕緊從 YouTube 找出來,大夥兒一起繼續唱。
  這時候的我們,恍惚回到 45年前,在臺上指揮的是善華同學,一下子這邊唱,一下子那邊和 多美好、多和諧,默契絕佳啊。我呼叫指揮,愛爬山的 善華在虛無縹緲的山上,沒有理會我們,但是我真心 期待,下一次合唱她一定要出來再當指揮。
  記得導師還在的時候,每年老師自洛杉磯回國,大約都在 10 月下旬,舉行一次同學會,留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照片,現在我們年紀越來越大,衰老的程度越來越快, 但同學多已退休,應該好好的聚聚:有人建議每年一次聚會,雖然我個人有難處,大夥兒還是可以分區輪流聚會,我會儘量排除萬難,南下見見大夥兒。
  誰能夠擔任這個任務呢?我想就是各組的小組長了, 我將班上同學分成 A 到 E 組,我負責臺北區五位同學及國外的兩個同學,中嘉南區五位桂月負責,其他大多數是高雄區、屏東區,玉燕、美華、珠娟都非常熱心,各區輪流辦理同學會,已經輪過一回,高雄同學數量多,出席率一向比較高,所以高雄的同學常辦聚會,娶媳嫁女也頻頻相聚。
  惠珍向來記憶最好,每一次談起同學往事如數家珍, 對同學近況也道來歷歷如繪,她最近在 line 群組上, 找回了幾首我們曾經唱過的q合唱曲:1. 懷古 2. 有恆歌 3. 吳鳳 4. 當晚霞滿天 5. 山在虛無飄渺間。淑萍也想起了這首快樂的向前走
  「我們快樂的向前走,歌聲 響徹雲霄,太陽高高在晴空中,春風也微微笑。」真期待我們再相聚時,大家一起合 唱「快樂的向前走」。
  少年時代的老同學,情誼深深,經過歲月淘洗淬練,我們頭髮白了,眼睛花了,身形也走樣了,但大夥兒心都還熱著,天不荒、地不老,我們彼此關懷,相互共勉,但願我們都能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 同唱 We are getting old together。
avatar-img
24會員
66內容數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感謝遇到的貴人,有你-生命更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34年次的林簡女士從北投社大創校,亦即92年起就開始上課至今,除了96年沒出現外,其他每年都非常勤於學習,到108春季班,總計已經上了76門課,訪談後才知道,96年是因為先生在南部接了一件複雜工作,為了協助先生而離開北投一年.........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1984年,也就是民國73年的光輝十月,我進入了台北啟明學校就讀,從此開始了我的九年盲校生活。那年我八歲,往後的九年間將近三分之二的日子我都是在這裡成長。那時的台北啟明學校位於敦化北路與長春路口155巷的巷子裡,至1992年夏天過後,就遷往現在的校址天母忠誠路二段207巷當中,我所分享的都是1984
大概就在國峰上小學五年級時,剛剛才開學,正處於班上同學有的熟有的不熟的階段,老師問了一句有沒有人有當過班長的經驗,一個女孩子舉手了,她就是佩綺,當年人就坐在最後面的國峰,通過背影看到的是一個嬌小的女孩子,下了課後,總算看到廬山真面目,是個漂亮的女孩子,國峰一見鍾情。
Thumbnail
今天和高中時代的好朋友小幽靈見面,聊了很多兩人這些年的近況。 回家的路上,想起高中時的事情,突然覺得無比的懷念。 我也曾經是在老師教到「吉光片羽」這個成語的時候, 會轉過去對後面的同學說:「我想養一隻吉光,就決定是妳了小吉光!」的人 XD
Thumbnail
科博館離師院也不過就五分鐘的距離,隨意停好機車,找著了館區入口的剪票閘門,腦海中只記得老姊說報上她的名字就行: 「您好,我是師院學生陳慧文的弟弟!她說有先跟你們知會一聲了…」因為有點沒頭沒腦的,我自己說完話都覺得臉紅。 「誰?你找誰?」站在閘口的女學生,即便身上穿的是師院的大學服,可對老姊的名字似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20240810   放假還在想學校的事情,就覺得自己好像還在那個空間,絲毫不得鬆懈。但昨天聽到的故事又給人很大的希望,還是想記錄下來。   十一   這陣子整理舊東西,翻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及滿篇紅字的成績單,一下子悲從中來,原來我當時被當了這麼多科還是有畢業嗎QQ
Thumbnail
林簡女士已在北投社大上了 76 門課,她的生活豐富多采,同時又熱衷於幫助他人,文章中述說了她對兒子的留戀和自己的成長過程。文章中涉及家庭、教育、藝術等豐富話題。
Thumbnail
34年次的林簡女士從北投社大創校,亦即92年起就開始上課至今,除了96年沒出現外,其他每年都非常勤於學習,到108春季班,總計已經上了76門課,訪談後才知道,96年是因為先生在南部接了一件複雜工作,為了協助先生而離開北投一年.........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1984年,也就是民國73年的光輝十月,我進入了台北啟明學校就讀,從此開始了我的九年盲校生活。那年我八歲,往後的九年間將近三分之二的日子我都是在這裡成長。那時的台北啟明學校位於敦化北路與長春路口155巷的巷子裡,至1992年夏天過後,就遷往現在的校址天母忠誠路二段207巷當中,我所分享的都是1984
大概就在國峰上小學五年級時,剛剛才開學,正處於班上同學有的熟有的不熟的階段,老師問了一句有沒有人有當過班長的經驗,一個女孩子舉手了,她就是佩綺,當年人就坐在最後面的國峰,通過背影看到的是一個嬌小的女孩子,下了課後,總算看到廬山真面目,是個漂亮的女孩子,國峰一見鍾情。
Thumbnail
今天和高中時代的好朋友小幽靈見面,聊了很多兩人這些年的近況。 回家的路上,想起高中時的事情,突然覺得無比的懷念。 我也曾經是在老師教到「吉光片羽」這個成語的時候, 會轉過去對後面的同學說:「我想養一隻吉光,就決定是妳了小吉光!」的人 XD
Thumbnail
科博館離師院也不過就五分鐘的距離,隨意停好機車,找著了館區入口的剪票閘門,腦海中只記得老姊說報上她的名字就行: 「您好,我是師院學生陳慧文的弟弟!她說有先跟你們知會一聲了…」因為有點沒頭沒腦的,我自己說完話都覺得臉紅。 「誰?你找誰?」站在閘口的女學生,即便身上穿的是師院的大學服,可對老姊的名字似乎